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文化

第499天

又发现了一本好书,来自润总的推荐《认知盈余》,本来没有要看的意思,但又看到了马化腾的推荐序,所以决定要看的,这本书的主旨不在讲述了。

今天在书中学到了“参与文化”这个概念很受启发,想一想人们喜欢另一个人就是付出了一定的感情。付出的越多,参与感越强烈。参与感,本质上就是掌控感。越想拥有掌控感,也要深深的参与。

网络时代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有游戏,还有边看电视边发弹幕这都是很强的参与感。再往前几十年人们的业余时间是看电视,融入剧情也是参与。没有电视的时候几个好友聚在一起打球等等,至今人们的活动都需要人的参与。

现在的网络时代由于多元化,人们忽略了身边人的陪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是网上大家更容易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而且很多时候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卸下伪装或者用另一种身份去生活,也就是肆无忌惮的去发表自己的意见。

写到这里思路很乱,第1次接触这个概念真的是很不好写。

参与文化可以让一个人爱上一件事或者另一个人,有参与感才会想着下步怎么做,这是情感积累的过程。参与的人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一样会时刻的关注并且会给出反馈,因为参与者想让对方更好,而旁观者则不会。

在商业中如何让客户参与进来,其实就是建立情感的连接。重复博弈可以,企业的文化也可以感染一个人参与进来。在瑜伽中如果让一个新顾客有参与感那基本上就是拿下了,练得爽是一种办法,让他能感觉到练习的效果。还有就是与客户的交流,恐惧营销也是让顾客有参与感。给顾客量身定制私教课程,让他对未来有想象的空间,自然也会有一种参与感,那是对未来的期待。

但是很多人体验后没有买单的原因是太贵,这类顾客怎么挽留呢?也就是如何让他有一种参与感,弱化金钱的影响,加强练习带来效果的说服力,也就是加强情感价值的链接。

做任务、集赞这类活动是挺好的参与方法,所以如何让顾客接受高价格,那就让他付出更多的时间的价值,比如拉新活动,但是有可能会有钻空子的人,这个要有行业的人交流一下。或者每天发朋友圈帮忙宣传,也不太行没有感情的连接。那就去试课,而且写自己的感受,最好是对老师的一些建议,等他下次来的时候专门强调这个人的意见,并且拿出自己的整改措施,让顾客感觉到了参与。尽量不要机械的安排让他做,要让外行人感觉到还行,不过如此,挺简单我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今天的文章很难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