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说】让你脱胎换骨的,不是某项核心技术,而是使命

公众号后台回复:管理1912,免费下载本月推荐精品管理类图书

公众号后台回复:人文历史1912,免费下载本月推荐精品人文历史类图书

First

加入“ICT销售和大客户联盟”(微信ID:ICT-League),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这里有大量企业家高净值粉丝,每天分享最新商业资讯、趋势、深度好文、把握财经动态。喜欢学习和阅读的朋友请关注我,文章每天都会更新,欢迎转发阅读!

领导力的意义不只在于做选择,更在于创造看似不可能的选项,并在组织内部凝聚共识,去坚决执行和达成目标。
2019年,贸易战带来商业寒冬,这个冬天真的很冷。面对寒冬,我们该怎么办?该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寒冬,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作为创业者要想成就一个企业,你必须相信奇迹!必须拥有梦想和希望!
创业公司如何在缺乏资源、资金、品牌和客户的情况下生存下来?
快速学习和创新必不可少。
当创始人停止学习的时候,当一个组织停止学习和创新的时候,基本就意味着这家创业公司开始走向死亡。

01   有多少梦想可以重来?

       隔壁老杨的故事

杨奔在他40多岁的时候,创办了一家公司,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
开始的时候比较稳健,主要就是针对客户的需要定制一些APP,主要关注的还是企业微信这些方面。创业初期,小打小闹,只有几台计算机,一个简单的办公场地,三个人,承接一些大公司的辅助性的外包开发。
小日子过的不错。
2006年,当地政府划了一块地,这块地被称作软件园,开始了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行动。
杨奔也想迁入到软件园去,但公司的规模和资金都不足,杨奔拿不出这些钱,进园区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世间总有机会留给有心人的。杨奔的密切关注不负他。后来,杨奔的公司还是搬进了软件园。杨奔租了别人的办公楼,那是一家园区引进的外地企业,园区给了他们地,他们建了自己的办公楼。建成后,那家企业并没实际投入,办公楼就一直闲置在那儿。
杨奔就租了他们的办公楼。
进入园区后,还得到了相关的政策和资本支持,杨总的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人员、科研设备、业务领域,都比以前扩大了许多。
2007年,杨奔一年收入800万,净利润有60多万,员工达到了近30人。年底做2008年的规划,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公司增添了包括服务器、测试设备、打印复印扫描设备、办公设备等等,这些费用将近用了70多万。
一年盘点的结果就是:杨奔赚到了一年的饭钱和30个员工的工资,外加一堆买进就迅速贬值的设备。
同时,背负了不到10万元的债务。
不过,根据年底的规划,可以预期2008能打一个翻身仗的,杨奔心里还是乐观的,一种从心底涌起的激动油然而生。
2008年,业务如期增长,原有业务的沉没成本被吸收,当年公司收入增长超过100%,净利润将尽150万。
一直到2010年,公司规模逐步扩大,人员逐步增加,业务也逐步进入正轨,到2010年年底,公司累计净利润达到了400万元。
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结果!
不过公司的现金流一直处于能维持3个月的工资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公司累计的净利润都用于购买各类开发工具,建立内网、购买服务器、安全设备等等了。
随后,公司为了更快的发展,在2010年,启动了一条新的产品线,希望能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为此,杨奔网罗了一批高端人才,封闭式的进行研发,6个月的封闭研发,产品总算出来了。为此,杨奔抵押了房产等,向银行贷款,用于这条新的产品线的投入将近500万。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拓展新产品的市场,杨奔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从20多人,逐步扩大到了100多人,收入也逐步增加。
到2016年年底,公司收入超过3000万,这一年公司盈利了。
杨奔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多余的利润,杨奔为研发添置了一些必要的设备。
软件行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从2006年到2016年,10年时间,杨奔做了一下总结,发现:杨奔自己只是赚到了全家的开支、员工的工资和不少折旧非常快的IT设备。
2017年,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租给杨总办公楼的那家公司来了,告诉杨总,从今年开始不能再租给杨总办公楼了。原因很简单:由于园区整体经营效益不好,园区整体改变用途,将用于地产开发。而那家公司也因为效益不好,即将关闭。
50多岁的杨奔,四处扫听合适的办公楼,但是因为房租价格、员工交通等诸多原因,没法取得较好的平衡。在加上失去园区的各类补贴政策,关键的研发、经营等人才又因为交通等原因提出离职。即使加薪也难以留人。
杨奔怎么算,都难。
杨奔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2017年,年初。杨奔关闭了公司。
2019年10月,我再次偶遇杨奔,再次偶遇杨总,杨总提及10年的经历:10年不到100万的最后收入!
眨一眨眼,落泪。
不过杨总说,好在2017年关闭了公司,否则,2018~2019年他可能更难做,也许什么都留不下。

02   有些机会是还债

       有些机会是增加债务

这个世界,有些人拼了命想让公司活着,而有些人偏要不作不死。
冬天到了,又到了灵长类动物养生需求最旺盛的季节。商业的冬天来了,也是企业需要养生蓄势的季节了。
每当老大手握着KPI,嘴里不停的鼓励你,和蔼可亲,目露精光,劝说你加油冲刺的时候,你就知道,寒冬真的来了。
但到底为什么每年的年底,老大总饱含着强烈的业绩冲动?2019更甚,你不出业绩,我就拿刀割你---裁员!
2019的冬天仿佛很冷,冬天真的来了。

很多时候,同样的词语,意义是不一样的。比如,技术储备,技术储备对大企业来说,是企业持有的资产。而对于创业企业或者小微企业来说,却实质上是老板的负债。原因何在?大企业因为家大业大,人才流动基本有市场保证。企业的技术储备可以由企业发债、证券市场、投资方等拿出一部分,在市场上购买的。怎么买,买什么就看它的融资能力了。而创业企业或小微企业就不能这样了,前文提到的杨奔总的技术储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企业经营也一样,有些机会是还债,有些机会是增加债务。一种可能是因为冬天来了,因为商业环境变冷,企业现金流处于易伤、脆弱的状态,所以情不自禁地想要处处抓住机会,见啥想要啥。另一种可能也是因为商业寒冬,惨淡让人想就多抓点好的机会,最好是那种不使企业体量膨胀的、感觉很有前途的机会。老板们思来想去,不如往自己的产品中增加一些自己臆想的功能或者把自己的产品变个花样靠上时髦的技术名词,既方便,顺便还提升了自己公司的层次,还汲取了市场的天地精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等自带流量的各类产品在有的没的的企业中应运而生。殊不知,他们的这类“科学养生”法,却搞死了江湖无数英雄好汉。
偏方治大病,这句话谁第一个扯出来的?反正现在的很多人都在用!
互联网思维创造了许多的商业神话,多见于2C的互联网企业中。很多的企业把它当作是拯救自己企业的补品,大补品,因为都市传说中,互联网思维能治百病。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很多2B的企业的尝试结果是,它不仅可能带来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意识大幅下降,还有十分可能导致企业原来营销部门的“阳痿”。
企业老板是最怕没有这类补品的,他们到处学习,上课,仙游全球,遍访名师。结果是补坏了!
创业者的日子和普通人的日子是不一样的,是有人间大爱的。毕竟员工努力工作是为了生活,而创业者是为了给大家生活,然后才会有自己的生活。
所以,能否给公司寻来“补药”也成了衡量一个老板行不行的重要指标。
很多的小企业在遍访“名师”后得到什么“补药”呢?
1、“补药”一:对管理要求高。
很多企业招聘高层管理要求包括领导力、500强企业同等经验等等要求。但是,企业实际情况是研发、市场、物流、管理等等乱作一团。企业家的想法是,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有这方面招聘要求。
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只爱高人不爱适合的人!没有高人生存的土壤,高人能活的下来吗?导致高管像走马灯一样,来了一波走了一波,根本留不住人。
企业到底要什么样的人才“补药”?不是最好的人才,是最适合的人才。高要求不如侧重企业实际!
不能“All In”的合作就是耍流氓!
2、“补药”二:跟大企业比,喜欢高大上
我认识很多的老板,在开会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跟某某大企业比,他们是行业的标杆,人家做的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看似正常的一句话其实很伤高管。他们能成为行业标杆是有些先天条件的,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其实我们跟行业标杆也不会差哪里去!
企业家要做的是:我们缺少什么没有做到?
3、“补药”三:对管理要求大于支持
管理是服务工作的。
不少的企业中,管理者往往是领导工作、要求工作的。打着“do thingsright!”的旗号,老板要求怎么做,管理者就要求员工怎么做,看似符合逻辑,其实谬以千里了!
管理者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为下级提供什么的条件才能让他工作做的更好?而不是一味的要求!
那些动不动对下属乱吼:“招你过来就是要来解决这问题,不然要你干嘛?”,把领导权威体现淋漓尽致的管理者都应该Game Over!
因为,这样既不能赋能员工,反而伤害了员工积极性。
给员工多少支持,员工工作就会有回报。管理者只有帮助员工工作,员工工作好了,作为企业的老板,您才能有好的结果。
管理者需要的是:先提供支持后提要求,而不是先提要求后谈条件!
一衣带水的日本国知名大将军德川家康,平时最爱的就是养生、打坐、吃点斋饭,汲取日月精华。这位养生很有一套的大将军,看起来也不太常吃油腻的大鱼大肉,因为他曾盛赞过:“茄子,是男人的食物!”。听起来非常的健康,非常素食主义。不过,好像他也没逃过“补药”的诱惑,传说他的死因,是吃了一顿美味的油炸黄鱼,不知道由于厨师用了地沟油,还是从海里费劲地拉倒他的家里这鱼有点坏,总之,一代枭雄,最终毁于拉肚子。
脱水而亡,这个家伙太惨,居然吃死了。
很好笑吧?其实不然,我们的很多创业企业也是如此哦。一直在某个领域做的不错的企业,被某一个突如其来的跨领域的大机会撑死了!现金流断裂,居然撑死了!
常见的企业寒冬“补药”,如:跨行业的大机会、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的大生意、完全不能托底的技术开发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会让企业生病的,但是,很多老板就是觉得“富贵险中求”,碰到这类“补药”咔咔的吃,拦都拦不住。最令人头大的还是不知懂从哪里道听途说的各种奇怪信息,吃了这类“补药”,不能搞好企业不说,还很可能被人投稿上网当反面教材。
经常在公园,看到拿头咣咣撞树的老年人,说是这样有益于延年益寿。我们觉得好笑,可在我们自己班企业的时候,其实也经常自觉不自觉的在找或使用这类“补药”。
比如,很多的PPT级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以为完成一个PPT就可以应对客户的需求了。
我把这类养生法,称为“薛定谔养生法”。不少企业居然敢于拿PPT级的“薛定谔产品”去投标,去交付,事先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只要真的展开工作了,那铁定没有。结果是苦了客户,死了自己!
这种靠把脑电波撞出来接收外星人信号,从而给企业补药,达到企业延年益寿、基业长青目的的“薛定谔”策略,是肯定要死人的!
我认识的一家软件企业的老板很有意思,由于是他自己负责研发,而且是核心的研发和架构师,企业的产品做了5年也没卖出去几套。所以,他的做法是迁怒于销售部门,把销售和负责销售的公司总经理换了好几轮,结果都是大同小异。
我猜他是向“玄学养生法”学习的拍打穴位治病,和老头撞树是异曲同工!主要目的都是通过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从而成功地使注意力从病灶疼痛转移到体表疼痛。
哪里有病就拍另一个地方,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身体了。

03    成功是活出来的

        不是干出来的

话说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到达西天。成功获得真经的唐僧发现,这一路走来,其实就他自己孤身一人,没有悟空、没有八戒、没有沙僧、没有白龙马、没有观音......,所有的一切都是唐僧自己幻想出来的另一个人格的自己。
就像前些日子报道的一个精神病患者用了几百个账号,用不同的人格来回答网络的问题,最后自己的一个人格跟另一个自己的人格还产生对话,还约了线下见面......
唐僧发现,所谓悟空,就是自己无所畏惧、永不服输,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自己;猪八戒就是是自己真实的人性,会害怕、会退缩、会想放松一点的自己;沙僧就是在创业的漫漫长路上,没有什么特别资质,只会闷头扛着自己的重负,一步一步前行的笨自己。
创业最怕的是什么?企业的能力等级只是沙僧级,但内心偏想证明自己是悟空级。然后,行事就会完全不管客观条件,老想干悟空的事。以为拿头咣咣撞树就能接受外星人信号,这大概率都不是“薛定谔”,应该叫“入妄”。入妄,就是拒绝承认客观现实,失了平常心。
有不少的创业者,追求完美,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有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结果就是:观念洁癖在左,对其他人排斥;规模在右,合作成功。而自己在中间,被挤的很扁!
华云数创的sherry告诉我,华云数创的增长飞轮就是基于:诚实地接纳现实,不需要包装自己是什么精英来给自己壮胆,华云数创做的事,就是别人恰好有某个种需求,但是经验没我们多,所以我用自己的积累认真地帮人家把事办好,就这么简单!华云数创奉行的“Help You Do Different!”说的就是如果真的能帮到你,我们就很开心;今天帮到你,明天有更多的人来找我们帮忙,我们的专业度就能进一步积累,我们可以再帮更多人。
华云数创没什么要证明的!它将在与世界的互动里,去循环、去生长!
觉得自己不是凡人,一定要干出点什么,来证明自己,这就错了。因为企业经营就根本不是一道证明题。
创业,可以哭过,可以绝望过,可以软弱过,也可以哀求过,但就是不能有:“放弃吧,这事我不干了”,使企业脱胎换骨的,不是某个核心技术,而是使命!

04    结束语

让你真实感知世界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不是某些大师的忽悠,而是你与真实世界碰撞而产生的伤口。
让你可以脱胎换骨的,不是某项核心技术,而是你的使命。
伤口、错过、柔弱,都是生命的过程,向前看吧。前方,还有万千机会,还有万紫千红,当然还有新的伤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