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为癌症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王现军为患者号脉。(张宪政 摄)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被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中医药事业走上了行稳致远的“高速路”;中医中药焕发出新光彩的同时,百姓信任彰显了中医药有为有位。
与之同步,在对癌症的认识上和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中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龙套”到“主角”
中医中药抢占治癌主战场
在过去人们的认识中,中医中药被视为缓解癌症放化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龙套”。
济南华圣医院院长王现军表示,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甚至主治医生常常忽略——癌症大多属于虚证,在气血两虚的情况下再给予手术、化学药物和放射线,对于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癌症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仅仅采用局部治疗为主的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30余年来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王现军认为,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为中医中药治疗癌症提供了强大而坚实的基础,而简便廉验和绿色安全的“标签”也为中医中药治疗癌症提供了“主战场”的“入场券”。
王现军进一步解释说,癌症患者局部的“瘤体”是人体气血阴阳失衡的表现,因此,治癌的根本在于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推动气血运化来改善患者机体的大环境,提升患者的免疫抗病能力,强化体质,釜底抽薪,使得患者体内的肿瘤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而中医中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分析、辨别患者的各项症候,“因人而异”,对不同患者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在安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凸显出巨大优势。中医中药在调理机体、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发挥促进手术创口愈合、减轻化疗药物毒性、促进放疗灼伤组织恢复的功效。此外,中医中药对于减轻和消除癌性疼痛,也有独到之处。
年过七旬的李先生就是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癌症的印证者。2013年10月上旬,李先生出现肝区疼痛、乏力、腹胀、发热、黄疸、腹水。12月到医院诊治,B超和CT检查后确诊为肝癌晚期,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被多家医院“拒之门外”。
求医无望的李先生经同乡介绍到济南华圣医院找王现军院长进行中医中药治疗。10天后,肝区疼痛缓解,全身黄染、腹水、腹胀明显减轻,低烧消退,有食欲,乏力好转;30天后,能自行下床活动,CT复查显示肿块缩小了1/3;60天后,CT复查显示肿块持续缩小,体重明显增加;90天后,患者一切不适症状均消失。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后,晚期康复的李先生恢复了建筑包工头的身份。
王现军表示,李先生的病例确切证明中医药不再是手术、放化疗背后的“龙套”,能够在癌症治疗的主战场“唱主角,打硬仗,打胜仗”。而中医中药治疗癌症痛苦小甚至无痛苦、安全程度高、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特点,更是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为中医药的“拥护者”。从“善后”到“先锋”
中医中药贯穿治癌全过程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及早、全程、全面介入,取得显著成效。“及早、全程、全面”,对于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这种崭新认识在癌症治疗方面同样适用。
“实在不行了看中医”。王现军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人们把中医中药当成手术、放疗、化疗的“陪衬”,为其“善后”——放化疗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了,吃点中药调理调理;现代治疗方法无计可施了,吃点中药缓解缓解病情。其实,这是人们“忽视”了中医中药的优势,“小看”了中医中药的作用。中医中药既能“善后”,又能“征战主场”,更能充当“先锋”,贯穿于癌症治疗的全过程。
与“对抗式”的治疗思路不同的是,中医治癌,立足于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在重视消除局部病灶的同时,从改善人体大环境入手,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平衡,其特点是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用药合理精当,中药组方既有直接抗癌的作用,也有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的功能,在提高免疫功能、防止或减少肿瘤复发及转移方面作用更是独树一帜。因此,中医中药的优势和作用不容小觑,中医中药也不应“大材小用”而局限于“善后”。
王现军强调说,凡是接受手术及放化疗的癌症患者,一定要把中医中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把西医对肿瘤直接的“切除”和“杀灭”与中医温肾扶阳、调理平衡、提高免疫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这才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真谛所在。 (贾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