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哈密瓜的故事都不知道,以后怎么混?

提到哈密瓜,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问一句“哈密瓜产地在哪里?”99%的朋友会回答哈密瓜产地自然是哈密呀!这是一个谬误了300多年的错误回答!事实上,哈密瓜的真正故乡并不在吐鲁番,而是在鄯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哈密瓜的名字不是“鄯善瓜”呢?

鄯善县,坐落在吐鲁番盆地、罗布泊边缘、是古楼兰人最后的栖息地,也是丝绸之路的要驿。举世闻名的古楼兰城就位于鄯善县境内南部罗布泊的旁边,因《西游记》名扬天下的火焰山三分之二就在鄯善县境内。当年,无数的僧侣经过这里,他们的征途永远是两个方向,向西是去印度、于阗求学佛法,向东是把佛法传播到敦煌以至于长安。从《大唐西域记》中可知,玄奘在返国途中曾路经这个地区。这里无情的沙漠和戈壁,造就了鄯善飙悍的气质与悲凉的内涵。

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习惯于把哈密瓜叫甜瓜。赞誉鄯善哈密瓜的民谣很多,“新疆甜瓜甲天下,东湖甜瓜甲新疆”,可谓经典之作。“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瓜,托克逊的大枣甜掉牙”是新近之作。新作旧词均表明:新疆哈密瓜原产地鄯善东湖的瓜最棒。康熙1698年初,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尔赛到哈密编旗入籍,在品尝了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的甜瓜后,布尔赛认为如果作为贡品敬献给皇上,一定会博得皇上的欣赏。而哈密王此时正发愁送给康熙皇帝什么礼品,闻听此言,立即请鄯善王再送一些甜瓜来。鄯善与哈密相邻,每年都会进贡鄯善东湖的甜瓜,于是哈密王就借花献佛了。康熙皇帝品尝后感到味道极佳绝非凡品,当得知是哈密王的贡品后,便说,那就叫“哈密瓜”吧。由此,这出自金口玉言的谬误一误便是3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凡是新疆出口的甜瓜一律统称“哈密瓜”。

内陆人知道哈密瓜,据史料记载不早于10世纪。最早记载新疆甜瓜的,是元初李守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里面说:“至回纥昌八刺城,其王畏午儿与镇海(田镇海)有旧……迎人,斋于台上。泊其夫人劝葡萄酒,而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在中国典籍上,甜瓜有“甜瓜”(《嘉祜本草》),“甘瓜”(《唐本草》),“果瓜”(《本草纲目》),“香瓜” ,“真瓜”(俗称)等名称。这里的“大如枕许”的“甘瓜”和《唐本草》记述的相同,就是甜瓜。李守常说它是“香味盖中国未有”,可见它的品质是非常好的。

游弋在鄯善一望无际的哈密瓜田之中,眼前一片氤氲,啖下一片脆沙沙、黄橙橙的哈密瓜肉,五脏六五被甜蜜浓缩,一切语言都无法表达那种眩晕的感觉,由不得你伸出大拇指,用一个字抒发胸臆——甜,太甜了!1959年,在当地考古发现中,2000多年前的阿斯塔娜古墓群中就有完整的哈密瓜的籽和瓤。1980年,吐鲁番文物普查队在达浪坎乡南大阿萨佛教遗址发掘3块甜瓜皮,经测定为唐代遗物,距今已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

1995年,哈密地区因得此瓜命名之利,申请注册哈密瓜原产地证明商标,没想到他们的做法惹恼了邻居吐鲁番。于是,这两个地区针对哈密瓜原产地域证明商标,打了8年争夺战,双方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论证哈密瓜原产地的归属问题。由于两地的争执让使问题久久不能解决,而这时候新疆以外的甜瓜随意使用“哈密瓜”称谓,而外地瓜由于缺乏新疆独特的地理条件,品质比真正的哈密瓜相差甚远,他们以哈密瓜名义上市,使新疆本地瓜声誉严重受损,新疆哈密瓜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更严重的是,如果再不确认,随着哈密瓜种植地域不断扩大,很可能会变成一个通用名称,甚至如果地处丝绸之路的哪个国家注册了哈密瓜商标,对新疆哈密瓜走向国际市场将产生极大影响。

这种情况下,2002年,双方握手言和,组成哈密、吐鲁番哈密瓜协会,以协会名义,共同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哈密、吐鲁番哈密瓜“原产地证明商标。2003年8月,哈密瓜终于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从此以后,除哈密、吐鲁番、昌吉、阿勒泰、石河子等地近50个哈密瓜种植区外,其它任何地方如随意使用“哈密瓜“商标,都将被视为侵权,产自疆内其它地区及国内外的所谓哈密瓜都只能称为甜瓜。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鄯善东湖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土特质等条件,这里出产的哈密瓜无疑是最好的,每年哈密瓜收获季节,天南海北,甚至漂洋过海的外商云集东湖,争抢新疆哈密瓜的宗地产品。

维吾尔族人把哈密瓜叫“库洪”(音译),在鄯善农村,几乎没有哪个农民没有自己的瓜园。瓜农们保存哈密瓜的方法也奇特有趣。贮藏哈密瓜的瓜窖外表很像个大土堆,进窖以后就用干土将瓜窖的小天窗封死,以防冷空气侵入。有挂藏和架藏两种。挂藏就是将需贮存的瓜,轻摘轻放,防止震动和挤碰。用四根麻绳打结将瓜兜好后,再打结放上第二个瓜,这样依次兜结,把瓜缚吊成糖葫芦似的一串,一排排悬挂在地窖里,可以存放半年以上不坏。架藏比较简单,在地窖里放上层层木架,木架上再放上草绳垫圈,把瓜放在草绳上即可。

【作者】王成,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