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贫穷者的五大思维陷阱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俗话说穷则思变。其实一个人真正贫困时,改变起来是很困难的,要不然就不会有所谓的“二八”定律。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艾斯特.迪弗洛花15年时间,调查了18个国家的穷人世界,其中也包括中国,写成《贫穷的本质》一书,该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贫困者的五大思维陷阱。贫困者之所以贫困,正是因为陷入了这五种思维陷阱。
缺少良好的教育理念
由于贫困家庭的急功近利,而多数贫困的家长因为生存困难,在取舍中,孩子的教育很可能就会被剥夺。在这种不公平的教育环境下,能够读下去书的底层儿童是少数。没有教育,只能更穷。哈佛前校长说过一句话振聋发聩: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教育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百年大计。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就达不到一定的眼界。贫穷的本质实质上是缺少良好的教育理念,丧失自我管理,对金钱缺乏企图心的能力。然而,在贫困的家庭,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没有期望,尤其是老师,对底层儿童存在刻板印象。
多生育和养儿防老思想
落后的地区,往往会存在三大现象。一是多生育;二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三是养儿防老观念强。这些现象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越是贫困,对孩子的高质量生育越不重视,普遍存在“一个孩子是养,一群孩子也是养”的落后生育观,认为孩子多,老有所依,而女孩终归是要嫁人的,养老送终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儿子身上;这种循环加重了重男轻女思想。
缺乏健康理念
首先是穷人并没有什么健康的理念,他们在得到多余的钱之后,考虑的不是营养均衡,而是解解馋,宁愿把钱花在食物的口味上,而不是食物的质量上。对于成年人还好,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则是会直接影响到智力水平,这对于摆脱贫穷而言,自然是加大了难度。
其次因为错误的理念导致糟糕的健康水平。对于疾病,穷人重治,富人重防。穷人总是把钱的大头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不懂理财,也无财可理
在理财上,穷人迫于生活压力,很多情况下他们既不懂理财,也没有财可理。偶尔有一点钱,他们宁愿一次垒100块砖,盖个10年房子,也不愿意用于投资理财。
经济学家曾对印度的街头小贩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这些小贩在街头兜售各种鲜花、蔬菜和水果,他们的营业模式很简单,就是每天清晨去批发市场进上一天的货物,当天卖完当天回本。
这些小贩们都没有什么钱,他们都会向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借1000卢比来进货,每天赚的一半收入用来支付这1000卢比的利息。银行总是嫌贫爱富的,贷款给穷人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在很多国家中,穷人很少能借到正规机构的贷款,而从非正规渠道借到的钱利息会非常高昂。
而聪明的富人则及其善于理财。有一则著名的犹太商人理财的故事。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问。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或者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要花6美分。”
重消费,轻投资
穷人与富人最大的区别是富人用钱投资,穷人则喜欢消费。穷人花大把的钱用来解压与娱乐。无论是大操大办婚礼葬礼,还是花钱去购买电视机,穷人会基于自己的预算去购买低价的“奢侈品”,而并不会把钱留在值得投资的地方。
这一点在我国的年轻人消费中很明显,在互联网上有一群人被称为“屌丝”,专门指那些没钱却喜欢消费的人。他们宁愿分期买苹果手机,也不会愿意花钱去学点东西,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娱乐,在有限的预算中花大头来消费。
《贫穷的本质》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穷人的眼中没有对于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习惯于满足当下的快乐,自然而然会短视。
而想要从穷人思维中跳脱出来,就一定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要掉入思维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