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想睡谁吗?

诗人余秀华有一颗“迷妹”的心,出名前曾暗恋、甚至追过很多她心中的男神,包括她的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是写给她心目中一个云南籍著名诗人的准情诗,求爱的事情几乎没遂愿,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没有拍这些故事,只简单拍了她的离婚故事。

作为一个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平庸的,接近一部电视专题片,缺少一部电影该有的成色,还没到可以去电影院上映的质量,纵观全片,没看见导演的个人创作想法,只像跟着台本去捏合,有些地方摆拍痕迹太重,就像出版社忙着出她的书,这个片子也忙着抢热点,拍得太快太急,还没真正走进这个人更丰富的世界。

余秀华这个人太有表现力,身上长满了故事,知道配合媒体,基本上是牵着导演在走,片子想要的东西好像都实现了,看完想想发现还缺少很多细部。“好演员”余秀华贡献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平庸的纪录片把一个有趣的人,拍得很无趣。

《摇摇晃晃的人间》在上海电影节据称形成了“一票难求”的抢票局面,之后在七月初的“百城首映”中,片子才姗姗露面,有些像饥饿营销。看过的人都在为余秀华感动,很少提到片子的拍摄团队和初衷。

拍摄时间短,摄取素材有限,加塞了很多电视节目的资料,还添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特写,使片子缺少一种必要的距离感、陌生感,那些对着余秀华歪斜的脸庞的大特写,有一种说不出的庸俗。片子大红底色上面丰乳肥臀女人的海报基本上就是一个误导。

人物活动空间同样显得单一、逼仄,小清新一般的诗配画空镜头交待不了什么,除了一个貌似村中孤岛一样的老房子,基本上看不到余秀华更多的生活场所,她的村庄、她的城镇是什么样子,她的邻居、亲友是什么样子,她如何生长成为今天的她。这些,都没有。

也许导演不愿承认这是一个跟热点的片子,但它确实就是这样,没真正沉下去,花更多时间去观察,消化,走进人物内心阴翳或明亮的更深处。讲真,片子里的诗朗诵、诗配画多而累赘,没多少诗意,表现方式也单一乏味,没有任何新意,可以少一些,点点题就够了!

去看余秀华早前的博客,留意各家媒体的采访,你会知道她和父母、当地居民,当地文化部门的关系,让这个故事更有延展性。余秀华作为诗人的执拗,以及文艺女青年的狂迷,身体缺陷限制了她向外枝枝蔓蔓地生长,聪慧的内心却在沸沸扬扬地酝酿一团团火。离婚这个事情也许不仅仅“追求自由”那么简单,丈夫尹世平作为入赘女婿、农民工,可能也没那么让人讨厌。

围绕“离婚”这个核心,片子撮合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但一直站在余秀华的视角,,丈夫尹世平粗鄙庸俗,不懂女人心,余秀华以前没离,一直忍受这份形同虚设的婚约,因为没钱,出名了,出书拿到版税,和丈夫谈妥成功离婚,一笔钱搞定了离婚协议,真的这么简单吗?

片子忽略了这段婚姻的缝隙来由,矛盾产生、积累的诸多元素,比如,丈夫入赘二十多年来对这个家庭的支撑作用,片子还在某种程度上不客观地黑化了他,并进行选择性忽视,不去讲余秀华在婚内曾痴心追求其他爱情、几乎单方面地背叛这段婚姻的经历。

以草根名人离婚这个角度去看,《摇摇晃晃的人间》也显得扁平,有很多缺席的链条和证词,余秀华两口子二十年来的生活轨迹是模糊的,余秀华父母与女婿尹世平的关系是模糊的,作为这段婚姻的产物、已经几近成年的孩子也是模糊的,余秀华的阅读经历、写作经历,以及她妈妈说的“心硬”也是模糊的,只剩下一个突然成名的农妇像被丢上岸的鱼一样的自我挣扎。

好在余秀华就像一个好“演员”,有很强的表现欲,片子好看只在于她本身,余秀华有灵与肉的欲望,生命力顽强,思路清晰,内心敏感,面对难题对答如流,从农村去城市参加各类活动,不惧任何场合,说话有分寸和见地,还不失幽默感,会适时撩汉,撩研讨会上的邻桌,撩本片的导演,骨子里有作为人的尊严和纠结,无法宣泄的爱欲,都变成了诗行。

观众被余秀华牵动,跟着哈哈大笑,一起叹气,跟着她摇摇晃晃地走进田野,城市,签售会、研讨会现场,有时她会迸发段子手一样的言谈功底,让人觉得厉害。可惜,拍摄团队缺少应有的耐心,不思考,不仔细观察,主观目性太强,很多地方以访谈方式进行,还把导演问话的声音剪进去了,差点就是正反打,基本就是电视台的操作思路,轻车熟路一样的套路。

怎么拍好一个有生活细节、有情感触发力的民间诗人?这个叩问,在这两年是有效,且可以回答的,仅仅就院线而言,剧情片有《路边野餐》《长江图》,纪录片有《我的诗篇》,都在做各自尝试,但很抱歉,除了《路边野餐》,基本上都是导演自说自话、臆想症一样的喷发和浮光掠影的败笔抒情,不入心,不合格,《摇摇晃晃的人间》也没跳出窠臼。

片子把余秀华还原成一个出名后想离婚的女人,还仅仅是皮,没挠到肉,带着先行的主题与动机去拍摄,没产生意外,而且要命的是,看上去余秀华和丈夫都像在配合导演的需要在表演,乃至他们离婚后夜间再次手牵手,都像彩排,只有在出租车里那段不冷不热的对话,能看出一丝复杂和不甘。

赏味期限

春风十里,不如你。

书影音,见真心,

花十分钟时光倒流,读一篇小文春风不留。

(0)

相关推荐

  • 纪录片《棒!少年》凭啥成口碑佳作?

    纪录片很少上院线,除了主流力量创作的主旋律电影. 很多纪录片都是平淡的像一阵尘土,没有人愿意花钱为纪录片花钱. 但<棒!少年>却上了,并且现今有了300多万的票房. 这部记录电影究竟有多好 ...

  • 刷屏的豆瓣9.4,不能错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猜,上周日的晚上一定有不少人失眠了. 要么饿到辗转反侧,要么掏空了自家冰箱...... 因为大家刚刚干完同一件事,那就是第一时间看了最新的美食纪录片-- <风味人间> 我不得不对此表示: ...

  • 我妈是同性恋,她有十几个女朋友

    你有没有发现: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同性恋的电影. 但这些电影中的主角,却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难道,只有年轻人中才有同性恋,中老年就没有吗? 今天,我们对同性恋的接受度更高了. 但其实,还常常戴 ...

  • 【知行微课堂预告】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来到淮安

    有一位纪录片导演,用了一年多时间跟拍一位女诗人,直到她卸下所有的铠甲和伪装,将摄影机镜头当做空气,本色出演了纯天然的自己,然后就有了这部获得了世界纪录片大奖的<摇摇晃晃的人间>. 这部片子 ...

  •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 不知读完这首诗大家是什么感觉? 我承认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对诗的作者几乎一无所知,但我的内心被诗中喷薄而出的烈火般的情感深深震撼到了. 这首诗用简单的文字组合,却道出了最深沉 ...

  • 余秀华成名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水平如何?这是首爱情诗

    余秀华,是当代女诗人,1976年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其出生时倒产,缺氧,导致脑瘫,成年后行动不便,说起话来也口齿不清.自从高中毕业之后,余秀华就赋闲在家,在三十三岁那年,余秀华开始写诗, ...

  • 张世国:想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外一首)

    作者简介:张世国,1968年出生于山东临朐,诗人.作家,文学编辑.现任<中华文艺家>潍坊编辑部主任,临朐县作协会员,东镇诗社会员. 张世国 作品 想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外一首)      ...

  • 突围之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

    7 月 28 日 周 五 在新诗百年之际 以突围11周年庆的名义 欢聚在海神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 擎起信仰的旗帜 小编以志愿者的名义 拥抱满满的诗意 干杯 为了突围的明天 在这片夜色中 省略999字 ...

  • 文学随谈•《<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大家谈》之五​《​诗悲乎,诗人悲乎》​文/郑松堂

    小编前言:余秀华一首<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着实让她火了一把,各方评论褒贬不一.可这首诗究竟有多少社会价值和人生启迪?是正能量多还是负能量多呢?在当今诗坛鱼龙混杂.美丑混淆的境况下,诗 ...

  • 《穿过大半个地球去睡你》

    因为上文,于是我创作了一首<穿过大半个地球去睡你>,与诗人余秀华老师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唱和. <穿过大半个地球去睡你> ph,2019-01-11 你在地球 ...

  • 我穿过大半个帐篷去睡你

    文/菱角 2014 年 10 月,自从脑瘫诗人余秀华发表了<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并在微信朋友圈被病毒式传播,在中国网络.媒体和社会不断发酵. 我很喜欢的节目<锵锵三陪行>也 ...

  • 【周一:成长篇】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在广州,有着这么一群艺术家,他们全身心地专注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并且他们有着一个很好玩的名字------"二打六". "二打六"是粤语里常用的一个词汇,通常用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