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的四个新观点及理解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规划到实践》一书的第九章“努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中有一部分论述国际上的教育新认知(新观点)的内容,有些意思和启发,现摘录评析如下:
当今世界对“教育角色有新的期待,即促进人类团结、和平与发展。显然,教育期待在某种意义上是背离“竞争”宗旨的。所以,在理解当代教育的价值上,必须把握竞争合作、和谐、进步等诸多观念之间的联系。

〖个人理解〗显然,教育作为人类的共同的事业,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的超越性--在合作中获得人作为类的存在物的共赢。教育是一种类实践,应该以促进人类的共同福祉而努力。
但是在民族国家历史阶段,教育是有国度的,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竞争自然是免不了的。需要我们意识到的是,教育的竞争不能损害人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生产”的功能,但是这种带有显著功利性的教育观并不是一种始终正确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成为普及化状态(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学习型社会中,对教育的“生产”功能的认识需要转变或者提升。目前“投资于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育是一种有高经济回报的投资,而要把教育理解为投资于人的发展、投资于社会的发展。

〖个人理解〗教育事业的超越性还表现为,教育不能太过重视其功利性的“即时经济回报”,教育应该追求的是,通过促进人的长远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谋求才教育的“回报”最大化。
因此,教育一定需要树立这样的育人观点:3年、6年或是更长、更短的教育。都应该为人的30年或更长的发展奠基,为人类社会的更长远的发展奠基。虽然本文的“普世价值”具有欺骗性,但是教育确实需要考虑人类社会的长远的共同发展问题。
在理解教育与个体的关系之中,“教育改变命运”也不能再简单理解成教育是个体升迁的通道,而应该把教育看成是促使个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体现个体生命尊严的权利。对每个人而言,教育不只是机会,而且是天赋的权利。发展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是政府的职责。

〖个人理解〗这段话里有二个观点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一是教育是个体的权利,这种权利需要得到尊重,并保障其实现,这需要全社会建设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二是发展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教育在根本上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它不可以市场化。
我们的教育现实与此一要求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伴随教育公平的提升,追求优质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背景下,优质育需要多样性( diversity)、丰富性( richness)和适切性( relevance),而不可能是同一或者统一的要求或者模式。……当代教育所追求的是使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

〖个人理解〗“使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是教育的普遍性的认识,但是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使是当下的“精准教育”,虽然强调了个性化、个别化,但是其基本的思想观点中仍然是“控制”和“片面强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仍然以社会的统一标准为要求,并没有实现“优质育需要多样性( diversity)、丰富性( richness和适切性( relevance)”。
真正要实现“使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需要二个改变:一是改变社会用人标准和人才标准,确立人才多样化的标准,成才多样路径信念,而不以文凭和学历为唯一的“入门标准”。二是改变学校以学术或升学为唯一标准,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代之以特色学校、多样发展的学校评价观和学生评价观。但是这二个转变的落实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中,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至此,我读完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规划到实践》一书。全书约32万字。
对书的前言、一、二、三、四、六章采取精读方式阅读,其中对二、四、六等章节以研读的方式进入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因为立德树人、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变革、教育信息技术等内容与我的研究方向关系比较密切。了解国家教育长远规划的相关内容,对自己的研究是有帮助的。
五、七、八、九等四个章节略读,因为这些内容虽然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与我的研究领域相关度低,且有许多内容我不熟悉。
这是我2021年度读完的第二本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