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之路(三)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我的中医之路》(三)

因此要想把中医学好,大家首先从伤寒下手,这是一个捷径,随着我们现在的经方热的推行,中医又到了一个新的春天。但是伤寒始于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但是不圜囿于《伤寒杂病论》,我们说成熟于《千金方》,始于《伤寒杂病论》而成熟于《千金方》,你再看很多的加减法在《千金要方》当中都有完整的记载。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病人,葛根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一块儿合用的时候,这个方子如果把芍药去掉,换成当归、川芎,稍事加减,它就是我们讲的大续命汤,就是治疗中风的大续命汤。如果说大家知道它的源,同时知道它的流,就丝毫不会怀疑了。我们古人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零零散散的,而是他对某些方面进行了发挥拓展而已。临证既久就知道伤寒为百病的法门,伤寒为百病立法,可以钤百病,六经可以钤百病,那么是不是就一成不变,不能够逾越呢?那也不是。我不知道大家临床当中见病人有没有这种感受?刚开始病人来了我一看很准确,吃几付药病人好多症状大幅度的减轻,特别是头两、三付,紧接着吃你的药方就如同泥牛入海,半天没有反应,或者甚至越吃病人好多杂七杂八的症状都出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他就觉着很奇怪呀,用这个方法他为什么没好呢?因为当时你看的病很可能是外感为主的疾病或者是有夹杂这种情况,用他(张仲景)的方法的时候效果非常好,但是进一步调整的时候发现好多是脏器本身不平衡,这时候用内伤式法的方法去调整效果较好。这时候你会慢慢觉得,原来刚开始打头的几方是伤寒方,紧接着要转方的时候可能用到东垣法或者丹溪法或者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那么有好多夹杂的时候会用到刘河间的东西,解表清里等等方法,这样会更加的提高你的疗效。所以我觉着各门各家要兼收并蓄。

但是作为初学者来说,打通《伤寒》,在头三年不要看任何别的杂七杂八的书,就把《伤寒》十个版本进行汇通,特别是一个宋本,一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进行汇通。《伤寒杂病论》呢,现存的有十个版本,分别为《敦煌本伤寒杂病论》、《康治本伤寒杂病论》、《康平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高继冲本伤寒论》、《唐本伤寒论》、《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以及《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一共这十个版本。在我手头上我发现的就这十个版本,基本上这十个版本就全了。好多人讲《长沙古本》与《桂林古本》是伪书,我给大家讲,如果它是伪书的话,它伪的水平相当的高,我们用它里面许多的方子去治疗很多疾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或者说)非常神奇的疗效。因此我觉得这两本书就算是古人后世仿的,仿的水平也相当相当地高。

后来好多人一看十个版本——马老师你叫我读这么多的书。这个才刚刚开始,你作为一个职业的医生来说这刚刚开始,别畏惧这些东西,这十个版本其实真正有特点的……,这些版本当中每个版本都有它自己独到的地方,比如说康平康治本,比如说在它里面:“厥阴之为病,消渴……”,“消渴”两个字是小字,这说明什么问题?小字是后人往上加的,很可能是厥阴病当中没有“消渴”这两个字,它给我们另外一个启示。比如唐本《伤寒杂病论》里面:“太阳之为病,脉浮”是第一句话。“太阳病,头项强痛而恶寒。”(是第二句。)而不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是两行。是什么意思?只要出现了脉浮,就是太阳病。这个概念和“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大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那么你研究版本学是干什么呢?就是说先不要戴有色眼镜,先看一下,它这么说,它这么说,不怕货不识,就怕货比货。一旦你掌握了以后,你发现好多病人来了以后呢,我们好多病人一摸脉——这个是皮肤病,身上痒。——来了说是风疹,一摸脉,脉浮,面赤,身痒,大概就是桂麻各半这类药方,要么桂麻各半,要么桂二麻一,要么桂二越婢一,再进行一个分析,就非常非常地快,那么你的依据在哪里?——“太阳之为病,脉浮”。他没有“头项强痛而恶寒”,没有这个症。而“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在唐本第二排里面写的,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当中也这么写。我当时看完以后——当时一个“头项强痛而恶寒”整整把我困惑了十几年。如果没有“头项强痛而恶寒”是不是这样?——“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如果没有消渴,是不是厥阴病?好多人说少阴和太阴的鉴别要点其中的一个地方,“渴属少阴,不渴属太阴”,对吧?那么,请问厥阴有没有?三阴是递进的关系,太阴到少阴再到厥阴。厥阴可以出现渴,也可以不渴,渴不是它的必然症,是或然症。所以说,当你不断去临床实践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版本都有它可取的地方,但是你会看到这十个版本的时候,你要看各家注解,能把你晕死。你看在吴谦认为,我们的清朝的三大家(之一)吴谦先生主编的《医宗金鉴》,上面讲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他说此错,这个地方错的,应该是桂枝去芍药加白术茯苓汤,对吧?但是,我给大家讲,如果你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大家会发现这个方子在太阴病篇里头,不在太阳病篇。那么每一种加减法都有它的道理,所以我说的意思是大家要兼收并蓄。

我们这么做研究的目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古人的目的只有一点,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我们是现代人,现代的许多疾病我们该怎么去处理?怎么去灵活的运用?刚才呢,我也问了下主持人,主持人他说在座的都是研究生,最喜欢的方法是通过看看病例(来学习)。——马老师,你怎么看这些病的?——你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非常地多,我现在就通过几个病例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临床怎么去看病。

第一个是重症肺炎的案例,大家看一下:女,年龄18岁,丁酉年二月三十日春分后七天,我们写病例就这么写,有年有月有日有时,我们现在要求甚至把病人(生辰)的年月日都要写进来,为什么要写进来呢?因为这个人的年月日就代表了他的出生的状态,什么状态呢?时间的特点,这个时间就出生了这个人,和时间就有相关性,中医上有一门学问叫五运六气学说,不知大家听说过没,(通过)五运六气学说,我们立刻可以推算出他的五运六气,那么他是哪一种情况,在这个年份当中,这个月份当中,是什么在影响他,哪些气在影响他,对于我们临床诊断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都有相关性。据我们统计和研究发现,它的准确性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百分之八十多甚至到九十,再结合他的脉症之类的,我们会得到一个更好的(诊断),当然不是百分之百,没有百分之百,所以说我们要会利用运气学说,而不要被运气学说把你绑住了。我们要学会方证相应的方法,也不要叫方证把你绑死了。望闻问切四诊,离开这四诊我们没法去收集资料,如果说这四诊把你绑住了,你不能透过这个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那你就被象所迷惑了,都是不可取的。

(待续)

整理 | 刘丽红

校对 | 李敏(大)

编辑 | 关瑞花

审核 | 关瑞花

马新童中医工作室

请提前一周预约!祝您早日康复!

(0)

相关推荐

  • 病例分析(二十)

    2016年夏,男,10岁,初起喉咙痛,然后高烧40度左右,不口渴,恶寒甚,无汗,脉浮数,舌淡苔少水滑. 这个病例是温病,还是伤寒呢? 恶寒甚,为伤寒. 舌淡苔少水滑,为伤寒. 脉浮数为伤寒. 故此病例 ...

  • 从朱丹溪看古代中医的水平

    很多人喜欢看病案,以为能通过病案而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可是读者又怎么能知道病案之治法是否正确呢,仅仅凭作者一面之词,就能认定病案是正确的治疗吗?不谦真人举朱丹溪病案两例,解析问题所在,病例是从网络上摘 ...

  • 三本划时代的书,改变了中医之路

    导读:学习中医,有没有较为正确和快捷的途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认清中医的本质,弄清楚历代的明医,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医的?联合中医诸强的认知,我们或许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跟随作者,一起看看中医诸强 ...

  • 中医发展的三条路(下)

    原创 张东 先秦元气神机 今天 作者/张东 第三条路:先验证中医疗效,再验证中药的循证之路. 我们知道要想验证中医或中药的疗效就要辨证分型,否则难以验证.例如,假设中医某方剂治疗痰湿型的肥胖有效率是 ...

  • 中医发展的三条路(上)

    中医发展的三条路(上) 原创 张东 先秦元气神机 今天 点击上方"良医之路" 关注我们哦! 作者/张东 中医的发展之路有几条,一条路是中医西化,以中药为例,如果是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 ...

  • 值得一读:中医秘传的“三两三”

    导读:"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说的是:没有点真本领怎敢上梁山呢?和"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是一个意思.验方"三两三"是流传于民间的中 ...

  • 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喜用“三黄一子”专治治...

    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喜用"三黄一子"专治 治疗档案: 张女士,32岁,2011年5月25日下午5时初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入院前一天因进食不当,突感胃脘嘈杂,脘 ...

  • 民间中医,分享三个经验方

    民间中医,分享三个经验方

  • 夏天如何养心脾、祛暑湿、养阳气,老中医送你三个养生秘诀

    今年的夏天,我国除了疫情的困扰,还出现了多地暴雨的洪涝灾害,天灾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 而正是夏天,令人最难受的就是这又热又湿的感觉,不少人会因此容易情绪激动.心烦急躁.发"无名火" ...

  •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三)幻听伴情绪不稳、害怕、不能专注

    "中医能否治疗精神病?" "中药能替代西药吗?" "中药能除根吗?" 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也是很多家属最后的选择,针对上述问题我不一 ...

  • 小儿咳嗽是 “上火”? ,中医食疗方三则增强体质

    三月至五月是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体质较弱易在这时患感冒.咳嗽,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都凭老经验,认为广东气候湿热,孩子是"上火"了,连忙给孩子喝降火的凉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