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编撰道家巨著《淮南子》,真是别有所图吗?
大家好,我们的老虎仔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汉武帝堂叔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室嫡系藩王。刘安本人博学文雅,爱好著述,精通音律,但一直存有非分之想,意欲图谋叛乱而游移不定,最终阴谋败露而身败名裂。然而,那部传世的《淮南子》却并没有因为他本人的遭际受到影响,是一部千古流传的道家巨著。
《淮南子》主要论述的黄老之术。黄老之学,顾名思义,是宗奉“黄帝”和“老子”,起于殷商,盛行于春秋战国。春秋时,吴越争霸,本来弱小的越国,在范蠡等人的帮助下,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十年生聚最后取得了全胜。
进入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后,为了笼络人才、巩固政权,便创立了稷下学宫,四处延揽人才,不久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而在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强、著作最丰、影响最大的当属稷下黄老道家,可以说是“黄老独盛,压倒百家”。
稷下学宫里,除了《田子》、《蜎子》、《宋子》《慎子》、《尹文子》之外,以及与黄老道家关系密切的鸿篇巨制——《管子》。
战国末期,秦楚两国出现了《鹖冠子》和《吕氏春秋》两部黄老著作。
汉朝建立后,由于萧何曹参的影响,“黄老之学”成为国家显学,指导着国家的政治经济。于是便有了为后人称道的“文景之治”。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第一次提出“道家”的概念,并总结道——“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汉武帝前期,是黄老之学的黄金时期,这时候汉朝国力空前强大,把持朝政的窦太后极为崇信“清净无为”的黄老之学。
在这种深厚的道家文化氛围下,醉心于学术的刘安,是黄老之学的名宿大家。精研历代黄老经典之后,刘安决意要编撰一部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
于是,他集结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治学名家,足有数千人,精心编写了这部奇书,起初名为《鸿烈》,“鸿”义为“广大”,“烈”义为“光明”。后被人习称为《淮南子》。
梁启超评价这部书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评道:“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刘安后期图谋不轨而手段卑劣,却不能由此判定《淮南子》是其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之作。
作为一部道家里程碑式的名作,如果著述的主导者心意不诚、暗怀鬼胎,是无法完成的。
虽然刘安是个手段不光彩的政治人物,但不失一位治学名家。在治学方面,必须区别于他的政治色彩。
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个问题,正因为刘安拥有通古博今的才华和经纬天地的见识,才有了要一展雄才的抱负,然后为了实现这样的抱负,才处心积虑地要篡位。人为了欲望,采用一切手段都是可能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