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追逐快乐,越难真正快乐起来”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你会为获得快乐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说起来,前几天是我这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去迪厅,在见识到里面的律动和扭动后,也多多少少意识到自己干坐在角落的状态,确实有些“无趣”。
不过,如果是几年前的自己,可能会因为“这个地方我不想去”、“去了感受不到乐趣”而直接不去,或在感受到尴尬后就直接离开。现在并不似之前那么尖锐,也能在“不习惯”与“不熟悉”中寻得一丝乐趣。
而可能是因为近些年一直都过着“他人眼中极度无味”的生活,所以才有了类似的转变。
但无论是借助律动、扭动与酒精来让自己得到释放,还是静坐一角细细品味当下,其实都说明了“快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你说的这不是废话吗?”
确实,在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的远离难受,并且也会不自觉的,甚至刻意地去为了获得好的感受与快乐而付出非常多的努力。然后“想要获得快乐”、“为获得快乐而付出一些努力”、“追逐快乐”就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这份习以为常又带来了“追逐快乐有什么奇怪的”。
其实我认为在这里重要的不是奇怪,而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快乐有一种近似“没它不行”的执着。
有些东西经由演化刻在了我们的血脉与本能中,所以,你会发现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往往只和“能带给自己还不错相处感受”的人呆在一起。
这其实就是“我们希望环境尽可能适宜生存”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已经由对环境本身的要求,逐渐发展到了当下的“对关系与状态的要求”。
人是需要生存的,也往往只能在适宜生存的环境下生存。可如何判断“是否适宜”呢?
就像当下很多人的判别标准是“你说的让我开心,所以你说的是对的、你说的我不满意,那你肯定就是错的”一样,我们对“是否适宜”的判定也是基于“自己的感受”。
那么,这就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了“带给我快乐的努力、环境、关系和人,是我要多亲近的,那些让我不舒服的,不好意思,这辈子我可能也不想再涉足与接近你们了”。
你觉得这个判别标准是否靠谱呢?
现在的你,大概率会认为“这不靠谱”,因为当下的你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不过在这里侧重点不是“是否靠谱”,而是“我们对适宜环境的本能性的要求,正逐渐转变为对舒适感受的追逐”。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我们已经由希望生存环境适宜自己这样的“想要活着”,逐渐转变为“希望生活中更多的东西适宜自己”,这样的“我想要获得更好”。
有这样的转变,当然要感谢前辈们的无私奉献与当下每个人的默默付出。
不过这样的转变,也正在悄悄地把我们推向另外一个极端。
对“快乐”的追逐,并不是在单纯满足自己“想要获得更好”的内在诉求,它其实也包含了自我保护与提供动力这两面。
想象一下,现在的你正在上班,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并不好,以至于领导已经“教育”自己很多次了。虽然自己也意识到了“确实错误在自己”,但面对领导频繁的“教育”,内心深处也还是淤积了诸多不好的感受。于是,你一边调整自己希望尽可能地避免重蹈覆辙,一边思考着“下班之后我该做点什么,来让自己释放释放、开心开心”。
生活的重压和时代的微尘落在每个人的肩膀上,而我们也并非天生全知全能、并非到了某个年龄段,就自动学会诸多生存技能,所以,面对持续积累的压力和难受,我们会用“收获快乐”来冲减它们带来的影响、缓解自己的不舒服,以此来保护自己,避免自己被压力和难受击垮。
接着请你延续刚刚的场景,不过换一种模拟方向。
本来计划下班后出去释放一下的自己,在临行前接到了另一半的电话,说“孩子在家又不听话了,你快回来管管”。
于是,虽然你非常的不愿意,但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
当你推开门那一刹那,看到了满地散落的玩具、坐在沙发上脸能黑出水的另一半与虽然在笑,可自己却觉得那笑是无边嘲讽的孩子。这一刻白天淤积的所有难受在此刻爆发……
半小时后,筋疲力竭的你一个人走到卧室,关上门一边无声撕嚎一边不知疼痛地以头撞墙,“为什么这么不顺”、“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为什么你们不能体谅体谅我的辛苦”……
持续的压力和难受,如果得不到调节,会很轻易就能压垮一个人。但如果故事的发展是,你回到家,看到的是一片和谐温馨的画面,那接下来的发展就可能是“看着你们,我的心情立刻就好起来了,这一天的忙碌和辛苦都值得”。
所以你看,我们不仅在用“追逐快乐”来进行自我保护,也在通过“追逐快乐”来让自己重新拥有面对痛苦和辛劳的勇气与动力。
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在之前我们追求“环境适宜”,是因为那时候的环境确实不怎么样、我们自己也没有那么强大,现在我们追求快乐,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快乐,亦或是我们的内心深处都藏着很多不快乐吗?
可能很多朋友的答案会倾向于“生活很累,多数人都过的不快乐”。
我反驳不了这个回答,因为这确实是多数人的写照。
但“现在的生活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可时代的便利又让一部分朋友变得贪婪与不踏实,不仅什么都想要,还希望什么都不付出就能什么都得到”、“凭什么我改,要改也是他改”、“你算老几,在这儿教育我”……这些不也是实实在在存在吗?
所以,到底是“这个时代没有快乐”,还是“我们缺乏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其实从人们对烟酒、娱乐、游玩、律动等的追逐就能看出来,这个时代不缺乏快乐,甚至我们稍微动动手就能收获一些让自己变得开心的可能性。
我个人认为,从外面收获快乐这当然也是可取的途径,但如果内心深处的底色始终是不快乐,那么我们无论做多少努力,获得的都只是对“不快乐”的缓解,而并非真正的快乐。
那换个角度想一想,在一个动动手就能满足自己快乐的时代,我们有几个人会潜下心去磨练自己“收获快乐”的能力呢?
我当然也支持“收获快乐的途径越丰富越好”,但途径只是对“主动收获快乐”能力的补充,重点还是在于“我们自己要有能力,不借助外在途径来让自己收获开心、快乐起来”。
那么很显然,对于外在途径的依赖,正在剥夺我们锻炼自己这种能力的机会、正在弱化我们的这种能力,甚至于也在制造一种“因为没能力独自让自己快乐起来,所以稍微有一些不舒服出现,我就会担心不快乐会持续很久,所以迫切想要收获快乐”的焦虑。
而这,是我们期待的生活吗?
肚里没粮,花费再多努力也只是充饥。
而如果现在的你,正处于“频繁从外界获得快乐”的状态,并且深受“快乐消弭后的失落困扰”,那减少对快乐的追逐,学会与不快乐相处,并且尝试主动去看到生活积极的一面,可能是你需要做的。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