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仁义天地长——《论语》悟读【138】

霸道威猛东逝水,王道仁义天地长。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政治改一改,便可达到鲁国的样子;鲁国政治改一改,便可达到大道的境界。”

【悟读】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这是孟子对于王道与霸道的解释,本章夫子阐述的核心内容就是“王道”

,春秋诸侯国,在今山东南部,都城曲阜,首封君主是周公旦,是文王姬昌第四子,被史上誉为“周公”,是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国名“鲁”是武王所赐,意为“鲁国要像鱼儿那样生活在东夷之海中,用摆尾的方式扫荡敌对势力。

,姜太公受封之国。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得到了齐国的封地,代代相传。齐有太公之余风,管仲兴霸业,其俗急功利,其民喜夸诈

鲁国是春秋时期唯一的可以使用周同等规格礼仪的诸侯国,堪称周礼的实施者。鲁有周公伯禽之教,其民崇礼尚信,庶几仁厚近道,时人曰“周礼尽在鲁矣”

如何理解"道"?在夫子看来,是先王之道,是文明之道,是治国安邦之道,更是王道。王道的核心就是以仁义治天下,与重刑法,不注重德,依靠权势,武力征伐的霸道截然相反。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危机四伏,夫子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变”,“至于道”。

由此观之,孔子当时有政治改革的思想,不过是向着先王之道的方向改革,体现他保守的一面。

孔子以为,要成就世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不能如“齐国“模式那样仅仅立其恶而惩其恶,亦不能如”鲁国“模式那样仅仅立其善而扬其善,必须善恶并举、文武并重,所谓“一阴一阳、文武之道”,这是儒家的一贯立场。

本章也反映了夫子发展变化的思想,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由乱转治、由弱变强,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关键是要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