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妈一起改就的文章

文:马煜钧  聂传安


前两天,忽接到三班小马哥微信:“老师,我写了一篇文章,您看看,谢谢!”然后就是一长串的轰炸,数数居然一千余字!

漫长的暑假,难得有人还会惦记我;吝啬的小马哥,写文章常常是惜墨如金。

百无聊赖的枯文期,有人居然送来那么长的文章,我自然惊喜万分,忙发了个“OK”的表情,说:“你花了好大的心血与心情写的呢,难得难得!”他回道:“是滴是滴,写了两天!”

人家写了两天的文章我自然要用心去看。可是刚看了前几段,我就吓一跳。比方说第一段是这么写的:“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隔不远,就有这么一句:“我的母亲也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

我赶紧给他留言:“文章的前几段……如果你老妈看到了,会伤心的。”

于是他就开始了不断的修正,修正,最后发来信息:“老师啊,改好了,和我老娘一起改的,没问题了!”

好吧,那我就把文章推出,有问题就让你老娘抽你吧!

父母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但是那样的教育真的能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吗?(这个问题……又让家长与孩子的心揪起来)

这是我近期以来思考的问题。我的母亲在我看来能力不小,认知不低,判断力也不差,但是对我的要求的确有点苛刻,导致了我和她之间有时出现沟通困难,让我和她都苦恼不已。(联系前面的剧透,这一段文字是不是客气多了?)

最近和几个朋友也有交谈,发现他们和我一样也有类似的苦恼。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有时你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一个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但他会更加热衷于自己的想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接受你的建议。(由单一的家庭问题,延及普遍,从而加重本文的意义)

我想说的是,长期以来它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而这时,你就很难再进步、再成长。(危害大)

我和母亲也无数次坐下来,好好交谈,互相倾听,但总会发现“代沟”依旧存在。(于是,交谈与倾听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于是我开始找原因:究竟是我错了,还是我的母亲错了,或者说这就是年代不同而造就的“代沟”?(个人问题,还是时代问题?)

很多时候我发现母亲和我的观点之间只差一点点就吻合,但是这一点点足以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分歧,最后导致一场矛盾和误会。(功亏一篑?下面应该有一例来说明)

那天,我和母亲坐下来交谈关于手机使用的问题。我提出的条件是:周末使用,游戏时间每天一小时,其他时间我自己把握。而母亲说每天加起来只能使用两个小时。想一想,她提出的肯定不合理。我不可能将其他非游戏时间集中起来利用并且计算好。而母亲则反问我为什么要那么多时间,是不是还有其他意图,能保证控制的好吗?一连串问下来我都晕了,本来是好好的商量,却变成了一种误解。但其实我所要求的和母亲所要求的并没有差很远,可就是达不成共识。(果真是例。估计小马哥耿耿于老妈的“是不是还有其他意图”之语,于是顺便提醒各位老爸老妈:此想法最多存于心,而不宜表于言)

前几天看公众号也看到其中一位同学的文章,说因为看手机看完文章放下来,而母亲就进来,结果被母亲误解。但是那位同学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因为再怎么解释,也不能让家长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同步,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误解。(应该是7月29日推出的夏滔的《误会》一文)

当今年代,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社会都在进步。作为家长,不能再用老式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了。(由痛苦的现实得出的感慨)

所有父母都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青春的最好年华能够感到快乐,而不是一直活在“补课”“学习”“做练习”这一类的话语中。若真是如此,即使他们取得了好成绩,他们会感到快乐吗?很庆幸,我的父母还没有加入大部队,还可以相对民主地和我一起讨论。(小马哥父母难得难得!——我怀疑此段的后半部分是不是当妈的偷偷改的呀?)

我的母亲曾问过我:“你究竟想要怎样的自由?是不是像有些孩子的父母很少管他们,任由他们放纵?”我的回答是:“我不渴望那样的自由,我所希望的自由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并不是没有边界的,但是限制得怎么样,边界划到哪里,应该是由你们来决定。而这个决定又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这可能关乎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这段对话,我至今印象深刻。(小马哥难得难得!这种“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已经根植于心。于,约束的边界的设置又是大家很关心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能每个父母都会觉得孩子也应该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是,的确如此。但是若每个孩子都如此一味地遵循父母老一套的原则和规矩,社会还需要进步吗?(反问有力!此时,父母的脚要往前迈,而不是要求孩子的脚去往后迈)

在此,我并不是讽刺父母的教育方法,而是担心父母老一套的教育方法究竟适不适合现在的孩子成长,或者说父母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前一担心为能力问题,后一担心为观念问题。没意识到则更可怕)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些孩子会服从,有些孩子会表示反对。并不是说要支持那些反对的孩子,而是说那些选择服从的孩子他们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是否真正的快乐。每个父母都说自己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所以我觉得父母更应该去考虑这个问题。(服从的有时仅是表相。小马哥更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内心)

若家长不愿意去听取孩子的想法或听取了也不愿意去接受,那么在完善自身教育方式的道路上便会停滞不前。如此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不能尽职地做到一个合格的家长该做到的一切。(严重后果)

所以当每个家长还在固执己见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你的固执,会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这是小马哥们的“呐喊”,估计是希望所有的家长都听到)

小马哥的观点就是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能多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否则后果超严重。文中既有亲身经历也有同学的遭遇来佐证,估计很多有类似经历的娃看后会一致叫好。

但我更加在意此文的形成。

据后续了解,小马哥是在看了一篇《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的文章后有感而发,下笔千言,遂成此文的初稿,让我看看。谁知不久,我竟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此文,只是对我的提示略作了修改。因为此文涉及他老妈的“负面”,我忙问他你老妈看过此文没?会不会伤心啊?他说他提醒老妈去看了。

我依然有些担忧,直到他发来那句“老师啊,改好了,和我老娘一起改的,没问题了”时才放下心来,马上再现出母子灯下一起改文章时动人场景……

文章的形成,就是亲子间芥蒂消失的过程,就是亲子关系加深的过程。

这里,既有孩子的通达明理,更有母亲的包容与智慧!

一切成长都包含着痛苦,孩子如是,家长也如是。

把痛苦化为转机或机会,则是对每一位家长能力与智慧的考验。

不过,相信不少家长看了可能另有想法另有说法……

多么希望哪位家长也能就此类事,来一篇文章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