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真的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吗?仔细掰一掰汉武帝的用人之道
汉朝发展至世宗武皇帝,堪称盛极一时。其中盛世的一个最大特征莫过于人才辈出,人才济济。汉武帝朝的人才,随便屈下指头,便可列出桑弘羊、主父偃、苏武、张骞、金日碲、卫青、霍去病、朱买臣、张汤、司马迁、董仲舒、东方朔、司马相如等长长一串名字。从表面上看,这些人各自来自不同的阶层,好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而顺理成章地推出汉武帝用人的标准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
其实不然。
欲判断汉武帝用人的标准是唯贤,还是唯亲,必须要看他最信任的赋予权力最多的是一批什么样的人。丞相吗?这可是文臣之首,百官之魁。汉武帝显然是不相信丞相的。
中国封建王朝的皇权和相权之间历来存在一种辨证的关系。即当皇权强,则相权弱;相权强,则皇权弱,二者此消彼长,互相制约。一生信奉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终不遗余力地加强皇权的汉武帝肯定是不太相信丞相的。而且他的不信任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汉武帝一朝的丞相不但更迭频繁,而且他们动辄得咎,自杀或下狱死者甚多。出身布衣的公孙弘居相位整日唯唯诺诺,不敢稍违圣意。公孙贺拜相时竟不敢接受印绶,顿首涕泣,不得已而视事。饶他如此,亦难逃灭族之祸。由此可见,汉武帝最不信任、实施全面打击严密监控的就是丞相。不相信他们,就不会允许他们有过多的权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说杀便杀,说废就废。随便找一个人都可以做。居其位者尸位素餐,形同虚设。因此,不能从丞相的任命上来判断汉武帝用人的标准。
那么能臣干吏吗?
桑弘羊精通经济,有治世之才。虽然后来也成为汉武帝的托孤之臣,但事实上权力完全掌握在霍光手中。他一旦抱怨,私下做小动作,便成了霍光的刀下之鬼。
张汤,周阳,杜周等长于吏治,以“酷吏”著称。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汉武帝用来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的杀人工具,如同后来武则天手中的来俊臣周兴之流。既然是工具嘛,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扔。这里面根本就不存在丁点的信任之谈。
主父偃就像汉武帝向各个诸侯国抛出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节节推恩,直至将封国化整为零,归于消失。他应该很受汉武帝的宠爱了吧!不然,一旦他倒行逆施,做事过了头,汉武帝便毫不客气地将之灭族。
东方朔滑稽多智,却始终未能当太大的官,和后来乾隆朝中的纪晓岚一样,只是一个俳优,弄臣,皇帝手中的玩偶——谁会把你当回事呢?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封建帝王统治创下了相对科学的理论,应该比较合乎汉武帝的胃口了吧!但这老先生只是一介书生,狂起来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终被汉武帝扔到马蜂窝里去了。
由此可见,这些臣子虽然皆是安邦定国经世济民的好手,却都未成为汉武帝的心腹,而只是被用作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一个工具而已。因此,也不能从对他们的任命上判断汉武帝的用人标准。
剩下的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军事统帅,还有汉武帝临终前封以大汉周公的霍光了。不错,正是他们,卫青、霍去病、李广利、霍光才是汉武帝的心腹,最信任的人。
很好理解嘛。兵者,国之大事。而且军队中向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把几千几万名士兵托付给一名将军,驰骋纵横在离汉廷几百、几千里的地域,以汉武帝之精明而不担心其造反,背叛,那么这名将军肯定是自己最可信赖的人。终汉武帝一朝,有此荣幸的仅三人:卫青,霍去病,李广利。那霍光就更了不得了。汉武帝死后,昭帝尚在幼冲,刘彻等于是把整个大汉朝都交给了霍光,能不信任他吗?
判断汉武帝的用人标准就要从这四个人身上着手。很明显,他们四人来自两个汉武帝朝最大的外戚集团。一个是以皇后卫子夫为核心的外戚集团,另一个是以汉武帝宠妃、“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延年之妹李夫人为核心的外戚集团。
卫青、霍去病、霍光皆来自卫子夫外戚集团。四者的关系细究起来颇耐人寻味。首先是卫青。卫青的出身并不好,他是个私生子。其父郑季与平阳侯的妾卫媪私通,而生下了卫青。卫媪另有三个女儿: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小女就是后来贵为皇后的卫子夫。因此,卫青与卫子夫就成了同母异父的兄妹。
霍去病呢?他是卫媪次女卫少儿与一个叫霍仲孺的人私通而生的。这样,卫青就成了他的舅舅,卫子夫就成了他的小姨。
最后是霍光。刚才说过,霍去病是霍仲孺与卫少儿私通的产物。这个霍仲孺后来又明媒正娶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就是霍光。霍光就成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而且霍光的出身显然比霍去病要好,要正。谁能想到,汉武帝朝两员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中国历史上彪炳千秋的一流军事统帅卫青、霍去病竟都是私生子呢?
汉武帝不计较这些,他计较的是卫子夫为皇后,而他俩都是皇后的亲人,也是他刘彻的亲人。只有亲人才是最可信任之人,只有亲人才是自己的心腹之人。
很难说,卫青与李广的军事才能孰优孰劣,或许李广还要略胜一筹,因为他是令匈奴谈之色变闻之丧胆的“飞将军”。但是,在汉武帝时代,他始终居于卫青之下。在才与亲之间,汉武帝毫不迟疑的选择了亲。
论治国,桑弘羊未必不如霍光,论忠心,“世名忠孝,七世内侍”的金日碲可能比霍光还要可靠,但汉朝的周公不是他们,而只能是霍光。霍光是外戚,是汉武帝的亲人,而他们都不是。
李广利来自李夫人外戚集团。李广利的将才明显不如卫青、霍去病,当时比他还能打仗的人兴许还有,但只有他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哥哥,刘彻的大舅子,亲人,自己人,所以率大军远征的大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李广利却很不争气。汉武帝想得到大宛国贰师城的汗血宝马,给他配备了六千骑兵,并数万少年,还封他为“贰师将军”,命他前去取汗血宝马。结果他惨败而归,又不敢回汉廷,躲在敦煌。汉武帝原谅他了。第二次给他配备了三万军队,这才如愿以偿地夺得大宛宝马。十一年后,既征和三年,汉武帝又给他七万骑兵前去攻打匈奴,结果因为宫廷变故,李广利投降了匈奴。狠狠地打了汉武帝一记耳光。看来,再精明的人盲目地任人唯亲也难免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汉武帝的任人唯亲是在一大群“才”的基础上唯“亲”的,并非一概盲目地唯亲。汉武帝的亲戚肯定为数不少,但也只有卫青、霍去病、李广利、霍光四人深得其倚重,亲而无才的绝难入汉武帝的法眼。至于李广利嘛,虽说才能稍显不济,但还是挺能打。上哪去找那么多近乎完美的优异人才呀,将就着能用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