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帝后寿山石宝玺赏析共32枚

“雍正敕命之宝”

清雍正,寿山石质,海水行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4cm见方,通高11.5cm,纽高6cm。

宝玺四周浅浮雕夔龙纹饰,上部海水行龙借天然石色,雕刻精细。

“雍正尊亲之宝”

清雍正,寿山石质,卧象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8cm见方,通高9.7cm,纽高6.2cm。

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

“敬天尊祖”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鼍龙纽方形玺,篆书。面6.6cm见方,通高9.5cm,纽高4.5cm。

敬天尊祖是雍正继位初期十分重要的执政思想,并一直贯穿于其整个执政过程之中。此宝正是这一思想的真实反映。此宝是雍正帝早期重要宝玺之一,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法之上。

该宝是反映雍正帝勤政思想的重要文物,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法之上。此宝之飞熊纽雕刻精细,为清早期印纽雕刻之代表作品。

“兢兢业业”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玦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4.3cm,长9.4cm,通高4.5cm,纽高1.8cm。

“兢兢业业”语出《尚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说“为人君当兢兢然戒慎,业业然危惧。言当戒慎,一日二日之间而有万种几微之事,皆须亲自知之,不得自为逸豫也。”该玺刻于雍正帝即位后不久,为雍正帝自励自勉之作。

“亲贤爱民”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双兽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6cm见方,通高9.2cm,纽高4.5cm。

此宝为雍正帝御极后的自箴之作。其一向以为君者当以亲贤为治国之本,以爱民为立政之基,尤其甫乘大统之际,更时刻不忘,以此作为律己待人之警言。与清朝皇帝一贯提倡的“敬天法祖亲贤爱民”的政纲正相吻合。

“乾隆敕命之宝”

清乾隆,寿山石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cm见方,通高13.4cm,纽高5cm。

宝玺四周浅浮雕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格较高者。

“所宝惟贤”玺

清乾隆,寿山石质,卧兽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1cm见方,通高4.5cm,纽高1.9cm。

此玺与“乾隆御笔”、“德日新”为一组,相配使用,钤诸御笔书画之上。“所宝惟贤”语出《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说明宝贤用能的重要性。乾隆帝将此为文入玺,以明其求贤若渴,绥远抚近之心迹。

“嘉庆尊亲之宝”

清嘉庆,寿山石质,随形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7cm长,9.3cm宽,通高17.8cm。

“尊亲之宝”一般在新皇帝即位不久后制作,为上尊谥或徽号而用。此方“嘉庆尊亲之宝”在嘉庆初年的乾隆帝裕陵的神道碑上已经使用,是嘉庆帝宝玺中制作较早的一方。宝周身雕山石树木和出没于其间的螭龙,并有代表“天保九如”的图案穿插其间,顶端有总括所雕形象含义的“瑞叶九如,万寿无疆”的题记。其雕刻细腻传神,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政贵有恒”玺

清道光,寿山石质,通体雕云龙纹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6cm见方,通高9.9cm。

“政贵有恒”语出《尚书·毕命》周康王向毕公语:“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将“政贵有恒”刻成宝玺,表明道光帝继位后对国家政策保持持续性、连贯性和稳定性的基本看法,与清帝一贯遵循的“法祖”政纲正相一致。

“恭俭惟德”玺

清道光,寿山石质,随形雕灵芝葡萄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cm见方,通高9.5cm。

“恭俭惟德”语出《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盖言谦也;恭俭惟德,无载而伪,盖言德也。”道光《养正书屋全集定本》卷三二在引述这段话之后,又进一步申明为政之要,首尚节俭:“在内则节身谨度,屏去浮华,崇尚恭俭,而忠良任之勿贰,谗佞去之勿疑,虚心礼下,常念满损之戒。”充分显现出道光帝对节俭的重视。

“雍正御笔之宝”

清雍正,寿山石质,雕夔龙瓦纽,汉文篆书。面13.2cm见方,通高15cm,纽高6.5cm。

此宝体量硕大,瓦纽上雕出没于云间的九条夔龙,形态各异,宝周边浅浮雕博古夔龙纹饰,古朴典雅,做工精细,为典型的清早期寿山石雕作品。

“雍正宸翰”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云龙纽,汉文篆书。面6.2cm见方,通高7cm,纽高4.5cm。

此宝纽雕云如流水,行龙出没云端,飘逸生动。此宝经常与“朝乾夕惕”或“亲贤爱民”相配,钤于雍正帝御笔书画之上,印迹至今多有留存。

“圆明主人”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8cm见方,通高7.7cm,纽高3cm。

该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大致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因是年康熙帝把畅春园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以园额曰'圆明’”,此后雍正便以“圆明主人”自居。

“破尘居士”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光素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7cm见方,通高2.7cm。

此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此玺与“雍亲王宝”相配使用,钤于御笔书法之上。

雍正自云少年时代既喜读佛家典籍,成年后更事研讨,与僧侣往来甚密。他自号“破尘居士”,表明其身不出家,却于家修佛。“破尘居士”之号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即已使用,因其时书赠友人马都统中即有

“雍王破尘居士”句,可为一证。此玺雍正帝即位后便不再使用。

“万国咸宁”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山水人物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3cm见方,通高7cm。

“万国咸宁”语出《周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又出《尚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洲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盖言万民当有君主,立百官,以明统绪,以分尊卑,则天下安宁,万民安生。

“信天主人”玺

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长方形玺,汉文篆书,玺文两边围二升龙图案。面宽2.5cm,长3.2cm,通高5.5cm。

乾隆帝早年曾著《开惑论》,仿四子讲德之意,设为春秋硕儒、臻成大夫二人问答,其文中有:“枭瞷文身,无不内属,慕义归仁,鸿庸爰建,千古未闻。若子者所谓菽麦未辨,安足以知我信天主人哉?信天主人乃召大夫硕儒而告之曰:'若二子者所谓楚即失之,齐亦未为得也。’”其中“信天主人”乃乾隆自称,取“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之意。

“乾隆御笔”玺

清乾隆,田黄石质,子母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7cm见方,通高6.2cm,纽高3.5cm。

此宝与“所宝惟贤”、“德日新”为一组配合使用,是乾隆帝宝玺中钤用较多的一方。如著名的“三希堂”匾上就钤有此玺。

“福绪祥源”玺

清嘉庆,寿山石质,佛手茎蔓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cm见方,通高9.3cm,纽高3.5cm。

“嘉庆宸翰”玺

清嘉庆,寿山石质,通体浅浮雕松石小景。汉文篆书。面3.3cm见方,通高7.5cm。

此宝质地一般,有微细裂痕,颜色深浅不一,但治印者因形就势,用浅浮雕技法雕出苍松、山石、亭榭,布局恰到好处,巧妙地掩盖了石材本身的瑕疵,堪称妙品。此宝在嘉庆帝御笔上钤用较多。

“克敬居”玺

清咸丰,田黄石质,瑞兽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8cm,长4cm,通高4.8cm,纽高2.8cm。

“克敬居”位于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后院正殿的同道堂内,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帝在同道堂为道光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居住于此,故这里与咸丰帝有关的遗存较多。其中咸丰帝御笔楠木填石青满汉文“克敬居”匾就悬挂在这里。“克敬”语出《尚书·太甲中》:“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意即天于人无亲疏,惟敬能亲。居名“克敬”,并刻此玺,反映出咸丰帝克敬于天的思想。

“平生知己是梅花”玺

清嘉庆,寿山石质,双鱼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1.7cm,长3.1cm,通高4cm,纽高2.2cm。

“嘉庆御笔之宝”

清嘉庆,寿山石质,夔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6cm见方,通高8.5cm,纽高4.1cm。

此宝周边满刻浅浮雕夔龙及博古纹饰,上部雕夔龙出没于云间,体态生动,其质地与四边纹饰、纽雕等都与康熙朝晚期的寿山石印章风格一致,说明此玺是嘉庆时利用宫中收藏的旧宝改刻的。这也是帝后宝玺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雍正御览之宝”

清雍正,寿山石质,雕夔龙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8cm见方,通高9.2cm,纽高2.8cm。

该宝是雍正帝继位后首批制作的御用宝玺之一。印纽按照雍正帝的意见进行了改刻,为双夔龙隔桥相戏之状,印体上部呈覆斗形,周边及纽上刻云纹地夔龙。夔龙体态丰腴遒健,细部雕琢一丝不苟,可以作为查考雍正时期寿山石印纽雕刻的范本。

“嘉庆御览之宝”

清嘉庆,寿山石质,随形雕山水小景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长4.3cm,宽3.1cm,通高8.5cm。

该宝钤用于嘉庆帝御览鉴赏过的古今书画作品之上,主要为《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著录过的书画作品。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凡例”,凡三编所录古今臣工书画则用“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玺。其中的“嘉庆御览之宝”就是这方。

“咸丰御览之宝”

清咸丰,寿山石质,随形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9.3cm,长9cm,通高13cm。

此玺三面都有题款,分别为:“惟清”、“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心逸”、“玉蜜滋”。其中“心逸”为题款者的名号,可知此玺原非宫中之物,被宫廷收藏后才被改刻为咸丰帝御用宝玺。

“咸丰鉴赏”玺

清咸丰,寿山石质,卧狮纽圆形玺,汉文篆书。面径3.8cm,通高3.1cm,纽高1.5cm。

此种圆形“XX鉴赏”玺的刻制始于乾隆帝,以后历朝皇帝皆有仿制,主要钤盖于内府收藏书画。咸丰帝此玺的印纽雕工为清早期寿山石印纽的风格,应是利用旧玺改刻的。

“慈禧太后御览之宝”

清晚期,寿山石质,随形雕龙凤瑞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4cm见方,通高12cm,纽高9.9cm。

此玺为慈禧太后的闲章。值得注意的是,其印体雕刻极为精微细腻,尤其是凤鸟占满印的顶端,似乎将其下的龙和麒麟揽于双翼之下,形成凤上龙下的态势,这与当时慈禧太后的权势相呼应。

“圆明园”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6cm见方,通高7cm,纽高2.5cm。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近百年的经营,成为一座集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和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于一体,多种形式、不同风格造园艺术有机融合的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雍正帝此玺所指圆明园专指康熙帝的赐园而言,并不包括后来并入的长春园和绮春园。

“五福堂”玺

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荷叶椭圆形玺,汉文篆书。面椭圆形,宽2.5cm,长3.9cm,通高6.1cm。

五福堂位于圆明园之“天然图画”景区内。“五福”语出《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标。清代皇帝对“五福”同样十分看重,康熙帝御题“五福堂”匾赐给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并悬于雍和宫、圆明园两处,以垂永世。此玺即刻制于康熙帝赐匾之后。

“三希堂”玺

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随形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3cm,长4.2cm,通高8.5cm。

三希堂在养心殿西暖阁西次间,是清宫著名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件中国书法史上的稀世珍宝,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至乾隆初年为内府所收藏。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特别在养心殿西暖阁专辟一小室珍藏这三件法帖,命名为“三希堂”。三希堂虽然只有四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高雅与精致始终充溢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三希堂始于乾隆朝,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变动,至今仍保持原貌。

“长春书屋”玺

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方形玺,篆书。面2.5cm见方,通高8.3cm。

此玺为乾隆帝的闲章。乾隆帝为皇子时,雍正帝赏赐其长春仙馆,并赐号长春居士,故以后所御书屋,多以长春命名。以“长春书屋”命名的书屋在圆明园、宫内和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

别忘记在底部点个在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