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读《邪气藏府病形第四》篇

大成针道 大成针道 昨天

前言:

读师父的《灵枢经讲解-针法探秘》一书,每每读到心领神会有所感,就忍不住拿笔在书缝处即席发言,发发感悟,应和一下师父,权当师父在亲和地面授机宜,我等如头顶照过一束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而欣然受之不亦乐乎。

下面是《灵枢经讲解-针法探秘》中的“邪气藏府病形第四”一章,师父对《黄帝内容》中的内容进行解读,我在后面跟着凑凑热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灵枢经讲解-针法探秘》

这篇既讲治病,又讲养生。人体的层次、邪气入侵的途径、患病的机制,这些内容都有讲述。治病的思路都可以参考这一篇的内容。

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

要注意,体虚时,容易中邪。这句话很关键,太虚的时候,特别容易出问题,有条件最好去睡觉。我特别熟的一位小大夫,刚工作,还没结婚,一个夜班连着收了好几个病人住院,没能休息,结果七窍流血就去世了。很多人就是太虚、太疲劳,不注意休息,命就没了。

【编者注:现代人,内外诱惑多,生活压力大,生存状态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容易虚。体虚时便易被邪气乘虚而入。所以,貌似聪明强大的现代人啊,还是要有健康、养生的这根弦,自己的身体,自己可得看好了,守住了!】

中于面,则下阳明。

“中于面”就指面瘫,足阳明、手阳明都循行过面,联系密切。面瘫一定与劳累过度、情绪不佳有关,而且这样的病人都虚,扎针的针感也常常不理想。

【编者注:这是面瘫病人的针刺情况。如果扎针效果不理想,那这种病人的治疗思路是怎样的呢?在舒缓压力和情绪的基础上多管齐下是不是好些?记得师父讲过他通过按摩治愈一例高考生面瘫的案例,按摩诚然是个不错的尝试,其中力度、手法是关键。】

黄帝曰:此故伤其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府。

“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前面讲的刚好为这句铺垫。邪气进来“坐”一会也不是什么事,但如果待着不走,身体就会“报警”,出现各种不适。“藏气实”是邪气在你身体不能久留的前提,我过去认识一些练内家拳的工人,他们形容练了功夫后“内脏会抱得实啊,脏小啊。”我那时还觉得这些工人没文化,可笑,练武还能把内脏练小了?结果,我看到《内经》中“心小则安”,才明白这是一种感觉,“小” 就是“实”。

这里要注意,邪气可以“入”,但“不能客”,赖着不走就麻烦了。邪气本来由浅入深,从腑入脏,但是“藏气实”,邪气会“还之于府”。就像打仗一样,打不过又逃回去了。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府。邪气只要没有进脏,就算生了病也好治。

【编者注:本来没想到,师父有此一说,回想一下自己认真站桩练拳的感受,顿时“心有戚戚焉”,深以为然,站桩练拳确实会“心小”和“藏气实”。】

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

我一直强调张仲景的书为什么叫《伤寒杂病论》,疾病里除了“伤寒”,就是“杂 病”,没有那么多伤热的。常在临床就知道,“上火”一般都是因为受凉,“中暑”也不单是热。

【编者注:嗯嗯,学习了。“上火”、“中暑”,原来我一直觉得是身有热导致的,竟然有寒凉的参与。】

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 积于胁下,则伤肝。

要注意,气下行为顺。外伤后体内会产生瘀血。有些人生气时,脸红脖子粗,这都是“气上”。实际上,咱们扎针的目的,就在于调气。

【编者注:由此可以看出,针灸作用的机制和目的。】

“胁”与“肋”两个字有微妙的差别,“肋”是肋骨,“胁”是腋下到肋骨尽处的范围。

咱们常说“肝主筋”,骨骼肌就属于“筋”。生气的时候,会造成骨骼肌紧张, 反过来说,骨骼肌紧张也会造成肝气不舒。

【编者注:女人以肝为后天之本。“小女子”们多感性,易生气,所以易肝气不舒,两疼,两的骨骼肌一般会变紧变硬,这儿多扎扎没坏处。】

有一个小伙子,左侧的面部痉挛很严重,左眼眨得也很频繁,讲话结巴,看着挺吓人的。我就用 0.8mm×100mm 的粗针,在他后背扎针。治疗一次基本就正常了,后来又扎了两次,到现在都没复发。这属于怪病,就是紧张引起的。这个小伙子之前在部队当基层领导,对任何事情都很尽职尽责,什么事都想做得好,但是客观情况又不允许,就容易焦虑、紧张。还有更严重的病人,紧张得脸皱成一团,眼睛睁不开,路都看不清。

【编者注:紧张的人,长时间纠结于紧张的事,必然会出问题。没想到师父的用针效果这么好。由此看,紧张的现代人有福了。】

黄帝曰:五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黄帝曰:善哉。

现在说的都是狭义的“中风”,《内经》里五脏都可以中风。

【编者注:第一次听到五脏可以中风的说法。觉得莫名地有道理呢。】

黄帝问于岐伯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

天冷的时候,手脚怕冻,变得麻木不灵活,但面部不怕,也不太需要遮挡。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鼻子、嘴、耳朵都是空窍。“精”与“睛”的发音、字形都很相似,原因可能就在于古人认为“睛”是“精阳气”所成。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

气走到哪个器官,哪个器官就能正常发挥功能。

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胃气上逆,气味都不好闻,口臭一般都是胃有问题。

其气之津液皆上燻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

这里说人脸皮厚,是在为面部不怕冷找原因。主要是,手、足阳明经都在面部,阳明经“多气多血”,面部的血液循环比较好。“多气”是指血管跳动有力,如果内家拳练好了,就能感受到什么叫“肾间动气”,“动气”就是像脉搏跳动一样的感觉,身体里面像有个小火炉一样,练过功夫的人最能理解什么是命门火。血管丰富就是“多血”,面部扎针确实也容易出血。

【编者注:师父说的“肾间动气”和“身体里面像有个小火炉”,好像还离我很远,那是练成内家功夫以后的事,是在技击领域有大的突破后才可能的事。】

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

如果突然被风吹到,身体会下意识地缩紧,“洒淅动形”描述的就是这种“打冷战”的状态。要注意,这个时候身体已经有问题了。邪气进入身体,可以“溜于经”,也可以“溜于腑”。脏气实,邪气待一会儿就走了;脏气虚,邪气入里,《伤寒论》里说的各种情况就出现了。

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黄帝曰:善哉。

这一段话其实是在注解“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里提到了“精神”的问题,《生气通天论》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病理的情况下,腠理是打开的。但是,在“清静”的状态下,就 算有“大风苛毒”这些很厉害的邪气,也“弗之能害”,这就是“精神”内守。

【编者注: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人平和清静的时候,内外环境和人自体的频率一致,和谐统一,人最不容易生病,腠理闭合,真气从之,人自安然舒适。】

本期编辑:美玲      审核:宗培  景文

图片来源:大成针道及网络

闻师之言,得养生焉。

练养身体,涵养心志。

养子养亲,养德养性。

行医习武,皆是圆融。

胥老师说常养,是立身做人之本。

我们所养的,是中国人应有的精气神。

大成针道,传承中国传统医学与武术。

大成针道   医武共修

学有师承   忠信笃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