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先生称它为“中国第一国宝”,藏在山西深山里

梁思成和林徽因,

1920年代末从美国学成归来后,

一心扑在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1937年盛夏,他们与营造学社的同伴们,

来到山西五台山,

在5座主山峰之外的台外,

推开了一座僻静的古庙——

佛光寺的大门。

佛光寺山门

佛光寺寺院院落

佛光寺东大殿夜景

经过测绘考察,他们判断出,

寺院内的东大殿,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

从此打破日本学者

“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制建筑”的断言。

而他们更在东大殿中,

发现了绝无仅有的多样唐代艺术,

激动之余,梁思成先生说,

“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现在,佛光寺依然安然坐落在僻静深山中,

是中国文物保护的圣地。

自述 杨杰 编辑 成卿

1900年前后,日本派出许多专家,来中国进行了古建筑考察。其中,1922年,他们就来到过佛光寺并拍下了照片,但他们并没有判断出东大殿的建造年代。

这些日本学者们下了个论断,说中国大地已经不存在唐朝或者唐朝以前的木构建筑了,要看得去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1936年前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平天坛正在修缮的祈年殿屋顶上

历史的机会留给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这样的中国人。

1937年的盛夏,梁、林与他们营造学社的同伴们,根据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里“大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跋涉来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

报纸刊登发现佛光寺东大殿

他们花上了数天的时间,里里外外爬上爬下对东大殿进行了考察,根据各种建筑构造的风格,进行了综合断代,判断出寺院最高处的东大殿,是公元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修建。从此打破日本学者“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制建筑”的断言。

不仅如此,东大殿更是一座“殿堂”级的木结构建筑。在大殿里,他们还找到了唐代的雕塑、唐代的壁画、唐人的题记……激动之余,梁思成先生称赞东大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寺院格局

佛光寺坐落在五台山的五座主山峰之外。三面环山,北边一座长山,南边一座卧山,东边最高处的大殿紧挨着山体的断崖。

整个寺院始建于北魏时期,之后在唐武宗发起的灭佛法难时候被毁。

到了唐宣宗时期,当时的大太监王守澄有个叫“宁公遇”的家人,由她出资,高僧愿诚和尚主持,寺院又得到了重建。

寺院占地约34200多平方米, 自西向东建出三重院落,照着山势,依次高升。

伽蓝殿

第一进院落

从山门进来是第一进院,院内一侧有伽蓝殿,始建于明代崇祯时期,后又在清代重修。

文殊殿

一侧是文殊殿,建于金代。文殊殿体量非常大,是一个七开间的建筑,很是健硕。

注释:中国的古建筑里,把每四棵柱子围成的空间叫做”间”, 一间的宽就是“面阔”。

文殊殿山墙

典型的悬山顶结构,屋面是两面坡,一直伸到侧面的山墙之外。

柱子和横梁交接处承托着屋檐重量的木构件,称为“斗栱”;两个柱子中间的斗栱组合叫做“补间铺作”。

文殊殿的“补间铺作”上面出现了45度的斜栱,是金代建筑的标志。

林徽因测绘石经幢

第一进院的中央还有一座建于唐代乾符四年的石经幢,当年林徽因穿着旗袍,登上高高的梯子对石经幢测绘,从此中国建筑史便留下了一张经典的老照片。

第二进院的偏殿

第一、二进院之间的花墙

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子处在更高的台地上,半身高的花墙将两进院子隔开。

现在看,第二进院子已经不是完整的一个院落了,遗留下来的建筑物主要是南北两侧的偏殿。

“大佛光之寺”壁画

敦煌五台山“大佛光之寺”壁画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座大型楼阁式建筑,或许就是唐代法兴禅师修建的“弥勒大阁”。

石柱基石

而现在我们在院子里只能看到一些巨大的石柱的基石,猜测它们很可能就是“弥勒大阁”留下的痕迹。

第二、三进院之间的台阶

第三进院落

再往第三进院落走,穿过一个拱券结构的门洞,要爬37级台阶,每级台阶坡度超过45度,爬起来甚至要手脚并用。

到达顶端,抬头的一瞬间,东大殿便跳入了视野。

和一般寺院坐北朝南的惯常朝向不一样,东大殿坐东朝西,站在大殿前就可以望向日落,据说也是望向旧时长安的方向。

为什么称佛光寺东大殿为中国第一国宝,梁思成原话是这样说的:

“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即在梁思成看来,佛光寺的东大殿之所以可称为“我国第一国宝”,是因为它绝无仅有地集结了四样唐代艺术于一体:唐代木结构建筑、30多尊唐代佛像雕塑、唐人题记、唐代壁画。

如何判定东大殿始建于公元857年?

与梁、林一起发现佛光寺的莫宗江曾回忆说,有一日测量工作完成,到了晚饭的时间,林徽因就提议在大殿前面吃东西,地上铺上席子、毯子,跟野餐一样,大家一边吃一边继续抬头看东大殿。

东大殿殿内

梁架上“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题记

能准确地推测出东大殿建造的年代,要归功于林徽因先生的远视眼,她站在大殿地面上,远远地望见梁架上似乎有字。就找来人搭了架子爬上去用水去清理,这便露出了一行题记:“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意思是这座大殿的功德主是一个叫宁公遇的女性,即我们今天会说的出资方。

“大中十一年”石经幢

而东大殿外正对着的石经幢上,正刻有“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的字迹,与大殿上的字迹相对应。

“大中十一年”字样

且石经幢上有一个“大中十一年”,就是公元857年。由此,便证明了大殿建造的具体年代。

佛光寺东大殿正立面、剖面图,梁思成绘制

“殿堂”级唐代木结构

佛光寺东大殿的体量极大,面阔七间,仅次于皇家建筑的九开间,长有34米,宽17.66米。

中间的五开间都是实面的双开板门,两端的尽间砌出来一人来高的槛墙,墙上安着直棂窗。

墙体

大殿的墙面涂成朱红色,大殿背后在连接柱子和柱子的额枋上出现了唐代人特别喜欢的“七朱八白”的粉刷古法。

注释:七朱八白是一个几何的造型,唐人用朱红色将柱间的横枋分成七个等分,中间涂出八个白色的方块,所以叫“七朱八白”。

屋顶

屋顶是单檐庑殿顶,四面斜坡,这也是中国古建筑里高等级的皇家和寺庙建筑才会采用的结构。

墙面转角处柱子的柱头,到屋顶飞檐翘角近4米长,飞檐的整个姿态就好像展翅欲飞的鸟儿,轻盈不做作。

梁思成在东大殿内

东大殿人字形叉手,无侏儒柱,梁思成摄影

当年这里的条件极为艰辛。为了研究屋顶的构造,梁思成先生在上万只蝙蝠和臭虫,以及蝙蝠粪便形成的恶臭中,爬上了东大殿的天花。

在手电的探视下看到了屋脊下一个壮硕的叉手,这个大叉手没有中间的侏儒柱,再次证明了东大殿是唐代的建筑。

注释:侏儒柱是古代木建筑中使用的木构件,指立于梁上的短柱。叉手指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斜杆。唐代木建筑,只用叉手;宋代开始用的是叉手 侏儒柱;而明清一般只用侏儒柱。

斗栱

屋檐下的斗栱特别地硕大,层层叠叠的样子,跟盛放的花朵一样。

根据不同的位置和作用,东大殿里里外外的斗栱就有7种。柱子上方的斗栱组合称作“柱头铺作”,整个高度几乎有下面柱子的一半高。

斗栱中,从墙伸出来的尖尖的木构作“昂”,形如削竹,所以被叫做“批竹昂”。

柱子

东大殿的正立面上,支撑着屋顶的外檐柱露出墙面。梁先生当年发现,柱头做成了缓和的曲线,让柱子的造型变得更加丰满柔和,这个便是“卷杀”。

柱头上面直接承托着栌斗,这中间没有横向的木枋连接,也是五代之前的建筑的一个特征。

覆盆莲花柱础

柱子的基石叫柱础,东大殿的柱础是覆盆莲花式,有一个倒扣的像脸盆的式样,这是唐代和唐代以前高等级建筑的标准样式。

佛光寺东大殿剖面图,梁思成绘制

大殿的外檐柱和殿内的内柱有着一样的高度,都通过斗栱与屋顶的梁枋相连,这在唐宋的古建筑中被称作“殿堂作”,比起内外柱不等高,内柱不用斗栱的“厅堂作”,是更高等级的建筑。

东大殿内栱眼壁画诸菩萨像

唐代壁画

整个中国,唐代壁画保存最多的是敦煌的莫高窟,有上万平米。而在山西保存下来的唐代寺院里的壁画,大概60多平米,全部保存在今天佛光寺的东大殿。

东大殿佛座壁画毗沙门天王

东大殿内槽的栱眼壁上,描绘着佛说法图的唐人壁画。这些图当年在绘白色的时候,使用了明矾,现在明矾氧化,呈现出早期壁画的黑色。

唐代塑像

目前整个中国保存下来的唐代寺院的彩塑,共约70尊,而东大殿这里就有30多尊。

它们一字排开,全部都在佛坛之上,每间供着一尊主像,周围还有六尊胁侍、供养菩萨,高度从近2米到超过5米。

林徽因在佛坛上,梁思成摄影

对比林先生当年与塑像的合影,便看得出佛像恢弘的气势。

这样大密度的佛像群体,梁先生在之后的写作中用了“forest”(森林)来描绘,眼前的景象便是佛像的森林。

林徽因与宁公遇塑像,梁思成摄影

佛坛南端有一座信女的塑像,梁、林两位先生推定这就是佛光寺的功德主“女弟子宁公遇”的塑像。

东大殿双开板门

板门内侧咸通七年题记

唐人题记

后代的学者在大殿大门的背光处上发现了一个著名的题记,内容大概是“有僧人玄翥,咸通七年到此一游”。

咸通七年大概是公元866年。东大殿建造的年代是公元857年,东大殿建成之后的大概不到十年里,僧人玄翥看到了这一恢弘崭新的气象,将这一笔记在大门上,这样看这个大门也是千年的遗物了。

东大殿窗下的明代罗汉彩塑

佛光寺的历史变迁

佛光寺东大殿从唐代传下来,里面留下了各个朝代断断续续丰富的信息。明代人塑的五百罗汉,现在保存下来的,有260多尊。

明代悬塑仙山

罗汉的头顶上面还塑有明代的悬塑仙山,古人没有飞机,没有办法登临到天空之前,这是他们对于天空世界的一种想像。

东大殿屋顶梁架

在大殿的板门上和屋顶天花的梁架下,除去唐代人的题记,其他朝代也都留下了丰富的题刻。

大殿门前有两株气势逼人的松树。经过树龄测算,我们发现它们已经有大概1200到1300年的历史,和东大殿存在的年代非常相近。

推断建了东大殿以后,门口人为地又栽种了这两株松树,所以它们现在已经和大殿相伴千年了。

东大殿是唐代时候修建的,而佛光寺整个寺院始建于北魏时期。东大殿的侧面,保留下了一座祖师塔。

林徽因在祖师塔二层,梁思成摄影

根据风格,梁先生推断这极有可能是北魏时候修建寺院的僧人的墓塔。

因为三面环山的小气候,佛光寺这里常年祥云缭绕,雾气蒸腾。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光芒万丈,常常被善男信女们认作是“佛光普照人间”。

据说当年北魏的帝王,以及他后来的传承人看到这样的天象,便把寺院命名为“佛光真容禅寺”。

梁林两位先生当年推开佛光寺的门的时候,里面只有一位寺僧和一位陪侍的哑童,现在佛光寺里面已经没有住持僧人,变成了中国文物保护的圣地。

其中的东大殿是最能代表中国人心目当中大唐气象的一座建筑,在这里我们感到似乎跨越了千年的时间,与古人们展开了历史的对话,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国宝。

(0)

相关推荐

  • 帮打听|五台山的佛光寺,为何被梁思成称作“中国第一国宝”?

    拍拍众帮: 五台山的佛光寺,为何被梁思成称作"中国第一国宝"? 小古: 这个问题字数不长,却字字玑珠,佛光寺.梁思成."中国第一国宝",三个名词单独看,本已很精 ...

  • 山水中国(58)|静水深流佛光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1937年初夏,晓月挂在翠绿葱茸的五台山上,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助手,马车和毛驴,风尘仆仆,他们又上路了.这是谱写中国建筑史上最辉煌篇章之一的序曲. 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

  • 凭什么“地上看山西”,山西古建到底有多牛?

    在20世纪初,有一位名叫 伊东忠太的日本建筑史学家,曾先后六次来到中国研究中国建筑. 伊东忠太 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 回到日本后,他撰写了一本<中国建筑史>,并在书中说:在中国境内, 唐代木 ...

  • 朔州崇福寺与浑源永安寺

    (崇福寺大殿) (崇福寺大殿塑像) (崇福寺金代壁画) (崇福寺金代塑像) (金代艺术窗棂) (弥勒殿金代匾额) (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 (永安寺明代壁画) (圆觉寺金塔) 五台山佛光寺至南禅寺50公 ...

  • 国之瑰宝 —— 佛光寺、南禅寺

    南禅寺大殿修缮前的照片 笔者早前从业于IT行业,当时工作压力很大,因为素来有爱好文史的嗜好,为了舒解压力,工作之余喜欢找一些历史古迹去散心,逐渐就养成了游古迹以静心的习惯.每每工作上有烦心事困扰,面对 ...

  • 太珍贵了!这是梁思成先生呕心沥血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册

    太珍贵了!这是梁思成先生呕心沥血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册! 太珍贵了!这是梁思成先生呕心沥血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册! 太珍贵了!这是梁思成先生呕心沥血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册! 太珍贵了!这是梁思成先生呕心沥血 ...

  • 梁思成眼中,排名第一的中国古建筑,竟然不是故宫

    别惊讶!在梁思成眼中,排名第一的中国古建筑,竟然不是故宫!而是比它小很多的在山西的另外一座建筑--五台山佛光寺.他认为,这座古建筑,可称为建筑界的"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 193 ...

  • 梁思成 | 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

    -我们所已经知道的 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 在讨论敦煌所见的建筑之先,我必须先简略地叙述一下中国建筑传统的特征. 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中国建筑已肯定地形成了它的独特的系统.在个别建筑物的结构上,它 ...

  •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最美的木塔,屹立千年,美到震撼!

    前些天巴黎圣母院大火, 世界震惊. 朋友圈出现各种言论, 感叹的,讽刺的,惋惜的,批判的-- 就在各方激烈争论时, 无意间看到了一条微博: 写的是一座千年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 在这条微博下, 有被 ...

  • 《梁思成与林徽因》第一集 特别呈现20110209

    2011-02-10 02:06 来源:央视网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梁思成.林徽因,一对学者伉俪,在离去多年后,他们的名字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寻常的家事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 ...

  • 林徽因和梁思成:才子佳人心系建筑,恩爱伉俪携手情深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张风莉,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他们是民国时期最耀眼最浪漫的两个名字,他们是世间最般配最恩爱的一对夫妻. 他们同是名门之后,又都有在 ...

  • 中国第一国宝,藏在山西深山里

    中国第一国宝,藏在山西深山里

  • 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一位德国建筑师拍下了这些中国宝塔

    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一位德国建筑师来到中国,跨越北京.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两湖.两广.福建等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建筑 ...

  • 梁思成先生与中国文物保护思想

    "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的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