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精华之论点证穴

双流静泉夏更 清着

同里德三尚怀宣 校正

受业族孙夏详树 敬刊

耕田的山里人 整理
夫穴者,土中之真气,凝结成晕,隐于地中,令人莫识。惟精于地理者,以外面之砂水,可决定其穴之有无。而真伪之别不待辨也然。
看地之法,尚有十要,不可不知焉。
第一要看龙之所来,气之所止;
第二要看后有华盖,结咽束气;
第三要看峦头丰满,开面化阳;
第四要看穴星尊严,铺毡吐唇;
第五要看龙虎抱内,左右整齐;
第六要看朝案端正,不飞不顶;
第七要看水聚明堂,不倾不簸;
第八要看天门开放,之玄而来;
第九要看地户闭密,屈曲而去;
第十要看灵光照到,十字天成。
有此十要,结穴乃真;无此十要,其穴必假。
证穴之法甚多,难于尽述。
总之不外乎先观龙虎、朝案之高低。案高穴亦高,案低穴亦低。
再观龙虎之内,有微茫之砂,而为蝉翼。微茫真水,而为虾须蟹眼。
凡登山点穴,其所取之者,必在于此也。若能识得此砂此水,会合则点穴之应验, 百不失其一矣。
凡穴之入脉,有阴落阳落之不同。
阴落者,脉来急,当抛出球檐二三尺,开圹下棺斯为得宜;
阳落者,脉来缓,当凑入球檐二三尺,开圹下棺斯为得宜。
脉缓不怕高,但要藏风聚气;脉急不怕低,但要不过界水。
经曰:乘风则气散,界水则气止。然穴有外晕、内晕之分。
外晕者,四面之砂水齐来会合,凑成一圈,如指面之罗纹。故曰外晕;
内晕者,挖开金井,去其浮土,见有一个太极圆圈,故曰内晕。
其晕中之土干而不燥,润而不湿,鲜明灿烂,精光夺目。或现有月华色,或起有槟榔纹。有此晕土,乃是王侯将相之地,非寻常之地可比。
置棺柩于晕圈之中,籍此英气,以安先灵,荫及子孙。而子孙之蕃衍,世代之悠久者,未有不由于此也。
然穴晕之土,本真气之所成,天造地设,厚褔不一。如北方土厚,其穴土亦厚,厚者不过八九尺。南方土薄,其穴土亦薄,薄者不过二三尺。
临时开凿,去尽凡土,只取有气之土七八寸,或一尺三三寸为度。不可深挖,多留气土,使其运蒸悠久,发福亦厚。
量其有气之土,包过棺内骸骨。使骸骨全在晕土之中,受此真气,不浮不沉,斯得浅深之法也。
掘之浅则发福迟,掘之深则发福速。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四山高于本身者,其气浮,以艮卦主之。阳气在上,穴宜浅;
四山与本身相平者,其气不上不下,以坎卦主之。阳气居中,穴不宜深,亦不宜浅;
四山低于本身者,其气沉,以震卦主之。阳气在下,穴宜深藏。
深浅之法不一,测其山水以定之。
晕土之下,见有坚硬紧细之土似不非石,乃是真气结成,是为穴底,切忌再凿。再凿即为打破金银炉底,阴湿之气上升,葬后主于清水满棺。
经曰:“宁可失之浅,不可失之深。”为地师者不可不慎!
相山相水,不离阴阳。地理诸书,每言以阳相阴,阴以含阳。 故曰阴阳不离,此即交媾之义也。
然点穴之法,必须上对圆晕之顶,以接其来气。下对金鱼之口,以收其生气。经曰:“乘金相水”即此是也。
杨公云:“穴为父,星为毋。父毋相近龙即住,子孙骨肉聚一堂。”此间尚可取裁,裁取之法不一,察其形势以定之。
再观穴之左右,砂水裹抱,明堂窝聚,其穴方真。
若来历不明,局势散漫,似穴非穴,不可误下。
又有等真龙正穴,前人开挖,将高铲平,以低填高,便于种作。原体俱被挖毁,内势全无真,相穴无应证,难于下手。若是官鬼、明堂、水口、案山、龙虎等形,完全不缺,切不可弃!有此外势,不难证穴。恐为造物使然,以俟有德。
凡点此穴者,须凭外势,以审其内势之真情。
真情既得,顺牵一线,后对来脉之正中处,前对案山之有情处,再对明堂聚水之窝心处。
坐向已定,细察左右之砂,开面向内,回头湾抱。再横牵一线,架成十字,以为准的。须要视其所架之十字,恰在规圆之中心,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即得其穴也。 此法名曰“天心十道”。 能知此法,何患乎其穴之不得也。
故地理之道,在明形势之真伪,在心明,在止于至善。至善者,太极所在之处也。知其所止,斯得乎寻龙点穴之奥妙也。
若遇龙急走,而不收巅,因气之未止,砂湾环而不交会,则穴之未成。或龙砂乱窜而斜飞,或虎砂反背而向外,此皆不吉之形。
如鹅头者,则家风不美;如鸭颈者,其名礜亦不良。
砂之不吉,乃是穴之不真。峦头不起,则气不钟穴。
星无唇,则水不会。穴前之水不交,直流而去,基业难留。
穴后之砂不抱,直射而来,人丁莫保。
左砂则应长男,右砂则应少子。
龙砂带煞,长子先败;虎砂崩破,少男受殃。
或左有右无,右有左无。或左右皆有,前无关拦。或前有关拦,后无来脉。或后有来脉,而穴星不起。此皆为形为穴之病,不可误下。
凡入山寻地,先观龙势之吉凶,砂水之美恶,其穴之真伪,自得而知之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