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二)明确我是一名抉择者

当我把“我”和“我的”分开,我发现:在这个有形有相的世界里,并没有一个有形有相的“我”存在。别人能看到的,是我的形象,我的行为,我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表达出来的思想......总之,都是“我的”,都不是“我”。我希望表现出什么形象,做出什么行为,表达什么思想,都是我的选择。我选择之后再借由身体实现。即:我想让别人看到什么,我想呈现一个什么样子的“我”,都是出自我自己的选择。

因此,我其实是一个无形无相的意识,一个可以做出选择的意识。根据现在科学的定义,意识是由大脑产生的。但是这个定义值得商榷。打个比方。当我在做梦时,梦里会有一个带着我的意识的梦中的我。但是从梦中人的角度看,他并不知道这个意识是来自做梦的我,他会认为是自己的大脑产生的。梦醒后,梦中人消失了,他的意识不是消失了,而是回到了我这里。因此,如果我们生存的世界也是一个梦境,那么作为梦中人的我,我的意识就不是我此时的大脑产生的,而是来自做梦的我。所以当我讲“我是一个意识”,我们先不谈这个意识是由大脑产生的,或是哪里产生的,就是指一个独立的存在,一个可以支配大脑,支配身体的指挥者。

从出生开始,我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选择。婴儿时期,会选择用哭声还是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上学之后,会选择做个好学生还是差学生以博取他人的注意;成年之后更是如此,会首先选择需要什么,然后再选择如何实现需要,最后付诸行为。

在此世中,当然有许多是我无法选择的,比如出身,比如天赋。因为身体的有限性,我们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受、外人的反应以及外界的环境,选择要活出什么状态,选择什么是最佳的行为方式。没有人能超出自己的能力。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是哀叹身不由己为之伤怀,还是不再理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上,依然是一种选择。

选择是我做出的,行为的结果只有我自己承担,没有人能够代替。就像如果我犯罪了,即便是被教唆的,也要承担责任。不是一句”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办法“就可以推脱的。

也因此,我的生活状态其实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活的真相始终是:我选择,我行为,我承担。

认识到自己是一名抉择者,愿意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起责任,转机便来临了。

听了上面一番话,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我什么时候做出过选择?许多行为不是自然发生的吗,就像一种自动化反应?那不过是你忘了。比如此刻你本来可以有许多方式打发时间,而你选择了看这篇文章。不是非看不可,而是出于你自己的选择。首先你一定有一个改变自己的需要,然后选择在这个时间实现这个需要,并且选择用上网读书的方式寻求方法,于是被推送了这篇文章。这个选择的过程始终存在着,只是你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罢了。

人生的旅程,就是由一个个选择的结果形成的。比如此刻,你又面临了一个选择:

选择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承受生老病死的痛苦;

还是选择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场梦,真实的自己是永恒无限的存在。

时时刻刻清楚自己的选择;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你的人生便是自主的清明的。

体会自己是一名抉择者,请做以下的练习。

在每个行为之前暂停一下,问一下自己:

1 我想要什么?

如果还不确定自己想要的,就先去选择确定。

2 我现在准备做什么?

审视准备做出的行为,是否是在现有情况下自己能做出的最有利于实现需求的行为。

当上面两个问题都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再做出行为,无论结果是什么你都会无怨无悔。

无怨:出于确定的前提才能产生确定的结果。如果前提不确定,结果就不可能确定,就相当于赌。赌就有输有赢,就要愿赌服输。所以,如果结果不如我意,必然是我之前选择的功课没有做好,没有其他人可怨。

无悔: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的。只要在那一刻我已经尽力选择了我认为是最优的方式,就无需后悔。如果需求没有实现,那说明我当时的认知能力不足。通过这次实践我提高了水平,那么下次成功的概率必然就增大了。

附:有意深入学习者,请点击图片下方“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