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诗人李商隐的传奇人生(二):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导语:
在令狐绹的帮助下,李商隐终于考中进士,然而此后不久李商隐不可避免的卷入一场政治漩涡中,那就是唐朝著名的"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因为之前科举考试中的一场结怨而展开的长达数十年的互相攻击,而这场牛李党争几乎牵累了李商隐的一生。
在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
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由此也说明他对李商隐的信任。
然而令狐楚的去世,也成为李商隐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李商隐的悲剧人生正是自令狐楚去世后才正式拉开序幕。
令狐楚死了之后,李商隐应聘到王茂元的幕府去做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把女儿嫁给了他。
而这场婚姻却使李商隐沦入一个尴尬两难的境地,因为岳父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先前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党。
因此,他的行为就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的背叛,而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此时已经官居高位,而李商隐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士子,虽然曾经同窗多年,但这一事件却让令狐绹与李商隐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对于两人的关系,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甚至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却始终不予理睬,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终于通过授官考试,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
在弘农担任职务期间,李商隐十分关心民生疾苦,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得罪了上司孙简。
在《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一诗中李商隐这样写道: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卞和因为进献璞玉被砍下双足,他宁愿像失去双足的卞和一样,这样就再也不用趋炎附势了。
虽然初入仕途就倍受打击,然而诗人毕竟心在朝野,在辞去弘农县尉的三年后,李商隐设法又回到了秘书省任职。
虽然职位比三年前还低,但是这个新起点还是令他备受鼓舞。
此时,当朝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权得以全权处理朝政。
李商隐无论是从思想感情倾向上或者是在人事关系上面,都明显地倾向于李德裕政治集团,他踌躇满志期待受到重用。
然而命运似乎与诗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李商隐便遭逢了母亲的辞世。
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而这就意味着年近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机会,可以说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
在这一时期,李商隐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亲人迁坟。
上有三位姐姐,下有弟妹五人的李商隐将葬于获嘉的姐姐、葬于济源的侄女迁回荥阳檀山祖坟,并将原已葬于檀山,因风水为患而需另择坟穴的叔叔就地移穴改葬。
作为寒族衰门的长子,他把"五服之内,更无流寓之魂,一门之中,悉共归全之地。"看成自己对家族应尽的重大义务,不仅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也倾注了深厚的感情。
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正月)迁葬如期举行,李商隐满怀激情撰写了许多悼念亲人的祭文,感人肺腑,成为李商隐文章中的佳作。
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
他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从而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然而,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的朝野之志始终未曾泯灭。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
次年三月,武宗去世,宣宗继位,牛党新势力占据了重要地位。
虽然职位低微,不会遭到在权利斗争中被排挤的局面,但因为之前对李德裕政治纲领的支持,李商隐此刻是无法分享牛党的胜利的,想要在现在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也是十分困难的。
失去依靠的李商隐不得不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中生存,他曾写信给故友令狐绹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县尉的小职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年前李商隐仕途生涯的起点恰恰也是一个县尉之职。
正是中年人奋发有为的十年,李商隐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在为政道路上辛苦奔波,却最终回到了原点。
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流连在朝野与幕府间的诗人渐渐被磨蚀了从政的希望,而此时夫人王氏的去世更是让李商隐雪上加霜。
面对几个未成年的子女,刚失去职位的李商隐倍感重任在身,这时一个机会来到了他的身边。
这年秋天,西川节度使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
虽然对幕僚生涯心生倦意,但是面对家庭的生计,他责无旁贷,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随即入川赴职。
李商隐以整整二十年的青春年华苦苦奋斗,最终还是未能在京都找到栖身之地,从此又开始了他远赴南国,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
李商隐一生中一共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中原边疆,长期过着辗转漂泊,寄人篱下与家人远离的生活,使他时时有命运不由自主和天涯羁泊、孤单寂寞之感。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
大中十三年的冬天,这位一生坎坷仕途失意的诗人带着他的一腔愁怨和绝世才华,在荥阳郁郁而终,年仅45岁。
在荥阳李商隐公园的最深处就是李商隐墓园,一千一百多年前,就是坟丘里的这个人用自己的泣血人生写就了这些流传千古的凄艳诗篇,虽然时光已经流转了千年,但是他的诗歌却在经过岁月的沉淀后更加余韵悠长。
而在李商隐的故乡沁阳,人们也为李商隐修建了一所墓园,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确认李商隐到底埋骨于哪里,但是这位一生漂泊的诗人在去世之后能够享受这样的荣耀,或许是他生前根本没有想到的。
唐朝诗人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中有这样的诗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可叹这个少怀壮志,一生操劳,爱国忧君,积极入世的诗人,却在仕途生涯中流离失所,坎坷不尽,然而正是这样挫折重重的人生才造就了李商隐诗歌的凄艳风骨。
不仅爱国忠君,李商隐天生也有着许多悲天悯人的情怀,对朋友对百姓对家人他也是倾出热诚,令人感怀不已。那么,这些丰富的感情又是如何在他的诗歌中体现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