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童画 墨香经典 第二届赵文耕师生书法展

越来越多的大小朋友们开始学习书法了。众所周知,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书写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们对中国文化和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所有学习书法的朋友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书法学习的乐趣从何而来?书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坚持写下去?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书法学习的几个关键点,那就是书法的入门,书法的载体,书法和文字的关系。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前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如,让我们看看孩子们的书法作品,看看是否能够解决您的疑问。

这次展览的三大看点:

1 参加展览的主要是小朋友

一共9个孩子,最小的幼儿园大班。

大的还是六年级学生。

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都有几年的时间了。

2 书法和文字的结合

从助展作品,到学生作品。

都突出了文字和书法的结合。
甚至更侧重对文字的理解和经典的认识。
3 书写的都是传世经典  

有孝经开宗明义张第一,

有千字文,论语,易经的部分内容

还有大学和中庸中的句子。

此外,参展书体全面覆盖,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希望朋友们继续关注与支持我们书法的教学和学习。也希望更多朋友加入到书法的练习中来。

我们一同来看看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吧。

焦海音

三里河三小,六年级

书体:隶书

内容:天下为公

引自于《礼记·礼运大同》。相传为孔子所做。儒家传世经典中,主要是孔子编辑整理,或者孔子学生转述孔子教导之说,而礼运大同的内容则直接反映了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设想。推翻封建专制的孙中山就用了这句话当做自己革命的愿景。

书体:宋体字

内容: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在三字经中有句: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说明孝经对于蒙学的重要性。在文耕学堂书法教学中,除了书法的学习以外,还要融合孝经,周易和道德经。在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明确了孝的终始,孝之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之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明白了孝的终始,再去行孝,叫做立身行道。

张梓航

海淀区民族小学 四年级

书体:隶书

原文引自于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书体:隶书

内容:千字文节选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王湛恒

西城区力学小学 一年级

书体:小篆,隶书

释文:德(小篆),夫孝,德之本也(隶书)。

对于德字的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用正见(直)约束自己的言行(行),如果能这样做的,就是有德之人,反之,就是缺德之人。这个正见,就是每个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是也。很简单吧。其实,有的时候,想的要朴素一点,那么多意思,都是一代一代后人加上去的。

书体:大篆

释文:本末。

原文引自于《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论语中有句: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并且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可见,对于中国人来说,孝悌在经典中的重要地位,在今天也不为过。这是做人做事之本。

矫泽月

皇城根小学 六年级

书体:行书

释文: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行书的发展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等字体演变,超越了大篆的象形,小篆的规范,隶书的自由,而形成了行书的行云流水。明心见性同样需要一个修行的经历,最后悟道,再见山水。

李则廷

西城区鸦儿胡同小学 三年级

书体:隶书

内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一般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书体:隶书

引自于《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黄存远

白家庄小学 一年级

书体:隶书

其中立身行道引自于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悌为本引自于论语学而: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书体:隶书

内容:学以致用

《礼记·中庸》有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王阳明根据所学所无,提出知行合一。最后都要落到用上。做学问是为了做人做事的。

焦云音

农大东区幼儿园

书体:隶书

内容:学无止境。

中国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和学无止境,殊途同归。不管是孔子,还是老子,以及更多的古圣先贤,都穷极一生都在探索那个最终的究竟的结果。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毛主席也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书体:隶书

内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为历代儒客尊崇,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书体:甲骨文,隶书

释文:寿,长寿多福

自古至今,长寿就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易经云: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道德经云: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到底什么是寿呢?

道德经云:死而不亡者寿。

赵昕荻

汇文实验朝阳学校 一年级

书体:小篆释文:孝悌

论语中有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易经有句:君子之道,或出或处。都说到了出和处(入),得道君子,不管在家,还是出家,都要如理如法,孝悌天经地义,不可不知,不可不行。

书体:金文,隶书

释文: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语出《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任子诚

史家胡同小学 一年级

书体:小篆

释文:三省吾身

出自论语曾子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书体:隶书

内容:文以载道

中国古人看重整体的平衡和长久和谐。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只有阴阳平衡才是最符合天地之道,人类万物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天地之间的和谐,要顺道而为。

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认识社会,以文字记载这个道的内容。文字中包含了事物的演变规律,包含世界宇宙自然界的规律,包含了一种道理。

我们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文字和书法入手,以身作则,知行合一。

中国书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还是一种很美的很艺术的表现形式。

学习书法,可以了解文字的演变历程,了解文字,正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捷径。

文耕学堂致力于少儿书法入门,通过学习文字演变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

阅读更多:

童书童画 墨香经典 赵文耕师生书画展助展老师阵容强大

童书童画 墨香经典 赵文耕师生书画展特辑

传统文化和自然教育的结合——2021暑假文耕学堂青海营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