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封建帝王的权谋之术(拿破仑的枕边书)

(全文2550字,读完预计需要8分钟)

《君主论》由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创作于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已经盛行五个多世纪。

这本书由于坦诚地道破了政治、领导、权力的秘密,一度被西方教会封禁二百多年。

《君主论》不仅是封建君主的权谋之术,还是开天辟地的政治厚黑学,曾被拿破仑反复阅读批注。

尽管《君主论》只是薄薄的一小册,却不妨碍与《圣经》《资本论》并称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大著作。

相信你读完此书,一定会对很多封建君主、古代帝王近似人格分裂的行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与亲弟弟争夺王位;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与亲侄子争夺王位……

(一)关于作者

作者马基雅维利,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邦没落的贵族家庭。

马基亚维利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学者,还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剧作家和诗人。

他曾出任共和国国务厅长官,负责外交和国防。

后因佛罗伦萨政权更迭,被免除一切职务,并蒙冤入狱。

出狱后的马基雅维利一贫如洗、寂寂无闻。

为打发枯燥潦倒的赋闲生活,马基雅维利潜心研究历史,写下了这本闻名于世的《君主论》

为了引起当时佛罗伦萨君主洛伦佐·美第奇的注意,马基雅维利专门写了一篇阿谀奉承的献辞,祈望吸引君主的注意。

这篇献词不仅未能如愿,反而极地影响了后世对其道德评价。

(二)关于《君主论》

不管马基雅维利的个人动机如何,这本《君主论》都是对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的深刻精辟总结,对封建君主政治的理性解剖。

它的主旨核心,概括成一句通俗的话是:君主应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毫不遮掩的观点,严重冲击了传统政治的道德基础,引发了政界、宗教界的巨大恐慌。

《君主论》出版后不久,罗马教廷就掀起了抹黑马基雅维利的运动。

《君主论》也被列为禁书,教会开始焚烧马基雅维利的画像,他甚至被称为“魔鬼的帮凶”,阴险狡诈和口是心非者的象征。

尽管它遭到最多的攻击,也受到严重的曲解,但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受到忽视。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从道德观念上对马基雅维利的论述表示愤慨,因为这只是对政治道德的客观评价。

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里,人们是难于相信存在真正的正义行为,尤其是在政治上。

正如马基雅维利论述的一样:君主有必要守信时就守信,没有必要时就要伪装。

(三)君主国的建立

君主国,有祖传的世袭君主国,以及君主凭借武力或智谋夺取的新建君主国。

对于世袭的君主国,只要君主不是傻子,或是做了人神共愤的事,熬到寿终正寝是顺顺利利的事。

即使世袭的君主被意外篡权,也有人帮助翻盘。

对于新建的君主国,所有利益受到侵害的人都会成为君主的敌人;征服那些在语言、习惯和宗教等制度上有差异的国家,困难更大。

要想稳定地统治一个新征服的国家,作者介绍了三种方法:

1.把原来的统治阶层彻底消灭。封建王朝大多如此,比如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昺,被元朝的铁骑一直逼迫到崖山跳海自尽。

2.派遣军队驻扎。比如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长期驻军。

3.扶植傀儡政府。比如19世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对于共和国而言,人民由于怀念过去的自由,会产生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刻骨的仇恨和深切的复仇心。

因此,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把他们消灭,或者亲自驻军。

那些靠自身能力、武力当上君主的人,取得王位时历尽艰辛,一旦渡过难关,将嫉妒他的人消灭之后,就会变得强大而稳固。

他们在享有荣华富贵的同时,还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比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众武将的兵权。

那些由于幸运而从平民登上王位的人,起家时毫不费力,但是想保住他的王位就非常艰辛。

他们要想抓住命运的恩赐,必须善用各种阴谋诡计,哪怕牺牲自己的亲信。

那些奸诈残暴的人成为统治者后,对自己的残暴高压统治应当一次完成,以减少群众的积怨。

而恩惠应该是一点点地赐予,以使人民能够更好地体会恩惠。

(四)君主国的统治

在城邦里,平民在持续不断地反抗贵族阶级的压迫,而贵族阶级只能依靠剥削平民而生存,于是产生了对立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对于君主而言,应当利用软弱的,而防范有野心的贵族阶级;

应当同平民保持亲密联系,因为平民不被压迫的愿望容易被满足。

那些通过官僚系统执政的君主,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官僚们在和平时期满口仁义道德、誓死效忠,但在危机关头最容易临阵退缩甚至是投敌叛变。

所以,君主必须时刻掌握臣民们的把柄,以此让他们誓死效忠。

“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预备之固。”

如果君主国面临强敌进犯,而君主没有能力组织起强大军队时,就不要顾及城外的领地,备足粮草、坚壁清野、严防死守即可。

同时,要善于利用城外敌人的烧杀抢掠来激励士气或制造仇恨,确保以坚强而统一的意志御敌。

“枪杆子里出政权

任何一个没有自己军队的君主国都是不稳固的。

君主必须在和平时期重视军备,而不是陶醉于安逸的王室生活。

以免在兵临城下的生死关头,听天由命、任人宰割。

(五)君主的形象与施政

慷慨与吝啬

君王应当不在乎吝啬之名,这是他天下长治久安的一种恶名。

如果一个君主宁可挥土如金也要追求慷慨之誉,那么他将很快失去这种慷慨的权力。

同时,还会因苛捐杂税而招致人民的憎恨。

残酷与仁慈

人性是恶劣的。

宽厚仁慈君主,当民众面临诱惑或威胁时,很容易抛弃君主。

而残暴冷酷的君主,民众则由于慑于君主都淫威,而不会轻易冒生命危险。

君主必须在残酷与仁慈之间进行取舍。

一个开明的君主,只需避免被民众憎恨即可

守信与弃信

通常人们认为,值得赞美的君主应当言出必行、开诚布公、光明磊落。

可是,时代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创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大都不是墨守成规、诚信守义之人,而是善用诡计,同时熟知人性与兽性。

君主,必须精通掩饰兽性,努力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伪君子。

蔑视与憎恨

一个君主的善行同恶行一样,都会招致憎恨。

一个变幻无常,轻率怯懦,优柔寡断的君主,一定会遭人轻蔑。

一个无法顺从大众欲望,讨大众欢心的君主,同样会招来憎恨。

君主必须同时提防贵族的野心、平民的傲慢、以及士兵军队的残忍与贪婪,以免因得罪任何一方而招致憎恨的反叛。

尽管马基雅维利极力推崇君主应该在必要的时候两面三刀、杀伐果决,但是他也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一刀见血的观点。

尽管《君主论》使马基雅维利五百年来臭名昭著,成为狡诈与无德的象征,但是丝毫不妨碍它成为第一部系统阐述为君治国之道的惊世骇俗之作。

尽管历史的车轮前进了五百多年,但是透过《君主论》的经典观点,我们仍可以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找到大量真实而具体的案例。

(0)

相关推荐

  • 基雅维利《君主论》中的经典名句

    此书曾经几百年被列为禁书, 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出生于佛罗伦萨, 正值美第奇家族控制的时代,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 ...

  • 透过诸子百家看《君主论》治国理念:不同的世界,同样的帝王心术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位思想家及其著作像马基雅维利和他的<君主论>一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方面却收获了空前的荣誉.<君主论>刚出版,即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甚至 ...

  • 帝王五种权谋之术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的著作:<管子>. 今天我们分享<管子·禁藏>,所谓"禁藏",就是要克己,君 ...

  • 管仲对人性的洞察:古代帝王这五种权谋之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那具体怎么做呢?哪些是禁止的呢? 管仲说:圣明的君主不建造华丽的宫殿,并不是因为他喜欢简陋的房屋:不听钟鼓之音,也不是因为他讨厌音乐.而是因为这样做会伤害农业生产,妨碍教化推行.所以,君主首先严格要求 ...

  • 领导常用的权谋之术

    领导者就是掌控整个大局的人,既能总领各方势力,又能做到平衡各方关系.任何一个成功的领导,走到一个顶尖的位置,多多少少都会运用一些"权谋之术".这里所说的权谋之术不是通过玩弄各种不光 ...

  • 勃列日涅夫:能力平庸却老谋深算,权谋之术厉害得让人害怕

    勃列日涅夫:能力平庸却老谋深算,权谋之术厉害得让人害怕

  • 职场上,权谋释疑术的正确运作手法!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九 · 汉纪一> [原文]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 ...

  • 权谋夺取术:你拿了他的东西,他还不能对你兴师问罪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九 · 汉纪一> [原文]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又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于废丘,而遣诸将 ...

  • 皇 营 ——封建帝王生活豪奢之一证

    观兖州 知天下 皇  营 --封建帝王生活豪奢在我县之一证 樊光瑾 兖州城南王因区东北部,长庆屯正西二华里处,有一所'皇营'(意谓为皇帝居住而营建的宫殿),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的地方.四五十年以 ...

  •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排名

      以今人之观,品古帝之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帝制源远流长.若以帝王之功德论,来对古代帝王进行排名,实为一可作之举.下面是本人对中国古代封建十大帝王的排名.大家可各说己见,有同感则顶之,有意见则诉之 ...

  • 六种权谋激励术,让人不得不为我所用

    权谋杂谈 [欢迎文末进行投票建议] 08:15 六种权谋激励术,让人不得不为我所用 1 历朝历代所有组织的领导无不追求一言堂,都想自己说了算,但是这会带来一个明显的问题,会造成一个缺乏责任意识和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