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二三事丨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
2019年9月底,北京的新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宣布正式开航,这座全亚洲最大的国际机场在《卫报》评选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中,排在全球第一,高于沙特国王塔和港珠澳大桥。
这座大兴机场不光是中国机场的门面担当,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已故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遗作。
扎哈·哈迪德,建筑界的女魔头、解构主义大师。
扎哈 · 穆罕默德 · 哈迪德
Dame Zaha Mohammad Hadid
(1950.8.9-2016.3.31)
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
生平事迹
▽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
1968年,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
1972年,建筑联盟学院学习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1977年,毕业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工作三年
1982年,获得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一等奖1983-1992年,先后在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任教没有建筑作品
1993年,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1994年,获得了英国威尔士卡的夫湾歌剧院竞图方案的一等奖
2002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3年,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
2004年,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
2007年,意大利MAXXI博物馆2006年,广州大剧院
2008年,银河SOHO
2010年,上海凌空SOHO
2010年,法国CMA CGM总部大厦
2010年10月,英国建筑的最高荣誉:史特灵奖
2011年,巴库阿塞拜疆的文化中心2012 年,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女爵士的爵位
2013 年,东大门广场·蛇形画廊
2014 年,南京青奥
2015 年,第一位从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获得皇家金质奖章2016年3月31日,因心脏疾病在美国迈阿密一间医院去世
谈起扎哈,这位伟大的建筑师有太多标签,普利兹克建筑奖第一位女性获奖者、解构主义大师、未婚、阿拉伯人、穆斯林、外来移民、战争流亡等等。
宏大的建筑背后,可以看到的是一段曲折而传奇的人生轨迹。
对于扎哈而言,她身上最鲜明同时也最具争议的是她的解构主义建筑理念。解构主义缘起上个世纪60年代的法国。雅克·德里达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建筑的外立面通过非常规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手法” 。
扎哈作为建筑界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突破原有的结构、规则、对称的建筑美学,以优美灵动的曲线代替高、直、大的传统建筑。
伯吉瑟尔滑雪台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北京银河SOHO
上海凌空SOHO
扎哈将垂直方向的空间以层叠方式组合并在二维图纸上研究垂直向层叠与平面空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扎哈将设计重心转向竖向交通体系。她认为,“竖向的联系体没有必要设计成垂直方向的核,相反,可以将竖向的联系体在层与层之间转换布置”。
不同于密斯空间流动性的极简和技术因素,扎哈的流动性建立在空间组合和空间透明性的基础上。交通体系的开放性是扎哈空间流动性非常重要的处理方式。
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发中心
建筑评论家 Ada Louise Huxtable 在扎哈获得普利兹克奖时说:“扎哈改变了我们看待及感受空间的方式,她碎片式的几何形态与流动性不仅仅是创造了抽象美,这是一件改变了我们探索与表达世界的艺术品”。
扎哈·哈迪德诠释的视觉化解构主义及其对建筑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人们都对她的英年早逝感到震惊和悲痛,建筑圈里充满了对扎哈的追悼和致敬。也许扎哈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是对她一生最好的总结:“有三百六十种可能,为什么要一成不变呢”?
T1MΛGE作为上海本土新锐的设计公司,在坚持原创性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空间的更多表达方式,我们在为冠昊设计生命体验中心的展厅中,以流动的曲线设计向建筑大师扎哈致敬。
冠昊生命体验中心
关于我们
时象空间设计 T1MΛGE Space Design
T1MΛGE设计的使命是让每个作品成为时代的象征。
T1MΛGE创立于2012年,立足于中国创意先锋城市上海,以睿智的设计创意、卓越的设计管理,为企业总部、科技展厅提供高端设计服务。旨在满足客户的订制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智能、高效、人性化的工作空间解决方案。
办公空间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T1MΛGE一直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和人性化,将机械化的办公空间转变为以动态、人文、情感为联系的可塑性空间。坚持形胜于言,以设计主导施工,以优质的施工品质将设计精准落地,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