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渡海荐书第五期---推荐《联结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推荐书目:
《联结力---联结创造价值》
作者:丁伟明
索书号:C912.11-49/1026
在中图分类法中C912.11-49对应人际关系的通俗读物
选择理由:
1,六度空间理论
就是说这个世界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通过六个人相互联系起来,印象中这个理论来自于这样一个实验,让随机选择的对象将信件寄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对其提示是让其尽量寄给他认为与收信人可能有联系的人,当然不用自己出邮资,而转手几次还真的寄到了。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意思。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联结确实非常有价值
得到上新一门与联结有关的新课,罗胖在其节目做宣推,提到假如一个人能与外星生命进行沟通,而且世界上仅有他可以,那么他将成为世界之王,这就是联结的巨大威力。联结使得一个人成为人际沟通的枢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结构洞的概念
王烁老师在认知训练营提过这个概念,用它来帮助我们理解身为帝王的权谋之术,核心就是臣下必须通过你才能相互联结,而你却可以联结所有人,沟通即权力,这点给我很深的印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引自:“结构洞”的6个经典故事,一次说明白了“社会资本变现”是咋回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f76bab01031n2g.html
4,人脉是重要的财富
这是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中,自然感受到的朴素人生经验。人脉很容易变现,很容易在发展中起到助力的效果。最好的工作往往都不是通过正规的途径:投简历,面试...一步步按部就班得来的,更来自于熟人中介的背书,有了背书则信任大增。
5,邓巴数的概念
一般而言,能与我们密切交往的人超不过150位。更多的人是点头之交,是通过我们的作品----文字,表演,新闻等了解我们,对这样的现象,诗人的感慨是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这些点头之交有时被称为弱连接,弱连接有时起到大作用。对邓巴数的限制以及弱连接作用的研究,也都是有趣的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6. 作者丁伟明是实战派
他创办了友多多平台,1992--2002创办公司,在香港上市,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管理学院MBA。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友多多平台图示
近十年来,丁伟明聚焦创新创业要素研究,提出了以社交,人脉通道,社交信用和人脉资源价值等要素为基础的共享经济理论,即“共享经济就是共享人的价值的经济”
-----社交信用让我想起了社交货币这个概念,很多时候做某些事情是为了获取社交货币,譬如看最新上映的电影,了解最热的话题,追逐八卦最出名的明星等等。
《疯传》中对社交货币的描述是这样的:
“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出场价值,凡是能买到别人的关注、评论、赞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社交货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精彩摘录及联想评论:
1,人与人合作的前提是具有情感纽带,基础是相互信任,动力是可以预见的价值,具备这三项要素,合作才能顺利开展。所以,推动合作,实际上就是要在这三个要素上发力,在人与人之间增进交流,建立情感,提升信任,以合作的形式实现各自的预期价值。
2,作者研究人脉联结网络,发现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
a 朋友是用来互相帮助的,但在商业中往往将朋友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如传销,微商等等;
---这让我想到了陌生人社会中规则的重要性,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品牌信用的重要性。
在熟人社会,朋友是一种双向的背书,作为客户,朋友意味着不坑你,给你个实诚价;作为机构,朋友意味着你优先,能帮你办了绝不为难。
这样的朋友我们希望在医院,在学校,在官场,甚至是江湖都多多益善,本质上还是熟人社会的想法,在陌生人社会则其实强调规则的公平,其他人通过朋友获得了优先权,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伤害公平的规则的,这就是俗称的关系,为了拉关系,为了维持关系,常常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分配的不公,当然这是从更高层面来看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朋友如果不是在契约层面上违背规则,仅仅是给予额外的精神与物质支持,那确实能带来更大、更快捷的助力,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不过我心目中更理想的社会,大概还是朋友不用讲利,而只需讲情,在需要讲利的地方,大家都遵循契约原则,诚实无欺就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b 人脉资源越多越好,但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管好,用好太多的人脉资源,盲目扩展人脉资源,最终变成了“交了新朋友,忘了老朋友”,得不偿失;
----这一段很有意思,给我几个提醒:
首先就是朋友关系需要有意地维持的,时不时通个电话,交流下想法,消除误会非常重要,不能直到有事相求才联系,那不是朋友之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二则是朋友分级维护,我们往往花了太多时间应对不太重要的陌生人的看法,而对最重要,最亲密的人的需要有所漠视,关心不足.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譬如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重要,譬如也许关系够远才能直抒胸臆,不受限制,也许真正的知音本就在较远的地方等等,但分级管理,不管是出于利益,还是情感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本就强调伦理的差序格局,最亲近的是家人,然后是朋友,是同学,是老乡等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引自:差 序 格 局 费孝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2a1a060102xbb1.html
c, 人脉资源是一种私有资源,但只有通过分享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如何解决私有性和分享性的矛盾?
-----这一个问题也很有意思,人脉资源如何建立的?
我理解曾经听俞敏洪讲,首先就是自己有用,能为别人创造一定的价值,满足他人的需要,这不仅是能力,本事问题,而且是态度,认知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些人不愿意做,有些人不屑去做,有些人觉得这样划不来等等,但也有人愿意躬身入局,表现出对于公众利益的在乎,体现出对于帮助他人的善意,这样的人自然他人愿意与之打交道,多交流,然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达成共鸣,他的人脉体系就建立起来;
还有就是在合作中能够在意长期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靠谱的人,罗胖在奇葩将靠谱的表现具体为如下三点:
事事有回应,
件件有着落,
凡事有交代
人们愿意与靠谱的人合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为一个人私有的人脉资源估计就建立在其人品上了,在人危难之时,能雪中送炭,人们一般会感怀,背后说人坏话,举报者一般受讨厌,这也是人心的一些基本情况。
能促成他人合作的其实本身就有大收益,像各种中介经济,不就是做这样的事情么?甚至像李佳琦带货感觉也是如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总之,展现自己的价值,贡献自己的价值会让自己升值,至少会让大家可能首先想到你,这大概是分享的意义吧。而私有独特的人脉资源则在于特别的维护了,与人生际遇相关了。
d 共享经济是理想的经济模式,但为什么变成了人头经济,烧钱经济?
---大概说的是共享单车什么的吧,共享单车有其特殊性,其服务的对象本身还是陌生人,只不过是通过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使得成本压下来,但其副作用明显,低估了人性中的自私程度,管理跟不上扩张的脚步,最初在学校的深耕其实很不错,但进一步扩张就渐渐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浪。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滴滴打车,Uber,民宿共享等等也各有各的问题,责任这个概念也许很重要,共享使得成本下降---使用成本下降,但责任却不一定跟上。
总体印象:
这本书可以当做情商教程,本身也归入了人际关系的普及读本,对于帮助读者认识到人际联结的重要性,是个很好的提醒,并且结合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多年实践中深刻的思考,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作者对书籍的自我期许是通过各类学科来阐明联结的奥秘,而不只是提供心灵鸡汤或是简单的实用智慧
---这类书籍像卡耐基的名著《人性的弱点》估计已经阐述的更加充分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总之,联结的视角是重要的认知视角,值得我们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