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8)

本篇要目:

**************************************

271许村古建筑群      

明至民国              安徽省歙县

272祁门古戏台       

明至清              安徽省祁门县

273南屏村古建筑群     

明至清               安徽省黟县

274江村古建筑群      

明至清              安徽省旌德县

275振风塔         

明                安徽省安庆市

276溪头三槐堂       

明                安徽省休宁县

277郑氏宗祠        

明                 安徽省歙县

278竹山书院        

清                 安徽省歙县

279黄田村古建筑群     

清                 安徽省泾县

280世太史第        

清                安徽省安庆市

************************************

271.许村古建筑群

许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歙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许村镇所在地——许村。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自此,村落建设迅速发展。


歙县许村镇许村高阳村、东升村、环泉村中,共计保存有大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许村呈“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风水形态,昉、西二溪交汇在高阳桥下,流入练江。村中明代建筑数量多、品类齐全,保存了较多的宋元建筑做法,如梭柱、櫍、哺鸡兽、上昂式挑斡、插栱、彩绘等,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典型的建筑有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等。

高阳廊桥又称离合桥。始建于元,横卧在昉溪河上,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人许友山所建。开始是座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高阳廊桥长21米,宽5.3米,廊内七间,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两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侧置坐凳,中部三间有天花,其余四间为彻上明造。


双寿承恩坊,明隆庆二年(1568年),时值穆宗于朝野倡“瑞侣”,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又其时年101岁,夫人103岁,朝廷因之旌表,勅封“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赐建“双寿承恩坊”。许国为其作“行状”。明季许村许仕继和夫人宋氏寿过百岁,朝廷乃立坊以纪之。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7.9米,高9.5米,建筑面积18平方米。坊直柱、下枋、檐板和明间柱前后的四只奔狮等构件为花冈岩。其它花板、梁枋等雕刻构件为砂岩,精美异常。

五马坊位于大观亭的北侧,是明代为了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升立而建造的。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名由此而来。五马坊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8.2米,高9.7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直柱等主要构件为花冈岩,其余为砂岩,雕刻精美。牌坊还保留了明代早期的重要建筑上雕有的“哺鸡兽”的图案,是研究明代的古典建筑的宝贵标本。

大邦伯祠为明嘉靖年间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外加一门楼,面阔1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由门楼、两庑、天井、前进、进享堂、中进、后寝组成。祠内堂上有楹联一付“堂构喜重新忆冀北归来济济一堂襄盛典贤良怀旧泽仰汀州政绩煌煌百世著英声”为徽州著名的砖质牌坊之一。


大观亭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7),该亭砖木结构,底层每边长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积59平方米,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门,中穿道路。大观亭平面呈八角形,三层檐,楼阁式建筑。一二层八角檐,三层转为四边形,歇山顶。底层外墙花窗呈八卦图形,横坊以斗拱托大梁,天花板饰以锦纹彩绘。二层有外廊,靠檐置坐凳和栏杆,内柱间置方格隔扉,天花板上有凤戏牡丹彩绘。第三层为虚阁。亭外观造型别致,八角飞翘,风铃叮当,故又称“八角亭”。


观察第,为许氏支祠,清初为纪念观察使许天相而建。坐北朝南,三进三开间,面阔9.4米,进深29.1米,建筑面积273平方米。由门厅、享堂、寝堂外加廊庑和天井组成,为徽州常见的祠堂平面布局。前进门厅两稍间为八字墙传统做法,大门上方镶嵌有砖质“观察第”匾额。观察第原为时任观察使许天相之府第。后改为许氏支祠,天相为遗腹子,其母笃志守节,不曾跨家门一步,茹苦含辛,抚育天相成人,故又称“墙里门”。

大宅祠因宋钦赐“大宅世家”许克复而得名,属许氏宗祠的一个支祠。坐东朝西,开间12.7米,入深35.6米,三进三开间,后进栏板有净瓶荷叶,乃明代风格。左右山墙上嵌有“云溪堂帖”刻石十五块,所以又称云溪堂其中有申时行、许国、董其昌等明代名家手迹,尤值称道。中进年久失修而倒塌,现仅存门楼,后进尚存。传说宋庆历时,西夏入侵,宋战败,这时,大宅门一富商许克复站出来,愿为朝庭分忧,资助军饷,后宋军胜,宋仁宗为嘉其义举,钦赐许克复为“大宅世家”。

薇省坊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四柱三间五楼,宽8.8米,高11米,直柱花岗岩,梁柱花板砂岩,雕刻精美。为湖广参政许琯而立。“薇省”即唐、宋“中书省”之雅称,明改之为“布政司”,长官称布政使,管理民政与财政。坊名“薇省”乃沿袭旧称。


双节孝坊位于许村镇,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造。双柱一楼,高4.7米,宽2.9米,有月梁,平板枋中部之一“圣旨“牌,牌上立一小宝顶。字板上刻“旌表故民许俊业继妻金氏妾贺氏双节孝坊”。为歙县最小的牌坊。

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间三楼,四柱冲天。石质花岗岩。梁柱光洁,现状完好。大家可以看到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儿子而立。中书舍人为明朝宫中的书记官,雅称“典翰”,他的儿子汪德章也得到父亲一样的中书舍人的封赠,故称“奕世”。

大墓祠于明中叶所建。三进三开间,其木结构建筑风格类于呈坎“宝纶阁”,现中进已毁。门厅为清中叶样式,唯后进保留着明代原貌。梭柱,且柱上铺麻髹漆,柱头有丁头拱,檐柱下有三升斗拱。其精华为:轩部双步梁上有莲花盘斗,上置花瓶式瓜柱,月梁上有堆云状驼峰,山墙边童柱上有奔浪形叉手。

大郡伯第坊于明末所建。四柱五楼,宽9.6米,高8.6米,水磨砖砌,梁坊雀替等处有细致雕刻,花团锦簇。三层檐四角翘起,带鸱吻,中脊两端装鳌鱼,字板上大书“大郡伯第”,小字为“赐进士第湖广武昌府推官唐中楫晖为中宪大夫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重立。”

许有章宅位于许村镇,民国初年造。三进三开间楼层。通宽12米,入深30米。有前院,深6.5米,院门内置左侧,石板铺砌。正屋宽9米,右为厨下,宽3米。后进左侧有书房,宽17米,深9.5米,五开间,前为窄天井。门扉及隔扇木雕精细,属近现代优秀建筑。

许声远宅位于许村镇,民国初年建。三进三开间楼层。通宽11米,深23米,中建与后间隔以小街,左侧为厨房,宽4.7米,后带井池。正屋后为内院,入深13.6米,有堆房、杂间。中厅前廊隔屏与窗栏等处有细腻木雕。属近代现代优秀建筑。


云溪堂位于许村镇,明万历年间造,该堂坐东朝西,开间12.7米,入深35.6米,三进三开间,俗称“大宅祠”为许村一支祠。清代大修,过门厅有天井,两,正厅三开间,在后进左右山墙上嵌“云溪堂贴”刻石十五块,每块横81.5厘米,纵31厘米。有梁其昌、申时行等名人手迹。后进栏板为净瓶荷叶,明代风格。


2006年5月25日,许村古建筑群(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2.祁门古戏台


祁门古戏台位于皖赣交界的安徽祁门县,完整地保留有11座明清时期的古戏台。多集中在祁门西乡的新安乡、闪里镇境内,其中新安乡8座,闪里镇3座。这些戏台不仅富地域特色,而且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被人称奇,既体现了中国民间古朴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古徽州的乡村文明与风土民俗。

祁门古戏台是古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建于祠堂内部,与祠堂共外墙和屋顶,因此,从外部一般看不出里面有戏台。其独特的形制为徽州仅有,在研究徽州古建筑类型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敦化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新安乡新安村洪家组,原为洪氏宗祠,座东南朝西北,三进三开间,通面阔9.45米,通进深19.77米,占地面积18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门厅、戏台、边廊、前天井、享堂、后天井、寝堂等组成。


会源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坑口,古名“竹溪”,又名“竹源”。“会源堂”位于村东,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文闪河汇上游诸水,于祠前成一泓清潭。竹源陈氏由此分迁他乡及外州邑者,均溯此为源,故名会源。会源堂乃竹源陈氏宗祠,后由陈枝山兄弟重建,享堂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建。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平方米,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44平方米,观戏楼及天井206.56平方米。台前基础以砖石砌成,台面以木桩支撑,上铺台板,为固定式。戏台后壁即祠堂南墙,不设大门,是为该祠一大特色。前台明间为演出区,两侧各有厢房,为乐队伴奏处。台前设有石雕栏板,两侧有楼梯与观戏楼相连。

戏台正中央顶部有穹形藻井。梁架结构为穿逗式和硬山搁檩式,各种雕饰布及戏台和观戏楼正立面,整个戏台雕梁彩宇,装饰性较强。两侧观戏楼前檐柱为方形石柱,柱台上设有菱形斗拱。天井下以青石板铺地,十分规整。戏台墙壁上各地戏班的信手题壁仍依稀可辨,上自咸丰三年(1853年),下至1986年,皖赣两省的彩庆班、和春班、四喜班、同乐班、景德镇采茶剧团、怀宁县黄梅剧团等均曾来此演出,以清同治,光绪年间为盛,是研究地方戏剧史的珍贵资料之一。


聚福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新安乡新安村叶源组,座北朝南偏东,建于清早期,系王氏祠,三进三开间,现存前进门厅古戏台及享堂、边廊、寝堂。通面阔10.14米,通进深33.01米,占地面积332平方米,聚福堂古戏台整个建筑由祠前广场、门厅、戏台、边廊、前天井、享堂、后天井、耳门、寝殿等组成,天井东西两侧耳门外与巷道及民居相通。

叙伦堂古戏台位于祁门县新安乡上汪村上汪组内,座北朝南,原系汪氏宗祠,三进三开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享堂、边廊厢房。,总面阔14米,通进深22米,占地面积约为291平方米。


原整个建筑由祠前巷、院墙、卷拱门洞、门厅、戏台、边廊楼上厢房、前天井、享堂、后天井、耳门、寝殿组成(已毁)。2012年实施叙伦堂古戏台整体修缮工程,保存现状较好。

2006年5月,祁门古戏台(11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3.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城西南约4公里处的南屏山下,南屏村始建于北宋时期,是一座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徽商聚居古村落。该村东临碧阳镇,北至碧山乡,因村北有山势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全村占地16.2万平方米。


南屏村古建筑群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村东西两侧的干溪汇入村北的西瓜河东流而去。全村保存300幢古民居,包括8座祠堂和诸多古民居建筑,另有古井36眼及72条的古街巷。主要建筑有叙秩堂、叶奎光堂、孝思堂、敦睦堂、慎思堂、西园、半春园等。

叙秩堂,为叶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坐东朝西,占地近1200平方米。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致。4根大石柱托着额枋,上面雕刻着古鼎宝瓶类的祭器。序秩堂分上、中、下三厅。一进大门,就见有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柱子上挂着“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等木制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


叶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490余年历史。叶氏支祠占地千余平方米,系南屏叶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叶氏支祠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门前立有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镜。石镜下面的镜座雕刻精细,图案优美,旁边的两幅“福禄寿禧”图栩栩如生,象征着丰衣足食。

后进堂名为“思孝堂”,是供奉祖先排位的地方。后壁镌有石刻“令尹第”,前面四块牌匾依次为“操著松筠”、“洁方纯玉”、“经魁”、“洁比奎璋”。操著松筠,光绪三十二年,为儒童叶本和之妻王氏立。应是表彰一位童养妻子的贞洁一生。“洁方纯玉”、“节比奎璋”估计也差不多。 经魁匾跟前面的文魁匾,是表彰旧时叶姓子孙取得的功名象征。

敦睦堂,坐北朝南,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占地面积近470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中轴线上,二进三开间二天井、前后廊,二层建筑,左设厨房、偏厅,后设庭院。主屋方柱,内青砖铺地,照壁及侧门均可开启,前后堂天棚均为花草彩绘。二层神龙保存较好且精美,有圆柱冬瓜梁额枋状,门楼雕刻为人物故事;厨房二层、圆柱、内青砖铺地,有方型石制贮水池。


慎思堂,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坐东朝西。前后二进的廊步三间屋。从青砖门罩大门进去,有庭院。院内石凳石几齐全,左侧套有小园,隔墙有一大漏空花窗,小门上方有“瑞霭”门楣石刻。


西园坐落在叶氏宗祠前,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占地近1公顷,内设牡丹园、梅竹园、山水园、松柏园四大部分,是当时村人叶君华为孩子们读书养性而修建的。惜西园现已毁坏,保留下石雕“西园”两字大门额紧及西园溪、西园桥及古樟等遗迹。村中还有“培阑书屋”、“陪玉山房”、“梅园家塾”等。

村庄上首的半春园,又名“梅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村中富商叶自璋为子女读书而营造的私塾庭院。园内有三大间书屋及半月形的庭院,还有对联曰:“静乐可忘轩冕贵,清游端胜绮罗尘”。

2006年5月25日,南屏村古建筑群(8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4.江村古建筑群 


江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旌德县城西南15公里白地镇江村。村庄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江村为江姓聚居地古村落,始建于隋唐,明清时达鼎盛,保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村中有尚存老街、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水圳、人工湖等近200处古迹,主要建筑有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父子进士坊、茂承堂、笃修堂、进修堂、黯然别墅、江泽涵故居、江冬秀故居、聚秀湖、老街等。

父子进士坊,南北朝向,均为二柱单间三楼式石构建筑,通高8米,宽3.8米。江汉坊(父坊)居南,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年),江文敏坊(子坊)居北,两坊相隔50米,占地22平方米。牌坊用清一色的细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两根立柱、两根额坊、一块花板、一根定磐枋、四大靠背石及斗拱撑起的三楼顶。


江氏宗祠是江村江氏家族的总祠。两度毁于大火,两度重建,1937年再度重修,是旌德县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大型祠堂。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七间,三进二天井,


总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由祠前广场、泮池、门厅、天井、享堂、廊庑、寝楼组成。该祠体量大,用料大,做工精,汇集了砖、木、石三雕工艺,是典型的徽派古祠堂之一。

溥公祠,原名“六分祠”。清代几经修缮。坐东朝西,面阔间,前、中、后三进,两天井,总建筑面积892平方米。由门楼、廊庑、享堂、寝楼组成。具有观赏、研究价值。

茂承堂,为江村保存古民居规模最大者。坐西北朝东南,前、中、后三进,共有大小天井8个,总建筑面积873平方米。由门厅、大门、前天井、中进、后天井、后进组成。该宅的砖雕、中进前金柱石柱础雕刻及木雕构件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聚秀湖是江村的水口,水面面积6500平方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年)挖掘成湖。湖的南岸呈半环形,北岸基本平直,在聚秀湖的两侧,有狮、象两山护卫,形成山环水绕、聚风敛气的风水格局。

江泽涵故居为清代徽派建筑,前后两进,上下堂间、厢房、边屋共计14间,保存完好。板壁上尚存江泽涵毕业南开大学,出国留学所贴的捷报。江泽涵1902年出生于这里,并度过了他童年时代。

江泽涵(1902年10月6日—1994年3月29日),安徽旌德人,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5月25日,江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5.振风塔

振风塔,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振风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沿江东路北侧,濒临长江。安庆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该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还具有导航引渡的功能。

振风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石结构,呈圆锥形体,自底向顶按比例缩小,高达60.86米,中国国内仅次于河北开元寺砖石塔。塔基直径19.25米,台基为须弥座式,高0.95米塔底周边为廊,深3.33米,廊周边有24根直径0.35米的檐柱。底层塔身直径为8·72米(以上各层依次递减),壁厚3.87米,内室直径4.85米,供奉一座5米高西方接引阿弥陀佛。顶为八角覆盆式藻井(以上各层顶藻井均为此式)。塔的二层供弥勒佛,三层供五方五佛,三、四、五层有砖雕佛像600多尊,最多的四层有417尊。塔身嵌有碑刻52块(其中三层有35块)。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6.溪头三槐堂


溪头三槐堂坐落在休宁县城南五公里溪头村,是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王经天倡导建造的王家祠堂,因建造时庭院中栽植的三棵槐树而得名。


溪头三槐堂原有3进11开间,共约1500平方米,有182根屋柱,柱腰围80至100公分不等。整个大厅内含九个小厅。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以木雕著称,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故在当地又被称作“金銮殿”。

溪头三槐堂位于休宁县城南8公里处的秀阳乡溪头村,建于明代,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也是当时王氏族人聚族议事和举办喜事庆典之所。史籍载:《宋史·王旦传》内有“旦父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一说,王氏后人即以三槐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


溪头三槐堂建在溪头村中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900多平方米,背靠群山,面临溪水,选址讲究,环境幽雅。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黑瓦,庄重大方,由门前广场、门屋、享堂、寝殿组成,后进寝殿已毁,现仅存门屋和享堂。

三槐堂大门后退,建门廊三间,大门包以铁皮、门钉,铺着皆为铁制。门屋中三间为过厅,东西两侧各有一厢,每厢各三间,过厅与厢之间为塾,各一间,这样总面阔达11间。享堂面阔9间,中三间为朝堂,贴梢间的次间为夹室,东西屋间之外为过道,东西梢间、尽间为厢,并设有夹层,向外出挑。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


2006年5月,溪头三槐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7.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文革”时,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纹饰被当作“四旧”而凿掉。门坊两边连建有围墙,石坊一层有木栅栏门,从而形成了该祠的大门。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是一处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郑氏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

穿过门坊是一个院落,经过院落,迎面的是仪门,有一对抱鼓石竖立仪门两旁,似在抱鼓迎客。中为木阶级和大门,上有门神画相。仪门上方正中挂有“郑氏宗祠”牌匾,标志着祠的正式名称。仪门之中间门一般不开用的,平时人们进出走边门,逢节日或大事才开中门。仪门正背两面,与院落构成门厅,门厅面宽,正中屋脊升起,以示尊崇。《重修郑氏宗祠碑记》,在仪门的西墙上。该《碑记》之西,还有一块碑记,据说是旧时修建祠时,人们捐款名单,由于“文革”时字被凿去,大多看不清,仅“嘉庆”两字模糊可见。


过仪门,见其背面建筑也很讲究。甬道两边是廊庑,两廊庑之中就是一个大院落,比门坊至仪门的院落大得多。过院落就是享堂。


享堂构建宏敞,梁木用材硕大,丁头拱眼内及驼峰、雀替、平盘斗等处雕有精美的云纹、花草纹饰,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享堂是族内议大事、办庆典或族人聚会之地。享堂照壁后建筑也很讲究。要特别提出的是,该祠以颂扬元代至正间文人高士郑玉和郑氏宗法建设的。


郑玉,一生芳洁自守,隐居乡里,创办书院,传经讲学,人称“师山先生”。因此该祠又称“师山先生祠”。郑氏后世人崇仰他,以“济美”名其堂,表示要继承先祖业绩,后世承前世之美。“济美堂”匾,高挂于享堂照壁上方之正中。


过享堂是天井和寝堂,是祠的最后进。寝堂地面高于前面天井136厘米。有三处石级通往寝堂,每处7级,中间的宽326厘米,两边的各宽236厘米。寝堂是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送进一定位置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孙落款。从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庆典,议族内大事或族人聚会),寝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寝堂地面比前边享堂高,是为了显示寝堂之庄严与神圣。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郑氏宗祠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8.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位于黄山市歙县雄村乡雄村桃花坝上,系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讲学之所,并具有教化之责。清代名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建成,现存大部分建筑为原构,是留存保存较好的一座徽州书院。书院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竹山书院作为书院代表,培养了诸多人才,也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古书院。

整个建筑分为讲堂和园林两部分。讲堂为合院建筑,有堂、斋、廊等建筑。堂北有斋,中设天井,斋后为厨房。园林位于讲堂之北,主要建筑有清旷轩、文昌阁、百花头上楼、眺帆轩等。清旷轩为园中主要建筑,园林前部稍突于讲堂,并于东南隅增设一园门。园东面作开敞式处理,面山临江,仅筑矮墙分隔内外,青山梵寺,风帆入座,极尽借景之能事。其余三面,环以建筑,形成主景庭院。建筑和景点之间以廊庑联系,延纾数十米,曲折有致。院中平岗叠石,桂树飘香,十分幽雅。


桂花厅位于桃花坝东首,和竹山书院之间有回廊相连,园中植有桂树数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厅名“清旷轩”,轩厅正壁有曹学诗所撰写的《所得乃清旷赋》,厅前有平台,台柱三面皆饰以石雕,有栏柱十六,顶端各有青石狮。在桂花厅通往竹山书院的回廊的廊间壁上,嵌一大黟青石板,上书“山中天”三字,字径尺五,为颜真卿书。


桂花园西首有八角亭一座,正名为“凌云阁”,亦称“文昌阁”。此阁高大雄伟,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阁分二层,各具八角,顶为锡制,基部如荷披复,上为防风锥,以铁链八条系于四角间。角均翘起,如鸟振翼,下垂风铃。角尾饰以陶制鳌鱼。脊间立好望兽。阁的上层,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悬陶匾,赭底黑字:“俯掖群伦”,是曹文植的手书。阁的下层,前柱为石制,两柱间有一匾,兰底楷书金字:“贯日凌云”,石柱悬一对联,上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下联“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竹山书院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9.黄田村古建筑群

黄田村古建筑群,位于泾县榔桥镇东南部,黄子山西麓,是皖南古民居的代表之一,共有古建筑56处,单体建筑135栋,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黄田村古建筑群是安徽省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之一。黄田古村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嘉祐年间,鼎盛于明、清,已有千年历史。古民居从选址、规划到建筑的设计,无一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展现出古人对“天人合一”的愿望。黄田村古建筑群四周青山绿水,其建筑既有苏州园林的风格、宫庭建筑的恢宏,更有皖南建筑的特色。


黄田村古建筑群位于泾县榔桥镇黄田村,始建于宋,现存建筑均为清代建筑。黄田村村似船形,东依黄山,南临凤子河,共有古建筑56处,单体建筑135栋,总建筑面积约为33058平方米,均保存完好。村中河岸和道路均以石块砌筑,河上架设石桥十余座。村中巷道平直,明沟暗渠相连,活水穿村西流,排水通畅。村中建筑以家庙、住宅和书院、书舍为主,建筑上施以木雕、石雕和砖雕,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主要建筑有洋船屋(笃诚堂)、思慎堂、聚星堂、旗峰公家庙、敬修堂、崇德堂、思永堂等。


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道光初年(1821年),占地4200余平方米。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形状依地势而筑,因其外形酷似洋船而得名。洋船屋内有20栋房屋,还有敞厅、陪厅、梅村家塾、花园、门房、马房等等。


整个建筑内部结构是一个十分宜于封建大家庭起居、饮食、祭祖、读书、休息等多种功能的要求,外观上又形成了巧妙地利用溪水和山势,建成总体外形上类似大客轮的建筑群体。

思慎堂又名紫盛堂,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75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4座并列的正屋均为前有长方形大院,两侧各有一座边屋,构成“四合院”式的庭院。正屋与边屋都是一字前墙,花砖门墙,麻石门坊。还另有“乐善好施”牌坊一座。

聚星堂建于清雍正至乾隆初年(1723—1750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花砖门墙,麻石门坊。门内有门厅、天井、堂厅。堂厅两边各有3间正房,走廊两端还有两个约4平方米的小板楼。门墙内外均为花砖贴面,麻石门坊。门坊内侧上有木板小姐楼,递次为天井、堂厅、正房。


旗峰公家庙,又名敦睦堂。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花砖门墙,白石门坊,以后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正厅、两厢楼、整个建筑物内的梁柱门窗都施朱红油漆。右边本立堂敞厅,一进3开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大门两侧各有厢房、天井。左边敬修堂,一进5开间,前后两进。建筑面积317平方米,递次为天井、堂厅、正房。


敬修堂。是朱家上五房中四房朱庆霦(bin)在雍正、乾隆年间所建。原为五纵四进特大建筑群。现存三座并列大屋约4500平方米。


崇德堂位于黄田村口,地处凤子河与马冲河的汇合处,建于清乾隆年间,又称“义园公敞厅”,俗称“六房”,是朱庆彩、朱绍陈父子住所。院墙呈尖角状,是整个船型村落的船头。现存两大进古宅,坐北朝南,主体保存基本完好。

思永堂。是黄田朱家上五房中的五房朱庆周、朱安邦父子建于清乾隆年间,墙面是特有的水磨画砖,房舍一字排开,正中入口内凹至脊檩下,庄重森严,颇有官派作风。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黄田村古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0.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又名赵朴初故居,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田匀、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


世太史第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气势恢宏。世太史第古建筑群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亦是安徽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世太史第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气势恢宏。整体布局为深宅大院,综合性功能齐全。在功能区域处理上,利用东三、东四、西三隔断墙封闭大门,又灵活地使各进自成独立庭院。建筑结构上,七进主体建筑有三进采用了望板直接铺在桁条上,取代原有椽子中间环节,合理地减少了制作安装工序和结构衔接点,形成皖西南地域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世太史第南面建有642平方米的花岗石铺地广场。该建筑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为三开间外,各进均为五开间,面阔约20米,沿南北走向两条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该宅西北部建有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后花园,配以小桥、瀑布、六角亭、古树、荷花池。园内西侧建有31.9米长碑廊,镶嵌11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


世太史第东一进为门厅,外墙磨砖对缝,嵌大型“五蝠捧寿”图案砖雕。门楣上镶阳刻楷书横匾“世太史第”,两侧楹联“江山如画”、“物我同春”。东二进与东一进以东西侧回廊相连接。前檐柱上方置凤形斜撑。东三进,两层,上为阁楼,下层两侧建有厢房,配以雕花格扇门窗。穿过最后一道隔断清水山墙进门即进入东四进。该进为上下两层,两侧边楼与前进隔断相衔接,墙内为一坡水回廊。东西侧与主楼相连为骑楼。主楼明间下层为平棊顶,地面铺青灰色磨面方砖,此进梁柱用材粗大,格扇门窗亦造型别致。西一进与东一进、西二进与东三进建成时间、建筑面积、结构布局、工艺制作、使用功能基本相似。西三进建成时间明显比东四进晚。

世太史第古建筑群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亦是安徽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作为赵氏家族文化的孕育地和聚集地,是赵氏家族文物资料的研究中心、保管中心和展示中心,是纪念和缅怀赵朴初先生的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东吴大学毕业。中国社会活动家、宗教领袖、诗人、书法家、佛教居士。抗战时期,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难民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教养院院长。长期从事佛学研究,擅长诗词、书法,著有《滴水集》、《片石集》、《佛教常识问答》等。赵朴初先生灵塔位于杭州北高峰北麓法华寺。他少小离家,驱驰四方,矢志不移,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为纪念赵朴初先生,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赵朴初先生灵骨于2014年10月5日回故乡太湖县树葬。赵朴初的灵骨葬在太湖县寺前镇万年冲的赵朴初公园相邻的银杏树下。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世太史第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兰溪宗祠】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敦义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前方村东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三开间三进一穿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设戏台,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为主要建筑,明间五架月 ...

  • 安徽古建筑胡氏宗祠

    祠堂是同姓的族人为了祭祀族里逝去的祖先和先贤而特意建立的地方,关于祠堂这个名称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代,当时的祠堂主要指的就是墓所. 在<汉书·循吏传>中有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 ...

  • 乡土情怀 | 《宁海古戏台》序

    ? 做戏与看戏 浙江是个好地方,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经济文化发达,文物就多,而且爱护保护文物的人也就多. 东海之滨的宁海县,在浙江省算起来,不很大,不很富,也不很强,但是它竟保存下来了明清两代的古戏台 ...

  • 琐园严氏宗祠

    琐园严氏宗祠 宗祠概况 严氏宗祠位于(大祠堂)位于村西北角,是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堂号敦伦堂,始建于乾隆25年(1760),于乾隆30年(1765)落成. (严氏宗祠·敦伦堂) 建筑特色 该建筑坐北朝南 ...

  • 考略|金华市严店 祠堂与戏台

    图一:严店村<清湖严氏宗谱>(2011-4-9) 清同治甲戌年(1874年)重修的<清湖严氏宗谱>告诉我们,元末明初,严店村的始迁祖严正(1326-1401年)因为水患由睦州严 ...

  • 【兰溪祠堂】生塘胡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生塘胡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胡氏宗祠位于村南坡地,坐北朝南偏东37°左右,前后依次有门楼.门厅.中厅.寝堂.厢房和偏院,地势逐级抬高,因为中厅独立于其他建筑,平面呈 "回"字形,中轴线 ...

  • 云浮历史文化建筑资料

    一. 云浮大湾古建筑群,原来这里藏着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大湾古建筑群位于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内,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浓郁的粤西地方特色! 特色之处--融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四种艺术因素为一体的大 ...

  • 美丽乡村文化骆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旗袍秀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你去了吗?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宁远有一个古村,它叫上宜骆家.人民公社时期它属上宜公社,后来又叫上宜乡,再后来撤区并乡建镇,则称冷水镇.骆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县一中读书时,就有四五个同学姓骆,都是上宜骆家的. 上宜骆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六批国保--三.古建筑(共计513处) 本篇要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298 Ⅲ-1 承恩寺 明至清 北京市石景山区      299  Ⅲ-2 地坛   明至清 北京市东城区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关岳庙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2.醇亲王府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广济寺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4.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21宝云塔 宋                 河北省衡水市 22修德寺塔 宋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31柏林寺塔 元                          河北省赵县 32正定府文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41真武庙 明         河北省蔚县 42常平仓 明         河北省蔚县 43蔚州灵岩寺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81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82乡宁寿圣寺 金至明      山西省乡宁县 83净因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