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吃饭器皿“鼎”、“豆”、“簋”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装肉偏偏只用它?
宋朝以前没有铁锅,古人用什么来炒菜呢?
古代食器可分为簋、盂、盨、豆、簠、鬲、甗等多种。如果有机会在家里用上这些器皿吃饭,那绝对是一个霸气!今天四维时代就带大家通过3D技术,近距离鉴赏来自3000年前古代青铜器的极致之美。看完这篇科普文,保证日后逛博物馆不丢脸~
为什么皇帝吃饭,要9个鼎+8个簋?
它们分别相当于今天的什么?
3D巨制动画讲述中国千年神话故事
四维时代联手高淳博物馆
展示2000多年前的青铜簋
01
煮肉煲汤的鼎(dǐng)
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国家权力的象征?
在古代,鼎是专门用来煮肉的大锅子。
作为中国最早的食器之一,我们仍可看到鼎在成语中的影子如:大名鼎鼎、 钟鸣鼎食等,这些成语中,鼎都隐含表达了其代表身份的意义。
▲古代文字“鼎”的演化进程
明明是一个煮食物的用具,为何古人会将其奉作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当年炎黄子孙的始祖之一——黄帝,晚年时期发明了鼎。当黄帝铸造出第一个鼎时,上天为了对黄帝实现知识产权奖励,天降异象,一条金龙从天而降,黄帝实现了白日飞仙。
听了皇帝的故事后,大禹也一口气收集自天下九州的材料,造了九个鼎。虽然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黄帝铸造的鼎,但这纯粹的复制粘贴,肯定是没办法申请“知识产权专利”的。但经过两任帝王的“疯狂安利”,此后鼎成为了权力的象征,一言九鼎也就此流传开来。
▲湖南长沙宁乡县人面方鼎青铜器
从古代来看,鼎分三种,分别是镬(huò)鼎、升鼎和羞鼎。在用途上,鼎还多用作火锅。西汉时期出现了“五格濡鼎”,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可以说是“鸳鸯锅”的始祖。到了南北朝,“通鼎”成为火锅最普遍的器皿,至此跟我们现在的炭炉火锅基本上一模一样。看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就带来的啊~
3000年前的青铜鼎,你见过没?
别看现在的鼎大多生锈斑斑
刚出土的青铜鼎,可个个都是“小鲜肉”呢
👇点击下方,3D鉴赏商朝子申父己铜鼎👇
▲商朝子申父己铜鼎3D文物展示 | 洛阳博物馆藏
02
簋(guǐ):“我是楼上老哥的CP
它负责装肉,我负责装菜”
都说皇帝吃饭要用九鼎八簋。上文介绍到,“鼎”用来盛放肉制品。这时不得不请出它的最佳搭档,用以盛放黍、稷等粮食的食器——“簋”(guǐ)。
现代娱乐圈常说炒CP容易火。在古代,鼎与簋,可是古代贵族饭桌上的“最佳CP”——一个装肉,一个盛饭。作为古代盛饭的一种重要器皿,粮食煮熟后要被盛在簋里。为了彰显身份,周朝时期开始实行“列鼎制度”,即造型、纹饰、铭文相同但形体大小依次递减的鼎和簋相组合,按规律排列并配以不同种类食物,根据身份给予分配。
据《周礼》载:“凡祭祀,共簠(fǔ)簋。”对此,有解释说,作为礼器,簋常以偶数出现。宴享或祭祀时,以偶数与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周朝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
要是穿越回古代,吃饭的工具可别拿错
荤的装在鼎里,素的装在簋里
象征身份的“大碗”,记得拿稳了!
👇点击下方,3D鉴赏商朝兽面纹铜方座簋👇
▲商朝兽面纹铜方座簋3D文物展示 | 洛阳博物馆藏
03
豆:“我是专门盛放老干妈的器皿”
在古代,“豆”可不能吃,反而它是一种器皿。作为古代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也是礼器的一种,虽然它在饭桌上的身份没有鼎、簋那么显赫,却也是席面上必不可少的器具。
在饭桌上,豆经常以偶数形式出现,专用于盛置各种辅助性菜肴或腌菜、肉酱之类。兴许是古代腌菜、肉酱名目甚杂,故贵族们宴饮时用豆的数量非常多。据《周礼》记载:“凡诸侯之礼,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豆二十有四。”这样算古代一顿饭最多要40个豆,不禁令人好奇:古代一顿饭,就连腌菜都有40多种吗?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
除外,诗经中就经常出现大量描写贵族宴饮场面的诗篇,大都提到豆的使用。如《小雅·楚茨》中就有提到:“为豆孔庶”;《大雅·既醉》中言“笾豆静嘉”,都称豆器众多,菜肴丰美,可见豆在席面上是何等的重要。
如果您在博物馆里看到“奥运奖杯”
千万别误会,它可能只是古代饭桌上的
一种盛放调味料的器皿而已~
👇点击下方,3D鉴赏黑陶镂空高柄豆 👇
▲黑陶镂空高柄豆3D文物展示 | 洛阳博物馆藏
04
中国古代最早的食器是什么?
答案是鬲(lì)
在炖、煎、炒还没普及的古代,古人使用的更多是蒸煮法。这个时候,便出现了鬲(lì)。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灶台的广泛应用,鬲的功能失去了意义。
《梦溪笔谈》中写道,“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鬲长得很像鼎,但它的造型更花哨,腿部肥壮中空,这么设计是为了增加受热面积。相较于鼎,鬲在加热的时候便于吸收更多的热量。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呀!
博物馆里,鬲也是辨识度较高的选手
“这位像大肥婆手插腰一样的器皿
就是本姑娘啦~”
▲西周斜线纹铜鬲3D文物展示 | 洛阳博物馆藏
前人说“民以食为天”,今人说“人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看来古人为了“吃”,也是发明了不少实用的食器。看来两千年文明进步的脉络,从一个“吃”字上就深有体会。看到这里,这些常常出现在博物馆中的国宝食器,你都认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