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看透净资产!

今天聊点财报方面的话题。

不要害怕——不要一提财报就以为多高大上,脑子里马上蹦出一个“这篇文章我肯定读不懂”的念头。

在腾腾爸这里,这些都不是个事儿——哪怕你财报知识渣到什么都不懂,坚持用大白话写作的腾腾爸也依然能让你看得懂。

耐心地花上十分钟时间,我认为这会是一次性价比极高的阅读体验。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建立起了股权意识,知道了买股票就是买企业,而买企业就要拼业绩。

谁买的企业业绩好,谁将来的投资收益率就高。

所以企业的业绩成为考量企业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来考察企业的业绩呢?

复杂的人,用一本书的篇幅也讲不清;简单的人,就翻翻财报,看看财报利润表中的每股盈利(EPS)这一项数据。

对投资者来说,前者太繁,后者太简。

太繁的——你不可能每遇到一只股票都把它研究得枝叶不漏,哪怕是股神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太简的——大家现在都知道了,某一年的每股盈利再好造假不过;即便不造假,“调节一下”的威力也非常可怕;即便不调节,周期股的业绩起伏也非常大;单凭某一年的业绩,很难检验这一家企业到底赚不赚钱。

因此,世上还有没有一条不是太繁、又不是太简、很实用同时又相对简便的方法呢?

有!

看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很遗憾,这种方法,通常为投资者、甚至是一些专业投资者所忽视。

但腾腾爸的经验是:计划新买一只股票,想初步检验一下这家企业到底赚不赚钱,检索和分析它的所有者权益部分是一条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不要着急——照顾一下财报小白,下边我们就分概念介绍、逻辑来源、举例分析、总结陈述四个章节,完整地给朋友们讲解一下。


概念介绍


1、所有者权益在哪儿?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共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叫总资产。

根据变现的难易程度,又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现在网络上公布的上市企业财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讲企业资产的部分,就在资产负债表的最上端。

第二部分,叫总负债。

根据还款的急缓程度,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在资产负债表上,通常排在中间的位置,即排在资产项目后边。

第三部分,就是我们要讲的所有者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排在最下端。

一家企业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股东的钱,二是从企业外部借来的钱。

总负债就是从外部借来的钱,所有者权益就是股东的钱。

所以上述三个部分的基本逻辑是:

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

因为我们要讲的不是如何阅读资产负债表,而是如何通过阅读所有者权益部分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前两部分(总资产、总负债)在这里只要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需要重点介绍的,是所有者权益以及它名下的几个重点科目。

上边这一段文字,是想告诉你,拿到一份企业的财报,如何迅速查询到“所有者权益”部分——很简单:

(1)找到资产负债表;

(2)翻到资产负债表的最下端。

所有者权益部分就列在资产负债表的最下端。

找到所有者权益部分,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阅读和分析了。

2、所有者权益及其分项概念

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呢?

用教科书上的定义,解释和理解起来会非常麻烦。

但提起它的两个小名,大家马上会明白许多。

第一个小名,叫股东权益——所有者不就是股东吗?理解是不是加深了一步?

第二个小名,叫净资产——自己掌握的总资产,减去自己的总负债,剩下的部分,不就全部是自己的“净资产”了吗?

理解是不是到位了?

所有者权益,就是企业的全体股东所共同享有的从总资产去掉了总负债后留下的“净资产”。

打个比方,张三衣兜里只有100块钱,同时欠着李四40块钱,所以从理论上说,张三兜里的100块钱并不全是自己的,还掉李四的40块钱后,剩下的60块钱,才是张三所独享的“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净资产)名下,又有四个重要的小项,分别是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这四个小项构成了所有者权益的主体。

我们查阅和分析所有者权益,主要是分析这四个小项。

(1)实收资本:实收资本的小名叫股本。

对非上市企业来说,实收资本就是营业执照上登记的“注册资本”,也就是为注册成立股份公司股东直接从自己兜里拿出来的钱。

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为做生意拿出来的本钱。

对上市企业来说,就是企业所具有“股份数”。

比如说,一家企业共有股票数量10亿股,那么它的股本通常也是10亿元。

A股的上市企业,一股的票面登记价值,也就是所谓的面值,通常就是1元——目前只有紫金矿业和洛阳钼业2只股票的面值不是1元,其余的上市企业每股面值都是1元。

所以对市场上99.99%的企业来说,有多少股票数量,就有多少股本数。

上边的介绍和分析,大家看得懂、看不懂,对今天的主题都不重要,您只要记住一点就够了——实收资本或者说股本,是企业的股东直接从自己衣兜里拿出来、用于成立和经营公司的钱

(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也是企业的股东直接从自己衣兜里拿出来、用于购买公司股份、参与公司经营的钱。

只有上市企业才有资本公积项目。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

甲企业原有股东共出资10亿元,成立了一家股份公司,这时股本总数也是10亿元,即把整个公司分成了10亿股,每股面值1元。

后来想上市募资,决定再新增5亿股,新增的5亿股每股面值还是1元,但是向新来的股东售卖时,会按市场定价进行售卖,每股实际售价10元钱。

这样,新股发行就是新增了5亿股,共募集了50亿元。

那么上市后的企业,共有15亿股份,原来的10亿股+新增的5亿股。那么新募集的50亿元中,只有5亿元计入了实收资本(股本)了,剩下的45亿怎么办吗?

财务人员就想了个“资本公积”的项目,把剩下的45亿元计在这个项目的名下。

听明白了吗——资本公积也是直接从股东兜里掏出来的钱

能记住这一点,也就中OK了。

(3)盈余公积:这个项目的名称猛一听和资本公积有些类似,实际上从来源和性质上差别很大。

盈余公积是从哪来的呢?

顾名思义,就是从企业的“盈余”中来的——盈余就是利润的意思。

企业挣了钱,有了利润之后,怎么分配呢?

首先,把以前赔了钱得填上(如果以前还有坑的话)。

然后,从净利润里提取一部分钱来用于企业的再发展,公司法规定,每年从母公司净利润中提取10%,直到这部分钱积累到注册资本的50%为止。这部分被称为“法定盈余公积”。超过50%以后,股东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每年提取的盈余比例,也滚入盈余公积账户。

从上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盈余公积的来源是企业的利润——虽然它归根结底也是股东的钱,但它不是直接从股东衣兜里掏出来的,而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赚取过来的净利润。

用老百姓的话说:它是挣过来的钱。

当然,只是挣过来的钱的一部分。

挣来的钱,其他部分到哪儿去了呢?

别急,慢慢来。

(4)未分配利润:这个概念好理解,未分配利润嘛,就是分红后剩下的钱呗。

对头。

接着盈余公积上边的叙述——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后,剩下的净利润如何分配呢?

企业根据需要,可以拿出一部分用于给股东们现金分红——腾腾爸就喜欢每年总是有现金分红的企业哈。

分完现金红利剩下的部分呢?

这剩下的部分,就是我们要讲的“未分配利润”——这部分钱还留在企业里,参与企业下一步的经营,为股东们赚取更多的利润。

好理解——所谓的“未分配利润”,也不是股东们直接从自己衣兜里掏出来的钱,而是企业经营挣来的。

当然,最终它也是股东们的钱。


逻辑来源


这样,从来源上看,企业的净资产,股东们的钱,也即所有者权益,共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股东们直接从自己衣兜里掏出来的钱,它包括两个小项,一个是实收资本(股本),一个是资本公积。

为了下边叙述的方面,我们把这部分称为“1项”,即:1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另一部分是股东们通过企业经营为自己挣来的钱,它也包括两个小项,一个是盈余公积,一个是未分配利润。

我们把这部分称为“2项”,即:2项=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再重复一遍:1项和2项都是股东们的钱,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净资产”,但1项是直接从股东口袋里拿出来的钱,2项不是直接从股东口袋里拿出来的钱,是企业为股东挣来的钱

搞明白和记住上述这一点,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想看一家企业究竟赚没赚到钱,就看1项和2项在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比重。

一家企业,当所有者权益中1项的占比很大时,说明企业的净资产中大部分都是股东自己从兜里掏来的钱。

言下之意,是挣得少呗。

当所有者权益中2项的占比很大时,说明企业的净资产中大部分都是企业为股东们赚来的。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1项的占比大于1?

有啊,当企业亏钱的时候,意味着企业不仅没有为股东们挣到钱,反而把老本也亏掉了一部分。

这时候,1项除以所有者权益,就有可能大于1了。

当你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只能说明企业亏老本了。

当然,为了更简便地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直接用2项和1项进行对比。如果2项大于1项,说明企业赚的钱已经超过股东自己拿出的钱了(加上分掉的现金红利,企业为股东赚得更多),反之,如果2项远远小于1项,则有可能意味着企业的赚钱能力不足。

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检索了。

因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建立以来逐年积累而成的。

1项和2项也是常年积累的产物。

所以对这个部分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来的结果,可以综合地得出企业自设立以来的赚钱能力。

相比于翻看年报上当年的EPS,这种方法要综合得多、系统得多、科学得多。

其实,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就是要找出那些2项远远大于1项的企业进行跟踪和观察。

存续以来压根就没赚钱的企业,最好少碰为妙


举例分析


搞明白了上边的来龙去脉,这种方法运用起来就非常简单。

但好用不好用呢?

举几个例子你就能看得很清楚了。

我们先用这种方法检验一下两家著名的大白马公司——

(图一:贵州茅台2018Q3所有者权益)

图一是贵州茅台2018年第3季度财报中资产负债表最下端所有者权益部分的表格截图。

为什么选2018年第3季度的财报呢?

因为这是贵州茅台最近的一次公开的财务报表,代表着贵州茅台最新的经营成绩积累。

下边是我们的计算和分析:

1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12.6亿+13.7亿=26.31亿,占所有者权益1061.6亿的比例为2.48%(此比例,下边统一简称为“占比”);

2项=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133.0亿+858.5亿=991.5亿,占比为93.40%;

2项÷1项=991.5亿÷26.31亿=37.66。

由此可见:自企业成立以来,企业净资产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自己赚过来的钱,股东拿出来的钱很少。

具体地说,不计现金分红,茅台赚来的钱,大约是股东直接投资部分的38倍!

如果计入分红,这个比例显然会更大!

股东出钱很少,但赚钱很多,这是不是一家好企业呢?

茅台果然牛逼!

(图二:格力电器2018Q3所有者权益)

图二是格力电器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上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的表格截图。

下面是我们的计算和分析:

1项=61.2亿,占比6.95%;

2项=803.6亿,占比91.26%;

2项÷1项=13.13。

由此可见:格力电器为股东赚来的钱也远远大于股东自己掏出来的钱。

也是一家超牛逼公司!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检验其他白马公司,像美的集团、双汇发展、华东医药、福耀玻璃、上汽集团、万科A等。

当然,也可以检验中国平安、兴业银行这些金融类企业——但要注意的是,金融类企业和生产服务性企业在净资产的认定和兑现上有着很多重大的区别。

方法可用,但不能简单地在不同标的间进行对比。也就是说,不有用贵州茅台的2项与1项的比值直接跟中国平安的2项和1项的比值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贵州茅台比中国平安盈利能力更强或中国平安比贵州茅台盈利能力更强。

有很多种原因决定了不能这样简单地进行对比。

过一会,在综述中,我们会进行一点分析,这一点暂时略过。

朋友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一下自己的持股——初步审验一下你持有的标的是否有着良好的、甚至是超强的赚钱能力。

除了找到好企业,我们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直接排除一些企业。

比如下边两例——

(图三:乐视网2018Q3所有者权益)

图三是曾经的大牛股乐视网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上所有者权益部分的截图。

下面是我们的计算和分析:

1项=130.7亿,占比无法计算,因为所有者权益已成负数;

2项=-134.3亿;

2项÷1项=-1.03。

典型的亏光老本啊。

可能会有朋友问:腾腾爸,现在大家都知道乐视网是个什么情况,你找现阶段的乐视网来做例子,是不是难以服众啊。

那好,我们往前翻几年,看看当年牛气冲天时的乐视网是个什么样子吧——

(图四:乐视网2014年报所有者权益)

大家都知道2014年-2015年上半年间,乐视网最牛时,资本市场上的贾布斯是何等的风光。

所以我就选择了乐视网最牛时的2014的年报。

图四是乐视网2014年财报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截图。

下面是我们的计算和分析:

1项=22.1亿,占比66.2%;

2项=9.6亿,占比28.7%;

2项÷1项=43.4%。

由上观之:最鼎盛时期的乐视网,也没有为股东赚多少钱啊。

把图三、图四的相应数据进行对比,也就是拿2018年Q3时的数据,跟2014年底时的数据对比,我们发现问题更严重:

2014年底时,1项是22.1亿,而2018年Q3时,1项变成了130.7亿,也就是说这四五年间,乐视网又从股东们手里直接融资了100余亿。

而2项数据呢?

2014年底时,2项是9.6亿,2018Q3时,则变成了负的134亿。

这意味着这四五年间,乐视网不仅没挣着钱,还倒亏120余亿。

好嘛,从股东手里融的钱还不够它亏的!

这就是典型的价值毁灭型企业啊。

2015年在乐视网最牛岔时,腾腾爸通过分析就曾得出过结论:这家企业没多少投资价值,它每股可能只值一分钱!

为了这个结论,多少喷子过来跑来骂我啊。

事实证明,当年骂腾腾爸的有多少大傻子呀!

我当时依靠什么做的判断呢?

三条:

一是几乎从来不分红;

二是打小到大,它似乎也并没挣到多少钱!

三是除了不停地融资,就看到贾布斯一家人在不停地减持。

我的依据就这么简单。

乐视网如此,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曾经的大牛股暴风集团——2015年水牛冲天时,它也横得不得了。

这几年股价一蹶不振,我们再分析一下它,看它将来能否枯木再逢春?

(图五:暴风集团2018Q3所有者权益)

图五是暴风集团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所有者权益部分的截图。

下面是我们的计算和分析:

1项=7.3亿;

2项=2.0亿;

2项÷1项=27.4%。

直观感受:牛了这么多年,原来赚的钱还不够股东投入的原始资本的三分之一!

再扒扒它的分红纪录——它赚的钱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它并没怎么赚到钱!

(图六:暴风集团2015年报所有者权益)

再来看看它在2015年时的情形。

图六是暴风集团2015年财报时所有者权益部分的截图:

1项=4.3亿;

2项=3.3亿;

2项÷1项=76.7%。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公司又从股东们手里直接融了7.3亿-4.3亿=3亿元人民币。

然而,为股东赚的钱,从3.3亿滑到了2亿,换言之,就是亏掉了1.3亿。

期间略有分红,每股分红以分计。

嗯,比乐视网强一些,还没有亏掉裤子!

居然还有分红!

虽然分红是按分计!

多多少少的,这还是让腾腾爸略有一点感动。

但再感动,我也不得不说:暴风集团跟乐视网一样,也是价值毁灭型公司。

普通投资者还是闪闪吧。

(读书,是最好的投资)


综合陈述


从上边正反四例看,通过分析所有者权益结构来判断企业是否赚钱从而达到初选企业的方法是有效的。

赚钱的公司,相关指标简单好算,结果一目了然。

不赚钱的公司,哪怕是最鼎盛时期,相关指标也会给我们直观地提出警示,告诉我们这是一家不赚钱或不太会赚钱的公司,我们据此也可以做出不值得投资的判断。

但是,这种方法就是普通投资者择股时的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屡试不爽吗?

抱歉,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你又想多了。

这种方法还是有很多的弊端和限制的——使用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它的这些弊端和限制。

概括地讲,这种方法的弊端和限制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所有者权益是逐年积累出来的静态值、历史值。

而投资投的是未来。

过去非常能赚钱的企业,未来大概率还能赚钱。

但也有可能不再赚钱。

过去不能赚钱的企业,未来大概率还是不能赚钱。

但也有可能很会赚钱。

所以我一再强调,检查和分析所有者权益结构这种方法,作为初选手段之一是个不错的想法,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方法。

它能客观、准确地反应企业过往的经营历史,但不能准确、百分百地预测未来。

这不怪它,因为世上还从来没有发现任何能够准确预测到未来的投资神器——如果有,也一定是骗子在吹牛B!

所以这样一想,失望的情绪就舒缓多了。

其次,所有者权限的结构还受上市年限、企业战略、分红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

比如新上市企业,往往经过一轮大幅的新增融资,1项的比重大于2项的比重就会自然而然。

初创的企业把赚来的现金流更多地投入到产业扩张中,也会严重影响账面利润,从而影响到所有者权益的结构。

有些成熟企业把每年利润的大部分拿来给股东进行现金分红,也会让报表中的2项数据止步不前。

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公司,比如寿险公司,存量保单中储存着大量的真实利润,是过往经营的真实业绩,但没有计入到现在的所有得权益中去,这也会影响到这类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结构。

正因为如此种种,我们在上文中专门提到,不同的公司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并不完全等同,所以不能把不同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结构直接拿来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谁比谁更优秀的结构。

投资者一定得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再下决定。

因此,对希望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和判断企业的朋友,腾腾爸有如下三点建议:

(1)分段对比使用

正如我上边分析乐视网和暴风集团的方法一样。

截一个时间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这种方法最能直观地反应一家企业某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

(2)系统化使用

这种方法通常是有效的,但对个别企业偶尔也会失效。

所以最安全的方法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和其他分析方法综合配套,这样午出的结论可能才更客观。

(3)初选使用

正如上文中我一再强调的,当投资者面对一只陌生的股票时,把这种方法作为初选手段,尤其是排除一些垃圾企业时,可以起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