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掠影】穆女:让诗划向你心海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穆女:让诗划向你心海
苏小蒙
穆女近照
说起来,我与穆女还曾是同事。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郑州工人报》工作时,有一阵子,我们编辑部多了一位女同志。看起来有30多岁,平时她喜欢穿着件当时流行的蝙蝠衫,下穿一条牛仔裤,显得十分时尚。不过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却处处透露出她作为一个成年女性的干炼和矜持。
编辑部主任胡振华告诉我,她叫郑兆敏,是郑州乳制品厂的工会干事。因为经常给我们报纸写稿,引起了总编老陈的注意,暂时把她借调过来先见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办调动手续……由于她在新闻部当记者,整天忙于下工厂、去企业采访,而我在副刋部,除了开会碰到一起,平时少有接触,即使见面,也只是点个头、问声好而已。
真正与她有了较多的联系,应该是近些年我们彼此退休之后的事。
有次,时任郑州市老艺术家协会《商都艺苑》的编辑贾延女士作东,邀请我市文学圈的几位老朋友在一家饭店聚聚,我去了,她也来了,正好碰到一起。
“小蒙老师,您还认得我吗?”她一见我,就赶忙亲热地拉住我的手说。
“你……你……”也许时间相隔得太久,虽然看着有点儿面熟,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正当我搜肠刮肚之际,她笑了,说:“我是在《郑州工人报》那会儿的郑兆敏一一小郑呀!”
我这才恍然大悟,一下子唤起了遗失已久的记忆。因为我比她年长十几岁,当年她总称我“小蒙老师”,我呢,沿顺同事们的叫法,叫她“小郑”。
“现在既不是郑兆敏,也不是小郑,现在是我们郑州大名鼎鼎的女诗人穆女!”站在一旁的东道主贾延女士对我说。
穆女?她就是穆一一女!
对于这个名子,我倒不感到陌生,因为这些年来,我在不少报刋和新媒体上经常见到署名“穆女”写的诗,特别是她作为我们郑州的一位本土诗人,一直引起着我的注意。
因为我比较喜欢她的诗。
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穆女作品专场朗诵会
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洞开国门与世界的接轨,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尤其是以“朦胧诗”为代表的流派,让意象过于繁杂、内涵过度隐蔽的诗作充斥诗坛,造成不少读者阅读上的困惑……我们郑州诗坛也不例外。而穆女的诗,也许她这个年纪曾深受我国现代诗坛大家戴舒望、藏克家、艾青,以及李季、张志民、郭小川、贺敬之、阮章兢、李瑛、梁上泉、雁翼等诗人作品的影响,我发现她的诗首先在选题上,特别注重现实意义与人文意识。在这个基点上,成为她表达对当下世界、人生、生活、命运的一种方式,感知、体验与领悟。她写的诗既含蓄又明朗。那诗意的含蓄、语言的明朗,无疑地把主题提升到一个能够流畅体现的空间,以真挚的情感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真实地面对我们的内心领域一一
故乡的炊烟里/变幻出无穷的影象/那是岸边的垂柳/那是池塘的睡莲/是墙上的藤/是田里的蔓/啊/那是连绵起伏的太行/抛撒的流线/那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拨动的琴弦……
啊/故乡的炊烟/我的行囊空空/只把你带来/放飞在这片纯净的海面/因为/只要看到你/只要闻到你的苦辣/或者酸甜/我的心啊/才算靠了岸
一一《故乡的炊烟》
让我用爱编两只金色的箩筐/一头挑着你的爹爹/一头担着你的亲娘/从此之后/扁担悠悠/吟唱的是未来的希望/脚窝深深/踩出的是曾经的过往……
我们都有为爹娘遮风挡雨的胸膛/我们都有让爹娘相依相靠的肩膀/咱们的爹娘啊/身/披挂着五彩霞光/心/沐浴着灿烂的夕阳/多少的风雨都已经平息/更美的生活将会伸向远方……
月牙儿弯弯挂在天上/哼一支遥远的歌谣吧/你在那边和/我在爹娘身边唱/每一个听着歌儿入眠的老人啊/他都是咱的爹/她都是咱的娘/爹娘的睡梦里/一定会有鲜花盛开的地方
一一《都是咱的爹和娘》
那是很早很早的一部童话/童话里有你有我还有他/半个世纪的岁月/都苍老了/可是/童话里的我们/才刚刚长大……
在这里/所有的头衔/都高度统一在“同学”的名下/红高粱陈酿着香醇的美酒/华尔兹旋转出/不曾逝去的年华……/多少记忆都从歌声里唤醒/多少思绪都从舞步中倾洒……
从此以后啊/每一个早晨/心中都会盛开一朵奇葩/每一个夜晚/都会寄语明月/让下一次相聚/早一天出现在/那部很长很长/永远也写不完的童话
一一《永远写不完的童话》
穆女诗集《心海》
有句俗话说得好:士别三日,当刮相看。没想到,当年我认识的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郑兆敏一一小郑,竟是站在我面前的知名诗人穆女!
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我与穆女接触多了,才陆陆续续地知道她的一些往事。
穆女告诉我,自从我离开《郑州工人报》后,她在那里又干了一阵子。本来总编老陈打算正式调她到报社的,谁知人事部门派人到郑州乳食品厂一说,他们领导却死活不同意,说“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个人才,你们怎么能说挖就挖走呢?不一一行!”领导说完又留了一句话:我们厂会对她另有重用的!
就这样,她又返回工厂。
不过,厂领导对她真是挺不错的。不久,就推选她就当上了厂工会副主席。同时,对她这个因“文革”而耽误学业的高中生、下乡当过多年的知青,又在工厂当过一线工人的她,带薪半脱产地上了中州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取得大专文凭后评上了政工师、经济师。
穆女说,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她工余开始写起了诗,并以“穆女”这个笔名行世,她的本名“郑兆敏”倒成了鲜为人知。
穆女虽然出身于一个普通人家,母亲是个工人,但她的父亲是解放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父亲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素养,从小就养成了她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穆女说,她写过新闻报道,也写过小说、散文、杂文和随笔。但最终能够为文学同行所认同,那就是诗。诗,说到底,是人们为了表达想法与情感的艺术工具。“我在工厂,虽然整天面对的是隆隆旋转的机器和繁忙的生产线,但诗让我找到了一种与之对话的方式。我在这种对话中体验生命,并进一步进入某种境界,不仅让我获得诗意地栖居,同时诗歌写作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为我提供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条件和功能”……
穆女鹭岛诗歌朗诵会
《郑州工人报》作为一个新闻媒体,沒有培养出一个名记;郑州乳食品厂,作为一家工业企业,却造就了一位诗人。
作为一个工人作家,我常说千万不要小看我们工厂,工厂是座大学校,也是藏龙卧虎之地……从穆女的身上,又一次得到有力地证实!
……如今,穆女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郑州市诗词学会会员,还担任过河南省老艺术家协会理事。虽然她已经退休了,也到了一大把的年纪,但她对诗的热爱、执著与追求,仍旧不减当年。
前几年,为了发挥余热,她曾应厦门一家外资企业之邀,千里迢迢到那里任职一一文化宣传部部长。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和组织群众性的文学社团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表彰她在这一领域的贡献,2015年12月12日,厦门当地专门在有名的“海栖堂”举办了一场“我和浪花有个约会一一穆女诗歌作品专场朗诵会”;作为她的故乡一一我们郑州,河南省文化厅也在2017年3月31日在河南艺术中心礼堂专门为她举办了一场“三月的温度一一穆女诗歌作品专场朗诵会”;2017年,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专门为她出版了诗选《心海一一穆女诗选》。
好你个穆女,不一一郑兆敏、小郑,我为我们工人出身的作家队伍里,有你这样的诗人而感到骄傲!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人。1964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作品,有诗集《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红色记忆》、散文随笔集《走在文坛的边缘》和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问世。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职工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现已退休。任河南省阅读学会经典推广中心主任。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河南文学杂志纸质媒体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刊发过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