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内卷,已经快让人崩溃了

●●1●●
先说两个行业内发生的事。
某房企略偏远项目开盘,前期上报的认筹客户大约300多组,但开盘只卖了十几套。集团领导大怒,直接把项目营销领导层全部干掉了,请注意只是营销层。
第二个故事是,前两天地产行业群里讨论一个“内幕消息”。某二线城市即将迎来集中土拍,有一个地块起拍价20多个亿,熔断价32亿,保证金12个亿。有十几家房企参与竞拍,地价熔断后就看运气谁能拿到了。
但各家房企的竞争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为了让命中率更高点,“运气更好点”,每家都用了多个马甲,这块地保证金交了大几百亿!最多的一家财力雄厚的央企直接调拨了200多亿,用了十几个马甲,业内人士大呼“惹不起”。
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开启集中拍地新规之后,更加考验开发商的资金运作能力,大房企的资金调配能力更强,融资成本也低得多,都在抢地,留给小房企拿地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其实不仅仅是开发商之间在拍地保证金上开启军备竞赛,房企内部的竞争,也开始了。
这次开启集中供地的都是重点大城市,房企内部也在做博弈,资金都是有限的,今天这个区域申请两百亿的拍地储备金,明天那个区域申请三百亿,集团账户上只能调配三百多亿,这钱怎么分、给多少?
区域之间的明争暗斗早就开始了。
有投拓的朋友说,在做土地测算的时候,区域总给下了死命令,给很多原本是“放弃”评级的地块调成了“必拿”,何解?
因为要尽量多的申请拍地储备金,钱你不申请,就会被兄弟公司拿走。
而且对于土储必须要向总部有个交代,没地是死,拿了地可能是死缓。
近几年很多龙头房企做了架构上的调整,有些业绩不好、发展不佳的区域,直接撤销或者被兄弟区域吞并了。
各家房企对于土地储备,真是往死了竞争,利润空间真的是越来越稀薄了,且不说抢地时的土地保证金的资金成本,前段时间我们发过,即使是业内人均效能1.28亿的滨江,利润率也只有1%-2%
有很多项目,真的是赔钱买卖。
这也不难理解开头说的“开盘卖十几套”的尴尬了,有些事情真不是营销的锅,是拿地的时候就定了调了。
 ●●2●●
行业发展成这样,综合来看有多重原因,房住不炒后,市场千变万化,房企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我一个做银行信贷业务的同学说了句扎心的话:房地产已经是夕阳产业了。
另外一方面,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三道红线让房企的资本、融资杠杆被卡死,锁死了房企的上升空间。
旭辉林中也曾经说,回顾地产发展路上的四大杠杆——土地杠杆、资本杠杆、融资杠杆、经营杠杆,四者已去其三,只剩经营的华山一条路,而且空间也无太多余量。
这一切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这会对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来看之前华为内部讨论激烈的一个名词的七个状态: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3.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
4.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
5.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
6.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
是的,套用在房地产行业每一个都很精准。这个词就是内卷
 ●●3●●
行业发展的内卷,导致行业内部也卷起来了。
以前觉得房地产行业不能简单的把发展现状归结为内卷化,所以看到这个名词也就一笑而过。前几天跟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房地产的内卷,已经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朋友在一家中型房企就职,他跟我讲,到了总监这个级别发现,有超级多的同行朋友和他状态差不多:这两年职级没什么变化,爬升越来越难,关键是公司在土地市场基本毫无收获,市场上行期销售情况非常好,他的精力反而是和投拓一起多看土地和研判,也盼着公司多拿几块地,要不项目卖完他就失业了。
还有一个朋友是在杭州做策划,由于杭州市场不需要任何的营销,所以策划做些最基础的工作就可以静待清盘了,项目也没有什么佣金,收入相比以前反而是减少的。
另外一个现象是,加班越来越严重。由于从区域到城市公司各岗位都在压缩编制,但是仅仅是应付内部的数据、会议和PPT报告都要占用一半以上的时间,另外一半才是忙项目真正的工作,加上白天会议多,只能晚上加班完成。
我们也曾经多次批评过无效加班,但现在深度来看,很让人无奈,加班文化变本加厉,而且变成了一种常态和政治正确:
有的公司更过分,你不加班但是领导还在加班,那也不敢走,即使你没事了你也只能在办公室熬着。
另一种行业内常见的是,很多原本在一二线城市大房企工作的朋友,离职再换工作的时候,都很无奈的去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去了县城任职。
我知道的更多的房地产从业者,要么去做贝壳店东要么转行其他行业,开饭店的民宿的美容院的,很多很多。
 ●●3●●
房地产的内卷,本质上是行业发展已经到达天花板了,增量不够,又无法再向外扩张,只能通过向内挤压竞争,复杂化发展,从而造成大量消耗。
一句话,因为大家没法一起把蛋糕做大,所以就只好去抢夺别人的蛋糕。房企之间如此,个体之间也是如此。
企业可能没什么,最终房地产企的结局可能都是相同的。
但对于个体来说,极其痛苦。
由于蛋糕大小一定,大家只能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以求分得更多蛋糕。虽然大家分蛋糕的技术不断提高,但因为蛋糕本身没有增大,涌入的人又在不断增多。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即使大家分蛋糕的技术提升了许多,获得的蛋糕依然不会变多。在劳动力不断持续投入的过程中,这种发展并不会带来边际效益的提高。
这等于是竞争者花费了大量的成本投入,但却没有得到更多收获,因为付出的成本都被内耗掉了。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作为从业者的个体,是应该认真对待这件事了。
昨天在一个地产群有群友发一个国家鼓励三胎政策链接后说道:
我估计地产行业的人生三胎的不多,因为一胎都快没时间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