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党经费来源探秘【3】

综上所述,共产国际给予上海发起组的资助,主要是在印刷与开展宣传活动方面。然囿于经费匮乏,这种资助的规模、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是值得存疑的。到1920 年10 月底,苏俄最后一次汇款给上海的维经斯基,随后维经斯基和陈独秀也因经济短缺相继离沪,自此经济资助隔绝,上海发起组(临时中央)亦不再接受俄方任何资助,完全依靠自筹经费(包括新青年社的盈利收入)。据李达回忆,“这时候党的经费是由在上海的党员卖文章维持的。”可见,从1920 年5 月,维经斯基与陈独秀见面,直到同年10 月底,苏俄最后一笔汇款为止,苏俄金援历时不过半年即告罄。

自主创业的上海发起组在陈独秀的领导下,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推动建立各地的共产党组织,是名副其实的“临时中央”,“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中央局”。陈独秀对建党工作颇为重视,他亲自负责武汉、广州、长沙和济南的建党工作。1920 年6 月,毛泽东率驱张请愿团到沪,陈独秀与他交谈了马克思主义,8 月即请毛泽东在湖南建党,并定期提供资助。包惠僧忆及武汉小组是在上海临时中央的直接资助下建立的,并强调“我们同上海的关系较为频繁,密切”。从1920 年秋到1921年上半年, 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陆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在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组织。各地小组以上海为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张国焘的说法,在一大召开前,“计算(全国)六个小组共有57 同志”。而且,“一次大会以前经费是自筹的,上海新青年社原来有2000 元,营业赢利计4000 元,汉俊设法筹措一些,湖南等处,每月由中央津贴二三十元。(广东不在内)北京因与俄同志接近,募了一些捐款。一次大会以后,中央则由国际津贴”。

另据《张国焘关于中共成立前后情况的讲稿》(手稿本)提及“在1920(年)冬汉俊曾写了一本小册子买给商务书馆,得了300元”。此番论述可旁证陈望道、李达等人回忆上海发起组的经费主要依靠上海的党员卖文维持这一说法确系实情。关于广东小组的情形,讲稿中提及“当时小组是与无政府联合的。开办群报,公博、平山编辑,陈炯明每月津贴400元”。

另外还提及新青年社原有(股本)资金2000 元,其资金来源颇可深究。譬如,1920 年7 月2 日,正在为新青年社独立发行而招股的陈独秀致函高一涵,言辞恳切地称“兴文社已收到的股款只有一千元,招股的事,请你特别出点力才好”。可见新青年社之原始股本金中有一半有明确来由,系由招外股所得,尚余1000 元股款之来源因史料缺乏存疑。然而,共产国际档案则称《新青年》得到了苏俄资助,譬如,共产国际代表在1921 年4 月的报告中陈述,“我从上海动身前,中国共产党人在积极筹备召开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会上要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迄今党的实际领导权还在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手里。这个杂志是由我们资助在上海用中文出版的,主编是陈独秀教授,当地人称他是' 中国的卢那察尔斯基’,即天才的政论家和善于发动群众的宣传员”。可见,《新青年》杂志在上海的编辑、印刷和出版得到了苏俄方面的资助。然而,苏俄方面是否提供了《新青年》原始股本2000 元的余下部分即1000 元股款,则不得而知。

可见到1920 年底,苏俄经费断绝后,此时共产党之主要经费为自筹,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上海发起组开办的新青年社创收所得。于此同时,上海的临时中央以《新青年》编辑部为财政依托,不仅通过各种创收手段自筹经费,而且还给予全国各地的党组织经济资助,陈独秀亦颇为重视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

在各地共产党小组相继成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党的构想已在上海发起组中逐渐酝酿。5 月,上海发起组委托包惠僧到广州找陈独秀,请他回沪或将上海发起组迁往广州,但陈独秀认为广州到处是无政府主义,政治环境不利,地理位置也不适合,不便于各地联系,因此仍属意上海。6 月初,上海发起组与刚抵沪的共产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马林商谈后,认为建党的条件业已成熟,应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上海发起组在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以后,发函给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请每地派两位代表赴上海开会(每位代表附寄路费100 元,回去时又每人送50 元)。按照包惠僧的回忆,路费是由马林,也就是共产国际提供的,“钱由马林拿出来,张国焘用”。

由此可知,中共建党经费来源的历史脉络纷繁复杂。首先,建党经费的源头起自苏俄, 从1920 年5 月,苏俄代表维经斯基与陈独秀见面,主要由苏俄出资赞助中共建党,其间陈本人亦利用私人网络筹措了部分资金(如新青年社的原始股本中即有一半由此而来),然而,到同年10 月底,经费短缺的苏俄方面最后一笔汇款为止,苏俄金援历时不过半年即告罄。此后,从1920 年底一直到1921 年7 月一大建党前夕,依靠着上海临时中央的自主创收,自筹经费,勉力维持、建构起全国性共产党网络的发展和壮大。最后,则由共产国际直接资助一大召开的差旅费用。

(作者单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0)

相关推荐

  • 陈独秀的坎坷晚年:四处辗转,惨然辞世

    陈独秀的前半生,可谓是风光无两.虽然生于封建年代的末期,但是陈独秀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青年时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随着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青年& ...

  • 视频|“初燃星火照童心”第一讲:《有趣的黑板》

    初燃星火照童心 第一讲 有趣的黑板 你听说过<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吗? 你去过<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吗? 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距离今天已经一个世纪了, 那是1920年,在上海. 或 ...

  • 五四时期的重要报刊

    <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月刊.初名<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出版的第2卷第1号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初 ...

  •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 刘伯垂:“恶紫夺朱”寻正道

    刘伯垂:"恶紫夺朱"寻正道 当地民众在刘伯垂纪念馆前缅怀先驱. 1920年夏天,武昌抚院街97号董必武寓所内,7个人围坐在一起.这是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第一次会议.刘伯垂掏出从上海 ...

  • 陈独秀:著名的书法家

    随着建党100周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以启蒙社会和改造国家为己任. 看到了陈独秀是<新青年>主编.五四运动总指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

  • 个人微信公众号升级敬告青年书!

    今天推出第一篇:<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列强侵华战争>,课件制作:魏丹,特此提出致谢!! 封面图片说明:封面图片为安徽省安庆市陈独秀墓"独秀园"里面<敬告青年> ...

  • 百年英豪丨陈独秀

    全文1412字,阅读时间约需4分钟 开栏语 如果没有追寻,我们不知道,脚下这方热土,孕育了多少红色密码. 如果不曾走进,也不会惊叹,眼前承平气象,蕴藏了多少历史风雷. 拂去时光的尘埃,来到历史的现场, ...

  • 牺牲94年后,陈独秀之子陈延年烈士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

    近日,两封写给烈士.署名为"来自新中国的青年"的信在网络走红. 红船杂志了解到,这些信是网友特意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献给烈士陈延年.赵世炎的.信的作者发文表示,看了<觉醒年 ...

  • 重温徐汇保密故事:拉姆扎小组 红色特工左尔格的上海密事(下)

    第四篇"历史不会忘记" 拉姆扎小组--红色特工左尔格的"上海密事"(下) 左尔格的中国战友们 左尔格手下不仅有国际组,还有中国组.之所以要建立中国组,除了协助左 ...

  • 百年前历史需再学习

    今日推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日将到来之际,回顾百年前中国历史,感恩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 一.百年前的中国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 ...

  • 《觉醒年代》: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

    日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推出便掀起观影热潮.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该剧主要围绕<新青年>杂志的问世.发展.变迁,全景式.艺术化地再 ...

  • 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没有头衔的最高负责人是谁

    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 论资历,他不是中共最早一批党员之一.论学历,也不是很高,北京俄文专修馆毕业,故其精通俄文,在早期中共领导人中俄文最好,这恰恰成为其脱颖而出的一大优势. ...

  • 历史,终将还你以清白

    近日,央视播出的历史剧<觉醒年代>引起好评如潮.<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唤醒民智为起点,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标志,通过群像刻画,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历史的说,没有这一代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