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和偏见
从证悟到空的般若智慧里,得到各种修行的利益,以及在生活中的解脱利益。
证悟空共有两种修法,第一种就是中观。中观的意思,不是站在中间的观点。不是既不靠右也不靠左,也没有不对也不错的观点,中观是对世间万物不再持有观点,这才是中观。
中观是由内向外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向外观看的时候,或是想到自己身外的人事物的时候,不再对他们生起各种看法和各种各样的分别。
通过这样的中观禅修,我们就能从自己原有的,对世间万物的欲望、分别和念头里得到解脱,自己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平静自在。

相对于中观的是边见,就是对世间万物持有自己的看法,持有自己观点,这,是边见。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所有看法,所有观点,都是边见。
边见,不是什么靠边的见解,也不是错误的见解,更不是错得离谱的见解。而只是不是中观的观点,也就是对世界万物不是不带有自己看法的观点。只要是对世界万物,带有任何的观点,任何的看法,在佛法里都是边见。
中观,是要我们不带任何观点,看待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看待自己周围存在的一切,看待自己周围的所有的人事物。以这样不带自己欲望、分辨、念头的方法,来看自己周围的世界,我们的内心就能得到安宁,获得解脱。

另一种修行方法,是在自己通过打坐禅修,培育出来的定力的基础之上的,对自己身心变化的觉察 。这种观,叫内观,
通过这种内在的观,当我们向外看的时候,就会觉察到自己的贪欲、分别和各种念头,是怎样出现和生起的。通过不断这样的观,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人事物,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会有很多分别,会有很多念头。我们总在不断地对世界万物,进行着分别和判断。
在这样的内观的能力的作用下,我们慢慢的就会减少,减弱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欲望、分别和各种各样的念头。然后,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相对的平静起来,慢慢的自在起来。这是观自在的另一层意思。

不管是通过向外的中观,还是向内的内观的禅修,都可以减少减弱,我们对世间万物的贪欲、分别和念头。都能够让自己内心越来越自在,越来越舒畅,越来越安乐。
中观、内观的禅修,都在不断累积自己的空的般若智慧。通过不断地这样累积自己的空的般若智慧,不断地把自己对世间万物的贪欲,分别和念头去除,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变化就会越来越敏锐。同时,对世界万物的贪欲、分别、念头,就会逐渐地空掉,逐渐地减少。
当我们某一天能够真实地照见自己,照见外物和由这些外物引起的身心变化,都是空的时候,那我们就能够彻底的解脱,就能够去除内心的所有的痛苦。

通过中观和内观的禅修,不仅能够去除自己的痛苦,还能够真实地看见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他们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到世间万物的实相,就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触碰到真实的世界。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对这个世界万物原有的贪欲,看法、想法、分别、念头都将能够彻底的去除,都会被空掉。

这种空,包括我们从小到大累积的各种经验,所有的知识概念。以及,我们接触佛教佛法以后,学到的各种各样的佛法知识或概念。
当我们把自己内心的所有的分别、概念都空掉以后,我们的贪欲,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分别,也自然就会空掉。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就能够获得彻底的解脱。
在这种空的状态下,我们原有的那些痛苦,烦恼就必然会被彻底地去除。这样,我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自己的公司里,或是在社会上,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乐。所以,佛陀在心经里说,空的般若智慧,能够去除一切苦,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