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史:47.卡门线之上

上文书说到,苏联的宇航员驾驶联盟号飞船要和世界上第一艘太空站礼炮一号对接,结果就是接不上,插头已经插进了插座,按理说插头卡住,然后逐渐收紧,让门框的边缘对接好,这事儿就圆满了。但是,偏偏就差了90毫米,也就一个巴掌的宽度。中间差了一条缝隙,飞船和礼炮一号再也不能凑近一分一毫。
他们也尝试过多种办法,比如说是不是飞船和轨道站没对准,不再一条直线上,所以硬插插不进去。他们耗费了大量的燃料调整飞船姿态,无奈调不好,最后不得不放弃。他们想发指令让礼炮号松开插头,他们好退出去重新对接,结果礼炮号也没有反应。最后就变成了上不上下不下的局面,堵在门口进不去。

联盟号和礼炮号对接以后的效果

他们这时候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抛弃对接口,联盟号飞船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最前面是轨道舱,对接的接口就装在轨道舱上。中间是联盟飞船,后面是服务舱。如果抛弃轨道舱,直接开着飞船和服务舱返回地球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礼炮一号就彻底报废了。因为门口挂着一个轨道舱,唯一的对接口被占用,再也没人能进入礼炮一号。那礼炮一号也就彻底没有了实用价值。
他们三个宇航员在门口活生生堵了5个小时,束手无策。地面的人员也在想办法,地面人员判定,问题出在联盟飞船的身上。可能是对接口的某一部分被撞变形了,导致再也插不进去。总是差着一巴掌的宽度。那么礼炮一号应该是没问题的。这可真的要谢天谢地了。
地面的工程师在模拟器上不知道试了多少次。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办法,也就是把对接系统的面板拆开,用电线直接短路两个特定的触点。这样做可以强行逼迫对接系统认为已经飞船和空间站已经完全对接好了,可以松开中间那个插头了。就跟修电脑直接用跳线复位BIOS一个道理。宇航员还真的照着做了。这种霸王硬上空的策略的确是管用,发了一个虚假信号给空间站,空间站“咔吧”一声,松开了联盟号的对接插头。三个人可算是和空间站脱离了。

联盟10号和11号属于同一个型号7KT-OK

接下来,他们驾驶着联盟飞船绕着空间站转了一圈,端详一下空间站有没有损坏。发现紫外线望远镜的罩子没有打开,这不是大问题。还有就是8个换气装置只有2个还在工作,地面的工程师不由得担心起空间站里的空气质量,好在这次没进去。最后仔细端详一下礼炮号的对接口,确定没有损坏,大家这才放了心。下一步就是如何踏上回家之旅。原本计划在礼炮一号要住20多天呢。现在还不到一天,马上就要回家,轨道全都要重新算。现在要回家的话,时间也不对啊,回到哈萨克斯坦的着陆场,刚好是半夜。这可是联盟号第一次夜间降落。
当时苏联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是不行,延迟降落,那么很可能落到了国外,比如落到欧洲或者南美,那该怎么处理?好在指令长沙塔洛夫拍胸脯打包票,他有办法。利用白天计算好导航数据,然后校准陀螺仪。用陀螺仪作为夜间降落的参考坐标。最后,还是按照他的办法处理的。到了合适的时机,飞船开发动机减速,再入大气层。就这么一头扎了下去。
地面人员也做了精心准备,飞船从里海上空划过,马上就被地面雷达给抓到了,米4直升机马上起飞,地图上量一量还有好几百公里,对飞船的速度来说,这只是片刻功夫。果然,救援直升机升空不久就抓到了飞船的踪迹,飞船就像流星一样亮。没多久,看到一面巨大的降落伞,可不就是联盟10号飞船下来了嘛。
飞船上的宇航员也是第一次半夜降落,外边乌漆嘛黑的啥也看不见。从舷窗瞥了一眼,似乎下边有一片开阔的水面。沙塔洛夫心里一惊,完蛋了,这次要掉进水里了。回头看叶利谢耶夫,似乎状态不好,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怪味。再看鲁卡维什尼科夫,已经晕过去了。看来飞船空气里已经混入了有毒的物质。

联盟10号在夜间落地,的确有很大的风险

虽然说周围是一片水面。但是联盟10号还真的是幸运,他们还是掉到了陆地上,附近有个湖泊。直升机马上就到了,把这三个人救出来,鲁卡维什尼科夫只是晕过去了,很快就醒了。好在他们都没有性命之忧。相比之下,比后来的联盟11号要幸运多了。
米申、格鲁什科、切洛梅还是在在背后各种小动作,还在掰腕子。毕竟这一回宇航员没能进入礼炮号,原本计划在空间站工作20来天,但是最后只花了20多个小时就回来了。这几大设计局有的吵呢。但是一线的工程师不管这些事儿。他们检查了联盟号的对接机构。发现有个部件已经弯了。联盟号最后对接到礼炮号的时候,需要发动机推一把。会产生抖动。结果这跟杆子吃不住力气,就弯了。苏联工程师的解决方案倒也简单直接,加粗了事。

出问题的部位

苏联人准备下一次发射,也就是联盟11号任务。发射时间定在了1971年的6月6号,也不知道俄国人为什么定下这个日期。宇航员也是3个人,指令长多勃罗沃尔斯基,实验工程师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沃尔科夫。

誓师出征

他们能被分配到这一次任务,纯属是偶然事件。本来苏联管理宇航员的部门安排的是列昂诺夫担任指令长,他是世界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的人。飞行工程师是巴库索夫,试验工程师是克罗丁。但是在火箭发射前夕,巴库索夫被发现可能得了肺结核,这下是上不了太空了,宇航员都是一组一组的。彼此之间都很熟悉,配合也很默契。苏联人的策略是要么不换,要换就换一组。于是就换成了多勃罗沃尔斯基这一组人,他们是后备。列昂诺夫是幸运的,他又躲开一劫。

联盟火箭

火箭发射很顺利,多勃罗沃尔斯基他们开始追逐礼炮号空间站。当距离接近到6~7公里的时候,自动引导装置开启。在24分钟之内,把飞船和轨道站之间的距离拉近到了接近100米。然后自动切换为手动,控制权交还给了宇航员。然后宇航员手动对接到礼炮号空间站上。
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倒还顺利。插头插进插座里面,这一步叫“软对接”。然后插头锁住以后,开始缩短,最后门框上所以的卡扣和接口全部完成电气连接。这叫“硬对接”。然后就是平衡两边的气压,否则的话连门都开不开,这个过程是很花时间的。等到一切都没问题了,这时候这几个宇航员才把中间那个圆锥体给拆下来,中间露出一个洞,钻过去就是礼炮1号空间站了。
3个人慢悠悠的钻过去。这一刻,他们已经创造了历史,人类的第一个轨道空间站正式启用。空间站内部倒是比联盟飞船宽敞多了,但是里面的空气好差,到处都是烟,好像还有燃烧的气味,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看来上一次联盟10号的观察报告是正确的,换气扇没起作用,三个人需要先把换气扇修好。第2天,他们3个又回到了联盟飞船里居住。毕竟礼炮号里边的空气实在是难以忍受。这个时候,礼炮一号的换气设备开足马力开始自动净化空间站的空气,足足净化了一天,宇航员们才再一次回到空间站里面。
接下来就是在空间站里面工作和生活,来之前,地面安排了一系列任务,包括电视直播,毕竟苏联人也要做宣传嘛。礼炮一号可把美国人给羡慕坏了。这东西比登月实用多了。冯·布劳恩是空间站的坚定支持者。因为他的心里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去火星。空间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冯·布劳恩早就做了好几个计划,不断的给上级打报告。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NASA忙着阿波罗登月,资金都被挤占了,也腾不出手来搞空间站。布劳恩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土星五号的第三级改造成空间站,这样进度快,很多东西不用重新设计。第三级的那个氢燃料罐的尺寸有6米,可比苏联的礼炮1号宽敞多了。礼炮号最宽的地方也才4米。大家想想看,现在房子的层高才也才2.8米。土星5号的第三级隔成两层都不显得拥挤,后来还真的就是隔成两层来用的。订单下给了麦道公司,麦克唐纳和道格拉斯两家公司已经在1967年合并了,美国人要开始搞空间站了。
苏联的几个宇航员在太空里一边工作一边生活,他们开展了100多项科学考察和实验活动。他们要进行天文观测,轨道站上有一台紫外光望远镜嘛,需要拍摄大量的天文照片。他们还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还有一些医学实验,工作还是很充实,毕竟来一趟不容易。
到了第11天,礼炮一号居然失火了,又弄了一屋子烟,三个人几乎要放弃这个空间站。他们躲到联盟11号飞船里边去了。等了一阵子,好像没事儿了,排除了烟雾以后,他们又回到了礼炮1号空间站里。在太空着火,真是够吓人的。如果真的要放弃这个空间站,有一个重要任务肯定是没法完成的,那就是对N1火箭的发射进行观测。
苏联的N1火箭真是多灾多难,米申还是没有放弃这个科罗廖夫的遗产。按理说1971年的6月26号,第3枚N1火箭要进行发射试验。3位宇航员伸着脖子等了好久,啥也没看见,地面传来消息,这次观测任务取消了,三个人一头雾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他们哪里知道啊,第3枚N1火箭发射刚刚51秒,刚飞了1千米高,又一次炸得尸骨无存,那还上哪儿看去啊?苏联人别提多泄气了,N1火箭就没有一次是管用的。
到了6月29号,按照预定计划,他们要返回地面了。他们带上标本、实验笔记、磁带、照片等等资料钻进了联盟号11号飞船,关好舱门,然后对接机构解锁,联盟飞船和礼炮号轨道站分离。多勃罗沃尔斯基向莫斯科的控制中心发送了报告,我们已经分离了。地面上的人都知道了,他们这次空间站的任务已经结束。他们创造了人类在太空停留的新纪录,足足23天。
宇航员们也知道,自己已经创造了历史,回家以后肯定会受到热烈的欢迎,鲜花和掌声还在等着自己呢。莫斯科的电视台已经准备好实况转播飞船回收过程,老婆孩子就可以从电视上看到自己了嘛。
指令长多勃罗沃尔斯基操纵飞船和空间站并排飞行了几个小时,然后开启了反推发动机,开始减速降低轨道,联盟11号开启了回家之旅。莫斯科时间1点47分,联盟号飞船开始摆脱轨道舱和服务舱。这两个累赘在进入稠密大气之前都要扔掉。在此期间,宇航员和地面联络,打招呼。然后无线电就突然中断了。
地面人员并没有特别担心,因为飞船进入黑障,无法跟地面进行无线电通信是正常现象。但是在黑障结束以后,仍然没有联系上宇航员,似乎无线电根本就没有工作。好在地面雷达早就捕捉到了联盟11号飞船的踪迹。搜救直升机也早就出动了。飞船正常的打开了降落伞,缓缓降落在了哈萨克斯坦的中部地区,直升机马上赶到了飞船降落的地点。

联盟11号飞船

控制大厅的人也有点着急,这个时候莫斯科是半夜两点多钟,但是中亚的大草原上,已经是黎明时分了。这时候控制中心突然收到了前方搜救直升机发回的信息,只有三个数字1-1-1。明白这个代码含义的人立刻心头一紧。
苏联用1到5来表示宇航员的状态,5是最好,1是最坏(死亡),1-1-1也就意味着3个宇航员都已经死了。这下可麻烦了,一大群主管航天的官员拎起包就踏上了去哈萨克斯坦的专机。

对三位宇航员进行最后的抢救

卡马宁将军是直接负责宇航员的,他一到,马上就询问搜救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搜救人员说,打开舱门,他们三个坐在座位上,但是已经没有了呼吸,不过身体还是热的,随队的医生马上给他们三个展开了心肺复苏,也就是人工呼吸,可是已经晚了。他们三个再也没有了任何生命的迹象。医生分析,三个人死于窒息,也就是活活的憋死的。
后来,美国人分析,这三位宇航员死亡的时候,飞船还在卡门线以上。卡门线的高度大概是100公里左右,超越卡门线的话,就算是太空。所以,这三位宇航员是仅有的牺牲在太空的人类宇航员。说实话,最危险的时刻,不是在太空而是在一来一回的途中。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损失的宇航员比在太空损失的多得多。而且损失的美国人比俄国人多得多。不过这是后话了。
苏联为宇航员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们被安葬在了克里姆林宫的墙边,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啊,苏联所有的载人航天计划一律停止,一定要找到这次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下回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