碧溪小集
清晰了原本模糊的远方,却模糊了留在身后的路过;都是风景,或有些厚此薄彼,但还是将渴望留给了不曾路过的远方。
有限的生命还是喜欢走在无限的路上,多走的几步就是少了的那些遗憾。不紧不慢,趁着寒冬刚刚离开——起航。
本公众号所有图文皆为“麦浪孤帆”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用。
拍了好多照,才发现几乎都不能用——太清晰。
好在冬日的早晨还自带些隐约,斜起的太阳将每一道影子的拉得很长、很夸张。只随意的几个小动作也像张牙舞爪的妖怪一样,恰好雾气也未散尽,倒有了些入了仙境的美感。
每走过一个集,我都会随手拍些瞬间;至于拍的效果如何、其中的人物是否洋溢着恰如其分的笑容、焦点又是否落在了虎牙旁边的小酒窝上······诸如此类的琐碎倒是从来没有真正去关心过。
我也只是过客,和人群中的每一位一样的脚步即懒散又匆匆;所以目光不需要为到底该把重点放在哪里而纠结,就像一路上许多的花儿划过车窗。
穿行于人群为的是找到“有趣”的东西,至于风景与擦肩而过的美与丑,本就无需在意,把他们当做轮回中注定了必须经历的擦肩就好。
美的,当做是幸运,抹一点收藏;丑的,无奈的“必须相遇”,一撇过后用美来填满。
有需要停下脚步言语几句的,自是修行至此需经此一事;或者,缘分就始于此又需终于此罢!也无需纠结,信了“天意”便是天意。不信,无非是自寻烦恼。倒不如怎么“合理”怎么解答,图个开心。
擦肩,顺其自然,驻足,亦顺其自然。
漫无目的的穿行人群,用一双眼睛挑拣起被人遗落的快乐与忧愁,来丰富自己行走人间的收藏、也擦拭着被岁月镌刻了太多沧桑的脸庞,希望自己的目光可以将流逝的看穿,重走一遍老人们路过的冬夏。
不在意相遇了什么、也无所谓会相遇些什么,只是“特意”来此路过,遇见什么就交给脚步和眼睛吧!
在斜靠在山顶的太阳也看不到的彩钢瓦棚子里燃着几个炉子,炉子上面坐着烀着肉的大锅。那翻滚着油花和躁动着大骨头的锅在此刻早已是热情满满,扑腾扑腾的邀请着所有路过——应该是说“来吧!干碗米线再走”。
彩钢瓦棚子下面的热闹与清晨有关,也与这几口坐着炭火的大锅有关。大锅里弥散开来的雾气托着浓郁的肉香,毫不费力就牵引着每一位路过都将鼻子和眼睛往自己这里稍作停留。
人们围着炉子欣赏老板娘是如何煮这一碗小小的米线的,只见还带沾着辣椒和韭菜的小铁锅“啪”一声坐上碳炉,一勺白色的猪油就磕进锅里、小锅里的油很快就滋滋作响、只见老板娘又挖了一勺鲜肉又一勺酱、再迅速的抓了一把葱韭碎和豆芽菜往锅里一扔,油遇见了些新奇的食材就是一阵激动、刚冒了香气就一瓢浓汤——刺啦!锅里的香气立即四散开来。
接下来又是一阵等待,炉火正旺,只片刻又沸腾、一撮最正宗的碧溪米线入锅、抓一把豌豆尖往锅里一甩,再来到海碗里就又添了几分柔情。这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熟悉和喜欢的早点。每当见了熟人就“来,干碗米线”,还有比这个更“邻居”的生活吗?
吃饱了就算开启了一天,接下来的时间可以吹牛、可以考虑中午吃什么?当然,这些事情在这一片腾着热气的市场就能解决,有新鲜的食材、有喜欢喋喋不休的小喇叭······
豆腐也是碧溪拿得出手的特产,这里产的米线和豆腐都很受小城人们的喜欢。这种喜欢我们称之为“好吃”,而这种“好吃”据说是源于一口祖辈留下的老井。在具体的我也就说不清楚了,余下的就是人们都觉得好我也就觉得好了。
很多时候人们评判一件东西的好坏不就是如此吗?很难做到对于自己的坚持,十个人中有只要那个话最多的人觉得“这玩意好”,那么另外九个中肯定要有两个得赶紧符合,为的是不叫话多者到处宣传自己“没品位”。
余下的几人中至少要有一个是前面“觉得好的”那几个的朋友,为了不驳人面子,他也必须觉得好。接下来的就该从众的人举手赞成了,到最后还剩一两个要是坚持了,那就“脑子有问题”的,为了不成为有问题的,就只好“打哈哈”——好好好、蛮好。
哪里好?他们都说好······言已至此,自然就皆大欢喜。
当然,碧溪米线和豆腐我倒是真心觉得不错的(上图是买来晒干的,忘记拍新鲜米线了,将就看吧!),其主要原因大楷是“吃习惯了”。
自小就吃的味道和口感,早就成了对此类东西认知的标准——先入为主嘛!还有什么能比“习惯了”更牛X的解释呢?
有自己的主张就藏在心里好了,说出来就容易变成笑话。
天冷了,脑子僵了人也懒了,总觉得手还是塞兜里比较符合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