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才能长久?—“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零七
制衡才能长久?
宣帝即位后,下诏追崇武帝,又添庙乐。群臣都复议说愿奉召。唯独长信少府夏侯胜反驳说:“孝武皇帝虽然征服蛮夷,开疆拓土,但士卒多伤,劳民伤财,德泽没有及人,不应增添庙乐。”
群臣哗然,说:“这是诏书,为什么要明知故违呢?”夏侯胜说:“诏书未必都可行,全靠人臣直言补阙,怎么能阿意顺旨,便算尽忠?”
你觉得夏侯胜说的是否有道理?组织成员是否应该直言补阙?还是顺应上意?
夏侯胜所说的实际上是应该有君主的制衡体系。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有竞争,有危机感,才会优化自身发展;
政治生态也一样,一旦缺乏制衡体系,一个人在组织中没有制约因素,就很有可能造成欲望膨胀,从而任意妄为,给组织带来危害,甚至是灾难。
中国汉、唐、宋等朝代都重视对君主的制衡,因此君王能听到真实情况,决策更合理,或者决策出自更能反映百姓实际情况的机构,国运才长久。
例如,汉朝设左右丞相、唐朝设三省六部制、宋朝“虚君实相”—“权归人主,政出中书”,这些制衡体系非常有效,可以作为君主决策的补充。所以君主和丞相大臣们确实是基于共同目标的治理体系,应该相互制约才更有效。
而反观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清朝视大臣为奴才,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制衡作用,英主是偶然事件,不能作为必然结果来考虑。因此从整个世界发展史来看,明清国力实际上不断下降的。
所以,组织长远健康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制衡,夏侯胜所说的虽然话不好听,但是非常必要的。
请思考:既然权力制衡如此有必要,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有些组织采用集权制绩效就是更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