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之一——工业4.0需要综合素质的专注研究
3月12日到3月19日在上海一周,忙了整整以后,见了几十人:工业4.0俱乐部的“互联网+工业维修论坛”;参观了慕尼黑电子展并参加了工业4.0论坛;参加了工业4.0俱乐部组织的与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的见面交流聚会;与一些MES企业交流,与中金证券研究所机械行业首席刘菁、睿御供应链的虞毅锋关于物流和供应链的交流;与塔普科技的总经理余海的交流;还有IC咖啡胡运旺,以及何森老师帮忙组织的室内健康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交流论坛,还与几位智能硬件创业团队作了交流。
经过这些碰撞,发现自己又有很多新的观点,新的想法。
在慕尼黑电子展的工业4.0的论坛上,工业4.0研究院胡权院长的演讲《工业4.0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应该是这个论坛水平最高的演讲:胡权总是有新观点出现,而其他演讲嘉宾讨论的问题,似乎是这个圈子去年讨论的内容。在参加了胡权院长的交流会后,我想表达一个观点:专注+综合能力是胡权在工业4.0领域有所建树的根本原因。
工业4.0是一个融合的学科
首先在技术上,工业4.0涉及的技术非常全面包括:工业应用软件,例如ERP,PLM,MES,CRM,电子商务等等(这里不能一一介绍)工业用软件;自动化;云计算;通讯;物联网;3D打印等等各方面技术。能将这些技术了解清楚,并说明这些技术在工业4.0的位置,就已经是很难的事情。而技术还只是工业4.0的一个环节而已。
工业4.0需要对经济学有研究:任何一次工业革命都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有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分工,促发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人口流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管理学开始出现,开始城市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全球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在经济上如何影响世界?是在全球化的基础上,资源进一步向中心移动,还是会去中心化?或者会进一步社会分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我个人判断会出现设计蓝领化趋势,在生产制造领域实现去中心化趋势)。
工业4.0需要对商业有深入研究。工业4.0概念提出之后,一个网络(CPS),两个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德国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领域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个网络CPS是德国需要突破的领域。CPS是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平台,具有互联网属性。而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上对传统商业模式已经造成了冲击,零售、媒体领域在互联网的颠覆下,商业模式彻底发生了变化。互联网进入制造业会形成怎样的颠覆?需要对商业有深入研究的人才能体会。
所以研究工业4.0需要在经济、商业、技术层都有一定积累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工业4.0对政策、经济、企业的影响。
研究工业4.0也需要专注。
在与胡权交流时,胡权院长特意强调他就是专注于研究工业4.0,即使后来国内出现了很多新的流行趋势:互联网+,两化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他只坚持研究工业4.0。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其实无论是工业4.0,两化融合还是工业互联网,在理论上是殊途同归,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国家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利益不同,选择进入的途径不同。
只要坚持研究工业4.0,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而涉及制造业,无论哪个领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理解透彻的。曾经有一个创业者,根本没有制造业经验,就要做工业4.0的平台?
在媒体、零售行业,因为互联网刚刚发展,传统行业的人没有关注互联网领域,这个阶段不懂行业的人有机会颠覆行业内的人。
但进入制造业,我坚信不懂制造业,只懂互联网的人根本无法颠覆这个行业。而颠覆制造业的是有丰富制造业经验的人,愿意借助互联网工具去改变整个产业。这些人将是在工业4.0领域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生力军。
有一些朋友,认为与工业4.0专家交流几次,就可以在工业4.0领域生存。我不否认有投机取巧者可以生存,但通过为客户带来价值而在工业4.0领域很好的生存,没有1年制造业的积累,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