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吼越不听话,试试这5招,立马省心多了

导语:孩子不听话,父母好生气,怎样才能把孩子成“听话”“懂事”的乖小孩呢?本文提供5个沟通技巧、2个教育原则,让亲子互动变得更省心。

预计阅读:3分钟


小飞老师说: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孩子要么装听不到,要么屡教不改,好像故意在逼你发火。

所以经常有粉丝来问:孩子总是说不听,该怎么办呢?

其实,没有孩子想要跟父母对着干,毕竟那不会有好果子吃。

他们做出令你愤怒的行为,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你想要孩子做的,与孩子本身的需求,没能达成一致。

其实,只要学会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你就会发现,那个动不动就跟你对着干的叛逆小孩,竟然是那么乖巧的小棉袄。

其实,是你在逼孩子与你对着干

请回忆一下,当孩子犯错时,你是不是这样说过:

1、我数三下,你要是还穿不好鞋,我就丢下你走了(威胁)

2、把桌子收拾了,立刻!(命令)

3、你觉得打断我说话对吗?你知不知道这样很令人讨厌,你要懂礼貌,你是不是也不愿意让人打断你说话,那你就不要打断别人!(说教)

4、你怎么就不能像xxx一样,自己穿好衣服?(比较)

现在我们来代入孩子的角色,想象一下,当自己被爸妈这样说,会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会觉得害怕,或者想跟父母对着干?

我就不穿鞋,就不收拾桌子,就要打断你说话,气死你!

我们想要训斥孩子的时候,目的都是想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

但说出的话,却让孩子心情非常不爽,他们不得不屏蔽你,或者针对你。

如果用下面这几个技巧来沟通,就会好很多。


对孩子有效的5个沟通技巧

1、说你看到的事实,对事不对人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弄脏了地板,家长们会脱口而出:你看你,又把地板弄脏了,你能不能小心一点?

这种用“你”开头的句式,一上来就是责备,当人不断被指责做错的时候,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执行对方的指令。

所以,遇事不要先指责。

你可以换成“我”的表达方式,描述我看到的事实,把焦点放在事情本身。

比如:我看到地板脏了;我看到卫生间的灯还开着;我看到玩具很乱。

当大人描述自己看到的问题时,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果他不知道,就进行下一步。

2、说出提示,不亲自上手

一般情况下,如果看到孩子把橘子皮丢在沙发上,我们不要说:“怎么把橘子皮放在沙发上?你当这是垃圾堆吗?”

然后边抱怨边帮孩子收拾,或者命令他收拾。

我们的任何教育,都该是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们包办,还抱怨他们添麻烦。

你可以先描述事实:“我看到橘子皮在沙发上。”

然后给出提示:“橘子皮应该扔在垃圾桶里。”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也是给出提示。

比如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所以提不上去,你就可以给出提示:鞋子提不上去,这是为什么呢?要不换另一只试试?

3、不说长篇大论,只说简单词语

当时间已经很晚了,孩子的玩具还摆放得乱糟糟的。

你不要上来就说:我都跟你们说多少遍了?玩具玩完了要收拾,你们也答应好了洗完澡就收拾,可是你们一直在疯玩,我怎么没看出你们有收拾的意思?

只需要简单的描述:孩子们,玩具。

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孩子都特别讨厌长篇大论,尤其对于低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记不住复杂的一串话,长此以往,只能屏蔽你,对他们来说,话越短越容易记住,也越有效。

4、说出你的感受,不要给孩子定性

比如,当孩子祸害了你的化妆品时。

你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捣蛋?都说不要碰我的化妆品,你真是不乖!

可以说:我太心疼了,那是我最喜欢的口红,你却弄碎了。

甚至你可以语气中带着生气。

当孩子做错事时,他们并不介意看到大人表达真实感受。

他们介意的,是你对他们品行和人格的肆意评价。

这时候可能有家长会疑惑,我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好吗?

其实,当我们生气时,还假惺惺地说自己没生气,然后开始给孩子定性,说教,这样才不好。

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你的心情造成了影响,这就给了孩子一个正当且合理的改变理由。

5、说出未来的解决方案

屡教不改的孩子,其实是不知道犯了错该怎么办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看到孩子做错事,就马上给出惩罚,然后问孩子知不知错,就结束了。

其实这没什么用,因为惩罚了这次,阻止不了下次犯同样的错。

比如,孩子总是尿床。

你就可以说:”你已经连续3天尿床了,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原因,也许是睡前喝太多水了,以后半夜妈妈叫你去一趟厕所吧。如果这样还不行,那我们可以试着......“

你不能指望惩罚孩子一次,他就绝不再犯同样的错,因为一个一而再会犯的错,一定是哪里有问题,我们要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接纳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非常不容易做到。

这是导致孩子经常莫名其妙就对着干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来看几个场景。

孩子:我讨厌姥姥

妈妈:太不像话了!姥姥对你这么好,你不能这样说。

孩子:我就是讨厌她

妈妈:你再说一句?

孩子:明明就很讨厌

妈妈:......

孩子:这里好热啊

妈妈:这儿冷,来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热

孩子:这个游戏真无聊

妈妈:不会啊,你试试,看xxx就玩得很开心

孩子:真无聊,我不想玩

妈妈:你看别的小朋友...

孩子:他们都是傻逼

妈妈:你不准这么说话!

孩子:我要打死小明

妈妈:不可以这样,你要跟小朋友好好相处

孩子:我就想打他

妈妈:......

上面这些对话,都走向了争吵,甚至马上要打起来。

而问题,就出在了,妈妈的第一句话,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当孩子说出明显过激的话时,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做那些事,而只是在宣泄情绪。

这时候,你只需要倾听就好了,可以转过头,用“嗯”、“是这样啊”、“哦?”这些话,来表示自己在听,或者要询问为什么。

这样孩子就会说出自己为什么想要那样做,其实孩子说完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不过是因为某些事,生了对方的气而已。

接着你可以描述出孩子的感受:“因为他xxx了,所以你很生气。”

然后给出安慰,或者解决方案,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但有些父母就是揪着孩子过激的话不放,而错失了可以跟孩子沟通的机会。

或者另一个场景中,孩子把鞋子扔出去,崩溃大哭,你也千万不要上来就否定孩子的情绪,比如:怎么又发脾气,你最近总是不乖啊。

你可以说出孩子的感受:刚刚你穿不上鞋,你很生气。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描述孩子当时感受的话,就可以让孩子瞬间好受很多,他们会觉得有人理解自己。

然后再纠正孩子的行为:“以后穿不上鞋子,可以叫我来帮忙,不可以乱扔。”

我们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前提是,一定要全盘接受孩子的情绪。


一味打压与强求,你将永远失去孩子的心

如果父母从小没有养成与孩子良好沟通的习惯,总是听从本能,一味地打压与强求,那将一定会收获一段冷漠的亲子关系,到青春期,孩子半年不说话都有可能,甚至等他们长大离开家,便不想再回去。

沟通的艺术,是每位父母,都应该学习的技能。

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用孩子愿意听的语言循循善诱,这样才能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长大,不管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那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样子。

对事不对人、不说教、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说出自己的感受、给出解决方案与建议。

再加上凡事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孩子就绝不会差。

我知道,改变既定的说话模式很难。

因为我小时候就不曾被温柔对待,所以当我看到孩子犯错时,几乎不假思索地,就会像我妈当年训斥我一样,去训斥小孩。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学习说话的艺术,我们小时候没能得到的温柔,最起码要让自己的孩子得到。

这样等他们养育小孩时,将不用像我们一样,去克制原生家庭的影响。

因为我们给他们更多的,是好的影响。

从今天开始,跟你最爱的孩子好好说话吧。

然后你就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还要听话得多!


今日话题

你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不听?

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在留言区告诉小飞老师吧

老板说
每一条评论
都给小飞老师一块钱奖金呢!
一个分享转发两块!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托拜托

本文编辑:小飞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