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教授谈2021版《CSCO胃肠间质瘤指南》更新要点
2021年7月9日,2021北京大学胃肠间质瘤(GIST)高峰论坛隆重举行,中外GIST名家汇集云端与线下会场,针对指南规范和前沿热点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健教授做了“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1版)更新要点解读”的主题演讲。【肿瘤资讯】整理李健教授的演讲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致力于基于分子分型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个体化药物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与新药临床试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大肠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专委会常委兼青委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分会肠癌肝转移学组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医促会软组织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CSCO胃肠间质瘤指南》2021版自2021年3月9日进行线上共识更新讨论,经定稿、文稿提交CSCO,于7月9日正式发布,历时4个月。
新版指南更新内容包括:病理增加检测内容;新辅助治疗内容调整;二线及三线药物调整;补充调整参考文献与附录。
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
1. 免疫组化检测增加NTRK推荐
基于NTRK抑制剂治疗NTRK融合GIST的良好数据,Ⅰ级推荐所有患者进行免疫组化的pan-TRK检测,初筛阳性者再进行NTRK融合的检测。
2. 原发危险度分级修改核分裂像计数单位
核分裂像计数单位由原来的/50个高倍视野修改为/5mm2,更接近于国际的准则。避免了因显微镜规格不同而导致的计数差别。
3. 危险度评估与预后分组增加TNM分期
Ⅲ级推荐增加TNM分期,并增加了相应的附录,以供临床参考。在注释中表明:与其他恶性肿瘤有所不同,GIST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主要依据肿瘤大小和是否转移。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
影像学更新不多,主要是对影像学描述语句进行了调整和规范。基于最新的研究数据,对CT在小GIST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关于GIST影像学规范化报告内容,对描述方式进行了整理和规范。
增加阿伐替尼新辅助治疗D842V突变GIST推荐
阿伐替尼在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包括了晚期患者的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此外,新版指南还将“胃肠间质瘤术前治疗”在名称上改为“原发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以与其他瘤种的称谓一致,并修订了相应的注释和参考文献。
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
增加了如下Ⅱ级推荐的内容,包括:
1. 局灶复发转移,不可手术切除者:新增靶向药物治疗后,MDT评估是否可行手术切除(2A类证据)。
2. 肝转移,不可手术切除者:靶向药物治疗后,MDT评估是否可行手术切除(2A类证据)。
如此,对于外科医生选择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手术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药物治疗更新药物名称
“阿泊替尼”名称更新为“阿伐替尼”;
“瑞普替尼”名称更新为“瑞派替尼”。
辅助治疗增加重要注释
注释C:PDGFRA外显子18 D842V突变的GIST,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不推荐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同时尚缺乏阿伐替尼辅助治疗获益的证据。
注释d:GIST危险度分级中,来自非胃来源的低危与高危的判断标准较为接近,对接近高危评估标准的非胃来源低危GIST,临床需密切随访。
注释h:病理诊断明确的SDHB缺陷型GIST、NF-1型GIST,可能无法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获益。
二线治疗增加瑞派替尼低级别推荐
基于Ⅰ期研究中,瑞派替尼用于伊马替尼耐药后的晚期GIST患者的二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9.4%和10.7个月,优于既往获批药物,因此,二线治疗Ⅲ级推荐中增加瑞派替尼(3类证据)。
伊马替尼再使用调整回三线治疗
2020版指南将伊马替尼再引入放在四线治疗的Ⅲ级推荐中,但其实韩国的伊马替尼再引入研究是在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中进行的,因此新版指南将伊马替尼的再引入调整回三线治疗推荐(2A类证据)。
另外,中国多中心Ⅱ期研究显示达沙替尼三线治疗具有一定作用,中位PFS为3.0个月,因此三线治疗增加了一条注释:一项国内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中,达沙替尼三线治疗显示出一定的抗瘤作用,可作为三线治疗的补充选择药物。
系统治疗添加SDHB缺陷型与NF-1 GIST注释
注释为:明确诊断的SDHB缺陷型GIST与NF-1 GIST一线治疗缺乏明显有效的药物,可尝试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或参加新药临床试验。
扫码观看精彩回放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