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父母误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学剖析,让你不做无知家长
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位15岁少年在自杀前留下了血书:
我离开是因为成绩差太多,不可能考上高中,我不想再增加爸爸妈妈的负担。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如果我还能听得进课,那我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可是我不行,我不愿做啃老的人,也不愿做社会上的败类,所以我选择离开。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
这几年,缘于一点“小事”自杀的青少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在赞美和表扬声中长大,长成了一批批“玻璃心”小孩,从小缺乏挫折教育,甚至连一句批评都接受不了。
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挫折教育,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
你真的理解什么是“挫折教育”吗?
那一刻,我们在孩子眼中看到的是无助和绝望,我相信,那些千千万万被伪挫折教育折磨的孩子一定会感到非常累。
二、把挫折教育等同于痛苦教育,故意制造一堆挫折让孩子痛苦
节目中,杨烁对儿子杨雨辰要求十分严格,态度很凶,不断对孩子的着装、速度、步行姿势提出要求,稍微没做好就要求重来。
节目拍摄地处于高原地带,孩子走起来很累,一到目的地,因为杨雨辰没有按照父亲要求的方向下车,便被要求重新走一遍。
路途中,只是因为雨辰走路姿势有点内八,他就小题大做,大声命令孩子跑回出发点,脚尖向前再走一遍。
小雨辰早就气喘吁吁,杨烁却乐此不疲地抓住机会“锻炼”孩子,自作聪明地给孩子下命令:
“你能不能快点回来,不能的话,我就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即使已经身心俱疲,但听到父亲催促的语气,雨辰丝毫不敢落下半步,喘着气急匆匆地走到父亲面前。
好不容易走进了住房里,杨烁还要将他教官式父亲风格“发扬光大”,再催促儿子:
“如果先让我踩到门槛,咱俩再从头走一遍。”
一路上,雨辰从头到尾没有一刻能停下来欣赏路边地美景,只能再父亲笼罩的低气压下快速完成他下达的一个又一个命令。
在无数网友的争论与批评下,杨烁仍认为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对的,他认为,自己的挫折式教育对孩子有好处。
可无数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非但没有看到雨辰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甚至还看到了他对父亲的恐惧和眼神中的无助。
曾几何时,杨烁的这一套“让孩子在吃苦中学会成长,为其创造逆境以变得更加强大”的为挫折式教育理念,成为了无数中国父母迷信的教育方式。
可痛苦式教育根本就不是挫折式教育,它除了会让孩子变得更胆怯、更无助之外,一无是处。
三、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袖手旁观,批评打压
'一个为母亲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充满身为征服者的勇气,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
如此优秀的董卿,都因为原生家庭的打压式教育感到自卑。
其他孩子的自卑和恐惧,又有谁能懂呢?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当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教会他们如何应对。
而不是在孩子孤立无援的时候,把孩子面前的坑越挖越深,最后变成难以横跨的天堑。
那么究竟如何教孩子面对挫折?以下是给各位家长的几条建议。
1 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
如何认知挫折,才是孩子正确克服挫折的关键。
人的一生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它。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不必垂头丧气,要勇敢、正确面对它。
面对失败孩子已经是陷入困境。如果当家长此时还埋怨孩子,只能是火上烧油,会使孩子信心感到对挫折产生恐惧,感到自己无可救药,干脆破罐破摔。
因此,孩子面临挫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孩子失去了对成功的信心。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悦纳自己。
家长可用激励的语言和谐的态度,充满信心的目光去增强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让孩子知道,遇到挫折和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遇到之后怎么去解决,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久而久之,孩子会习得你对待挫折的态度,慢慢培养起直面挫折的勇气。
▲图片来源:网络
2 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和爱
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问我现在已经过世的母亲:“我的宝物啊,是这个彩色的弹珠,妈妈你呢?” 她回我说:“我的宝物啊,是你哦!”
那之后已经过了二十几年,在这途中无论被人背叛、伤害几次,挫折到想干脆放弃自我算了的时候,我都会想:“怎么能死啊,我可是妈妈的宝物啊!”
▲图片来源:网络
3 让孩子看到你如何面对挫折
在综艺节目《开讲啦》中,科比曾向大家讲述他的家庭。
他说,他和妻子都认为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努力非常重要,让孩子看到他从伤痛中走出来并努力恢复付出。
“因为如果我就这么轻易退出,没有从伤痛中走出来,我的孩子会是什么样,这个时候就是我作为一名家长应该反思的时候了”。
的确,让孩子看到你面对挫折十分重要,以身作则,永远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
4 给孩子积极的生命底线教育
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没有什么物品能比生命更重要。
我们一生中,也总难免遇到伤心事。但不管遇到多大的伤心事,都不能选择终结生命,自杀是解决问题中最愚蠢的办法。”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从来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方法。家长们一定要记住:挫折教育的核心是爱与理解。
“挫折教育”很好,但是切记不要误读,教会孩子敢于正确、积极地面对挫折,才能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成为生活的强者!
希望在下一次挫折到来时,每一个孩子都有面对挫折的勇气,都能够把挫折转化为经验,都能够积极消化挫折中的负面情绪,做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如果您也愿意为保护孩子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