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美的股东会”,我对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答案
前两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了格力的渠道改革。
渠道,大家都知道,这是决定企业销售业绩的关键。
每个企业发展都离不开渠道的转型升级,格力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渠道转型,非常值得我们不同阶段的企业去对标借鉴。
同样,研究格力,就离不开美的公司。
上周末,我去参加了美的公司的股东会。
其实早在2020年,我就在单仁行专栏里写过6篇有关家电行业的分析。
我在聚焦分析家电行业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少的规律,应用到了我的投资中,收获不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以致投”?
其实,不管是做投资,还是经营企业,我们总会要寻求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从哪里来?
一方面我们要去跟行业头部的公司学习,看它的发展经历,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另一方面,就是拉长时间的纬度,我们站在5年、10年的高度去看,就能总结出一条规律,就像我们百年之后,人的去向都是一样的。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在美的公司股东会的经历和收获。
我们一行人有来自深圳、东莞的企业家和投资基金经理,上次和大家分享过HT公司的股东会,我们参加股东会的目的,其实不是来投票的。
重点是注重在会前的研究、会中的观察,和会后的交流。
早在开会之前,我就仔细研读了公司2020年报和2021年一季度报告,以及董事会的报告。
我按照自己分析的逻辑,把这些文件复制到word里,一句一句的拆解了一遍,花了不下有20个小时时间。
一家5、6000亿的公司,如果一年的成绩单和报告,都不值得你去学习和磋磨,要么只能说你投资并不上心,要么只能说你看不上它,只看得上比它大十倍的腾讯、阿里了。
美的股东会会场就在去年何享健董事长被绑架的美兰高尔夫别墅对面,签到环节都很流畅,在签到的时候,我前面就是机构投资者GL,也是格力的第一大股东,还有QS基金、美国YL大学等等,这些机构都属于外资,都在第二大股东里,也就是香港中央结算公司,这里就不方便说了。
不过有些投资经历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这些顶尖千亿美元基金是谁。
我看了一下,会场是个环形会场,不像HT公司是主席台式的会场。
美的公司董事长、董秘、财务总监位置并没有安排在主位,而是一个大包围的会场,经过反复确认,我的女儿坐在了主位上。
我心里就在想,看来这家公司并没有高高在上、等级分明的情况,很乐于与投资者交流,TO C的企业确实跟TO B的企业的风格明显不太一样。
会议开始的时候,我看到了非常精瘦、肤色黝黑的方洪波董事长,一看就是高尔夫的肤色,和爱跑马拉松的万科公司董事长郁亮很像,充满了活力。
方洪波董事长一开场只是简单的走了个流程,没有一字一句的读《董事会报告》,或者《监事会报告》等报告。
不像上次一样HT公司一样,原文一字不差的朗读1个多小时的报告,有些股东直接就倒头睡了。
流程一走完,接下来就是投票,然后就到了重点的交流环节。
我像以往参加复星国际等公司股东会一样,都是第一个提问请教管理层。
一来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二来是因为第一个提问容易把握到机会,到后来交流活跃之后,就很不容易抢到提问的机会了。
我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有关美的公司布局汽车行业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尤其是未来10~20年将全面禁售燃油车,这就有着巨大的替换市场,谁不会虎视眈眈呢?
这也涉及企业对某一个战略行业的布局和决策思考。
过去,美的公司也曾面临过多次这样的重大决策,十几年前美的也曾经思考过自己是否要做手机?
当时,创始人何享健董事长是这样分析的,手机属于消费品,而美的的优势在于制造耐用品,业务的重合度很低。
另外手机行业备受芯片制约,无法掌握芯片这种核心技术,就没有护城河可言。
所以何享健董事长就力排众议,否决了美的进入手机业务。
而作为同行的格力,就和小米赌局之后,入局了手机市场,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董姐的尝试错了,一旦做好了,这就是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新行业就算市场空间再大,你没有核心技术,突破口将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这一次,美的公司确认了会跨界做汽车,那么,美的的战略思考是什么?
我根据美的高管的回答,梳理了一下。
美的是从2018年开始布局了汽车产业,跟华为多次强调的一样,美的也不做整车,而是从外界不知道的汽车行业利润最高的零部件去入手。
在5月19日,美的旗下公司“威灵(Welling)汽车零部件”就召开了发布会,宣布电机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三大产线已经投产,还公布了驱动电机、电动压缩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EPS转向助力电机,这五款核心的零部件产品。
相比较之下,格力就有点可惜,2016年,格力想投资银隆公司造车,但在股东会投票反对之后,董姐一气之下自己掏钱投资,还拉来了两个投资人王健林和刘强东,但目前银隆公司的情况并不是很明朗。
作为企业重大的投资决策和战略决策,该如何去做?
我分享过一门课程《企业战略决策与投资决策学》,浓缩了斯坦福、哈佛、北大、清华课程,以及多家企业、国家决策模型,后面再详细和大家分享。
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是有关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公司该如何应对?
公司该如何应对?
这一个问题,方洪波董事长和财务总监都对我做了很详细的回答,思路非常清晰。
第一个是做套期保值。(编者著:是指交易人在买进(或卖出) 实际货物的同时,在期货交易所卖出(或买进) 同等数量的期货交易合同作为保值)
第二个就是推出了一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高毛利率。
第三个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研发和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成本风险。
整场股东会下来,给我的感觉非常好,美的的高管对每个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尖锐问题,回答问题的逻辑也是非常清楚,对股东的意见很重视。
回来之后呢,我又进行了深入研究,越研究就越精神。
在十年前,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我觉得标志性就是两个事件:
第一个是我们熟知的微信推出。
第二个就是小米公司的成立,小米是乘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快速崛起。
面对这个移动互联网浪潮,作为家电行业的两家龙头公司,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格力就是采用“怼小米战略”,2013年董姐和雷军有一个五年10亿赌局,2018年结果是格力略胜,再多看两年,2020年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根据2020年年报数据,小米营收是格力的1.44倍,市值是1.63倍,利润上,格力高小米10%。
在看一组数据对比,2018年董姐、雷军赌局结束三年后,两家公司的营收、利润、市值数据。
格力营收、利润负增长了15%,市值增长了81%。
小米公司的营收增长41%,利润增长50%,市值 106%,详细数据大家请看文稿中的图。
小米公司从落后,实现了营收和市值的超越,利润上仍然少于格力。
当然,格力在渠道变革完之后,两家公司最终的结果,我们依然拭目以待。
接下来,我们仔细看看美的公司,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战略?
(文中照片是何享健、方洪波与雷军、刘德)
美的公司是采用了“美的 小米战略”,就是业务合作和战略入股。
从美的2020年报看到,美的投资12.7亿入股小米,截止至2020年底,市值达到了16.7亿,盈利近30%。
为了切入智能家居,年报中还看到美的入股了蛋壳公寓,目前市值只有3512.6万,属于亏损,仅仅相对于272亿的净利润,亏损1.3亿也没有多少。
总结以上情况来看,对于自己的非核心领域,这种开放入股、战略合作的模式,而非独资发展,我觉得这可能是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最好、最合适的战略。
以上就是我从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数据和我的看法。
按照我梳理总结的【股神巴菲特·滚雪球投资系统】的分析,选择投资一家企业,有三个标准,第二个标准就是有一个诚实能干的管理团队。
我在分析研究企业管理团队的时候,做了个统计,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华为、美的、海尔、格力的上一代创始人都是40后,除了格力以外,这些接班人都是60后。
现在的局面就是一群60后在“围攻”1个50后,显得非常的不公平。
接班人和管理团队年轻化的问题,是投资人和企业家传承中必须要思考的,尤其是去年,格力的财务总监和董秘相继离职,董姐居然还兼任了董秘,身上的担子的确是重。
在24日格力业绩说明会上,董姐提到了接班人的问题,她说:“如果明年我退休了,格力也会走得更好。”
当然,董姐会不会退休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下面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从美的股东会看到企业风格和管理特点,非常的开放。
2、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浪潮,变化一直在持续,在你的企业和人生规划中,面对转型升级,你会采取什么方式?也许美的的方式提供了一个方向。
3、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提前布局。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