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基金之后要做啥?是撒手不管还是天天盯着?

通常来说,买完基金的正确姿势难道不是什么都不做,老老实实中长期持有吗?对此,相信许多基民也有这样的困惑:选好了投资目标、时机、基金经理,买入基金之后该做什么?需要天天盯着净值看吗?中途应该去跟踪相关动态吗?

一、撒手不管还是天天盯着?

投资者所谓的“撒手不管”的意思,可能是想问,有没有必要天天盯着基金的净值走势看?实际上,基金净值确实没必要每天看,一两周看一次,一个月看一看都行。因为你买一只基金之后,肯定会对这只基金的风格、重仓股都有足够的了解,天天看反而容易追涨杀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1、投资是为了解放生活,释放时间

我们常说“理财就是理生活”、“买基金就是花小钱找了一个学霸帮我们理财”,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活,释放自我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去陪伴家人。

开始买基金的时候,选择一只自己信任的产品。选择了之后,就去信任他。正所谓“疑基不买,买后不疑”。

2、投资还需要立足长期,关注未来

很多朋友,渴望今天买一只基金,期待1周、1个月、3个月马上能有收益。做投资,都是关注未来的。今天涨的多的基金不表示明天也涨的多,今天跌的多的基金也不表示明天继续跌,需要给彼此一些时间。

基金经理建仓策略、版块轮动、净值涨跌都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的。投资房子还得先付首付,再等交房,再装修,再过几年才能买卖;投资商铺做生意,也得先付房租、请人工、还得花时间做口碑、引人气,前后也得好几年。为什么投资一只基金连1年,甚至3个月耐心都没有呢?

分享一句话:拿放大镜看,都是问题;拿望远镜看,都会过去。最能煽动人心的、鼓动情绪的,往往都是短期的利空。过分关注短期,会觉得都是问题;如果着眼长期,你发现都会过去。

二、买入基金之后到底该做什么?

但是所谓的“撒手不管”也不是真的放着3年5年都不看了,还是要对基金投资风格、仓位、重仓股动态以及基金经理等情况定期审查。

1、监控基金风格是否发生“漂移”

购买基金以后我们需要定期留意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策略在基金季报中都会有说明。包括管理人对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以及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展望。

这样不仅可以清晰地了解基金的投资思路,以及对市场的分析和行业的配置策略,作为自己投资的参考,还能检验基金经理的言论判断和实际操作是否一致。

譬如当初看好某一板块或行业买入相关主题基金,那投资者应不定期查看基金季报、年报等信息,或者跟踪板块大涨大跌时基金净值的变化,以此来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资产配置等是否发生“漂移”。

据了解,在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所谓“风格漂移”的现象,尤其是在牛市中,为了提升业绩,基金持仓或者投资策略等会与基金招募说明书产生出入。

建议3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大概可以看出一只基金投资思路。当持有3个月之后,听听自己内心感受,持有这只产品,是庆幸、是郁闷还是无语?往往你内心会指引你做出下一步选择,而不是外界媒体说的如何、如何。

2、关注重仓股动态

实时监控重仓股动态也是必备功课之一。一般基金定期报告中会披露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情况,再结合基金净值变化能大致了解基金部分持仓情况。当其重仓股出现停复牌、重大黑天鹅事件时,投资者可以酌情迅速做出暂时赎回等决定,以规避风险。

此外,留意基金持有人结构、变化等也十分重要,这是影响基金稳定性的要素之一。尤其是混合型基金以及债券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一旦发生大规模赎回,对基金投资运作将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在指数波动超过3%的时候看看持有基金的表现。是涨多跌少还是涨少跌多。连续观察几次,你也会做出新的选择。

3、紧盯基金经理动向

目前公募产品越来越多、基金经理变动也越来越大,这一点是需要尤其关注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和管理投资组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基金的业绩表现,所以有句话说“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相信很多投资者在买基金时也都是直奔明星基金经理去的。

基金经理跳槽相对频繁,买完基金之后最好把其加入自选,以便实时关注基金动态。如果基金管理人突然发布基金经理增聘公告,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或者多个人,那要特别注意,这极有可能是基金经理离职的先兆。相对而言,基金经理变动对指数基金等被动型产品影响较小,而主动管理型产品一旦更换基金经理,则对其投资风格、产品业绩等会发生较大影响,基民要根据相关情况考虑是否赎回。

其实理财就是理生活,给未来做一些储备。既然是为未来准备的,那就不要天天盯着看,波动会影响情绪,情绪会影响判断,判断会影响决策,而非理性决策会影响最终收益。

总之,买完基金以后既不能打理的太勤,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清楚需要关注的点,定时打理,像种庄稼一样打理基金,必定有好收成。

(文章整理自财富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