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云:吹一曲

吹一曲

剪映 抖音之六

湖南  陈友云

  2021年5月23日是周末,也是个特别日子,因为先天我国的两位巨星陨落了,一位是医者仁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一位是让我们不再饿肚子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得知两院士逝世的信息,从事媒体工作的女儿没忍住她的眼泪,在地铁上便模糊了镜片,并第一时间发信息给我。不再感性的我在评论区发了一条:“让我们填饱肚子,端稳饭碗的老人走了”及三个双手合十表情图。

  女儿随后视频,娘母就袁老生平、趣事、“两个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等相关话题聊了个把小时,感慨万千。

  让儿子练习葫芦丝时,儿子的理由是:“今天还吹葫芦丝,还搞娱乐活动?”

  “不能吗?”我反问。

  “昨天你和姐姐还悲悲切切的,再说了,你没刷手机、电脑啊,没发现QQ、微信、网络、朋友圈、B站、抖音都在悼念袁爷爷吗?”

  “哦,就为这个,你还了解些什么呢?”

  “我只看到网络在刷屏,长沙街头送袁爷爷的视频在滚动播放。悼念袁爷爷的诗文,在QQ群、微信群、朋友圈随处可见可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觉自发的万民悼念哩?我不想说重于泰山,不想说袁老把人民放心间,人民把袁老顶头上”之类孩子暂时了解不了的话。我只想将儿时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说说。

  那是7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红薯秧插入土里不久,田里的早稻还没有扬花,家家的稻谷、红薯可以过数。有一天,不知是什么大好日子,居然有稀饭吃,当然也是一人一饭碗照得见影子的。傻傻的我分得一碗稀饭后,就突发奇想:等稀饭冷了,它就会变魔术一样变浓稠,而且上面会结一层薄薄的膜,手一抓、或筷子一挑,吸进嘴里,那可是世间最美最美的美味,肯定比猪八戒吃人参果馋人,我可不能一吸就进肚,我要过嚼一嚼的瘾。所以我强忍着这馋劲,一定要凉出一层膜。并一再告诉家人,这是我的份子,我要过一会再吃。此时,刚好有小伙伴相约去生产队的母红薯地里找新苗(挨着母红薯蔸长出的小棵朱红色小苗,然后沿着小苗,用秧锄或火钩轻轻掏,运气好时能掏得拇指粗颗新红薯,运气不佳就只能挖出折根粗细的。那天我运气不错,挖了五六颗手指粗的新红薯,像得胜的将军回了家。心想我的稀饭膜应该冻好了,走近灶台一看,碗都不见了。当时整个人就像被抽了筋的牛皮菜,软塌塌地倒在地上,心里急,肚里饿。哼哼唧唧中,在地上睡了一觉。尽管几十年过去了,那饥饿感、那饥饿的记忆并没有随时光消淡,反倒是“不思量,自难忘”。

  后来,生产队种了两大丘试验田,公禾母禾一行行错开,由二爷和另一个伯伯负责,出禾线时,两人拉着长竹竿,挨着禾苗,像拉网似的,扫过来扫过去,一连持续好几天。后来才知道那叫“人工授粉”,再用这谷子做种,开始“粒粒摆”(种晚稻秧时,将秧田划成两个大人伸手够得着的一块块长方、正方、三角型,再在泥巴上印小方格,然后将种谷一格一粒点好,不能空、不能重。当然,这活路属包工,所以当年像我们这帮稻草高的孩子都下田挣工分。)晚稻就用“粒粒摆”长成的秧插田,一颗插一蔸,横竖比以前宽。这杂交稻分蔸快,杆子粗而高,不太着虫。以前的老稻种,产量低,禾苗杆杆软,抗虫性差,谷子灌浆时若遇风暴,寒冷等恶劣天气,田里的稻子便似多米诺骨牌,风一吹,眼睁睁趴下了,可趴下的又不是一个方向,旋来旋去,便成了鸡窝。当时农村有句俗语“人少好呷鸡婆,人多好割烂禾”,那时烂禾常有,鸡婆却难得吃。

  实行杂交水稻后,白米饭渐渐成了主食,稀饭也无须等凉了再结膜,想喝米汤便多加水,想吃浓稠添把米。后来,肚子饱实的村民又有了新词“千层布万层布抵不得一层絮,千般精万般筋当不得水浸根”(絮指棉花,水浸根指水稻)。而这些,正是袁老普度众生的写照,是他及其团队研制的杂交水稻,饱食了我们曾经饥肠辘辘的肚皮,红润了我们曾经菜汤色的脸;让吃饱白米饭不再是梦,当吃饱不再是最高追求与最大梦想时,人们才能腾出手追逐其他梦想;而粮食的逐年增产,更是让我们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民以食为天,只有端稳了自己的饭碗,才能真正挺直腰板,平视一切、正视一切、幸福当下、憧憬未来且未来可期!

  孩子像听天书般,满眼惊诧。

  打住,我得回到让他吹葫芦丝的当下。

  是的,袁爷爷不仅是“杂交水稻之父”,生前他会俄语、还会打排球、游泳和拉小提琴,90岁时不仅说自己是“90”后,还说流利的英语,是阳光、幽默、有生活情趣的人。这时候吹一曲是用我们的方式缅怀与追思。

  “好吧,好吧,你先给我抄谱和歌词吧。”孩子180度大转弯。

  于是我一边抄曲谱歌词,一边放音乐。

  今天学的,是我们都喜欢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是一首由王琪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时下非常火的歌曲。

  孩子试了两三遍,发觉低音3怎么的吹不出,加之中间还有高音7,便想找个温柔的理由放弃。

  便与他再讲袁爷爷做实验找雄性不育株的故事,一次次、一年年,克服种种困难,从“鹤立鸡群”到“雄性不育”到找到“野败”;从天然杂交到人工育种;从让老百姓吃饱到“禾下乘凉”到稻香满世界。

  是的,只要找到第一株,就找到了希望与方向。我们的生活也一样,就说这葫芦丝吧,你觉得低音3吹不出,心想这又是一首新歌,老妈不会太强求?

  这不会是你的本意与性格。其实,第三遍时,隐约有那音的意思。

  于是,示范了几次,让孩子感受。

  几次后,孩子完美地吹出来了,而且转换流畅,气息把握准确。

  练习、试听、录制、剪辑,我们做了《黑猪恐龙学葫芦丝之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抖音。这个抖音的灵感与录制过程中的启发,可以说来源于袁隆平爷爷那榜样的力量。

  过后,孩子与我聊:“妈妈,真如你说,找到一颗“野败”,就不愁没有第二颗;吹出第一个低音3,就能吹无数个,看你吹,只能说明葫芦丝确实吹得出,但要从我嘴里吹出,如果只听你说“与低音5指法一样,注意气息就行”不是体会不出的,只有多试,多摸索才行。”

  孩子又吹了几遍,兴奋地说:“老妈,看到没,吹低音3时,其实不要吹,让前面低音5的余音在葫芦丝中缓缓回流,然后轻轻用嘴堵一下就成。还有,这低音3只有紧挨低音5,吹起才顺畅,要是从其他音跌落到它,吹起来又不相同了”。

  一试,还真如孩子所描述,看来,孩子的可塑性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找到那盏明灯,有孩子思齐的榜样,兴趣就浓,激情就高,就有无尽源泉与动力。而袁老的事迹、故事、人格魅力正是那灯塔。想:袁老种下的不只是稻种,更是一代代人希望的种子、梦想的种子。

  “那夜的雨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陪着我哭泣。”

  吴老、袁老安息!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陈友云:女,籍贯湖南邵东,西南文学网小说、散文编辑,贵州六盘水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办公室副主任,六盘水钟山区文学沙龙会员。作品散见于《贵州工人报》《首钢日报》《六盘水日报》《钟山文艺》《故园情》等报刊杂志。散文《母亲不想长寿》《童年记忆》《趣话吃鸡》曾多次在《水钢报》与水钢工会获一等奖、二等奖。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0)

相关推荐

  • 课本上的那个爷爷走了——悼念袁老

     01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痛哭,因为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不相信他去世了,昨天政治书上还看到他了,历史书上也有他,语文书上也讲过他." ...

  • 缅怀!送别袁老……

    02:29 02:29 03:30 / 03:3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 ...

  • 今天的饭,吃着吃着眼泪就下来了

    袁隆平去世,对一个普通人影响有多大? 是黯然,是难自抑的泪如雨下:是一顿格外心疼每一粒米的哽咽午餐:是追随他的灵车,齐呼"袁爷爷,一路走好",再送他一程:是一个接一个的云祭奠,绵延 ...

  • 满街送别袁爷爷!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长沙 ...

  • 送别袁隆平爷爷:请告诉孩子这4件事

    孩子,在今天有个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的老爷爷,他离开了. 他的名字叫做--袁隆平.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老爷爷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希望能从孩子的角度,用他们可理解的 ...

  • 袁爷爷,我会记得好好吃饭!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 袁隆平:母亲的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长沙逝世,享年91岁.国人哀 ...

  • 缅怀!国士无双,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今年的雨已下了二个多月,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下这么久﹖原来些雨是替我们流的泪,是想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 ...

  • 袁隆平和他的金黄时代

    看到他静静地躺在那儿,所有人都掉下了眼泪. 打着蓝白相间的领带,穿着红蓝格子衬衫和深蓝色西装外套,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 瞻仰遗容的人群缓缓走过,还没到跟前,就开始一个接着一个的鞠躬,一边流泪,一边 ...

  • 当年挨饿的故事,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快乐大本营》临时停播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袁隆平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人们.袁爷爷一路走好.乐了冷知识温馨提示:本文约1100字 ...

  • 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古人云,天降异象,必有灾祥.5月20日那天,许多朋友都在网上刷到了河南新乡中午还是30多度的高温,等到了下午,突然就天降暴雪,下起了冰雹.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没想到今天就应验了,双星陨落,大国之殇! ...

  • 袁隆平10个小故事:普通人也可以流芳千古!强烈推荐给家长和孩子!

    (总第1854篇)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哪怕是儿时顽劣,童年不羁.只要他(她)心中有志向,脚下有动向,都可以通过努力从普通走向优秀. --武际金 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 ...

  • 席丰山 || 赞袁老

    赞袁老 席丰山 袁老是个细心的人 试验田里 那么多株的稻苗 他发现了一株杂交水稻 为以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袁老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看到人们忍饥挨饿 激发了他的决心 一定要培育出高产优质种子 多打粮食让 ...

  • 国士无双,感恩袁老

    我对袁老,是深切的感恩. 我出生在湖南湘西一个偏远的深山里,方圆二十里,我们村的地理位置最高,冬寒夏凉,水稻只能种一季,真的穷山. 以前村里水田不够,很多半山腰开的梯田. 碰到好年成又强点,要是不幸碰 ...

  • 再破纪录!袁隆平爷爷高兴得飙英语:More than excited!

    杂交水稻 hybrid rice 袁隆平团队第三代杂交水稻测产,今天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7月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 至此,早稻加晚稻实现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  据悉,这 ...

  • 袁隆平的母亲:一位大富之家的姑娘,对儿子从事农业,心疼又欣慰

    众所周知,"导弹之父"钱学森曾列举了一生中对其影响甚大的十七个人,而排在十七个人之首的则是他的母亲章兰娟.无独有偶,对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母亲华静的一言一 ...

  •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母用“六粒种子”培养儿子

    5月22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先生80岁生日时,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稻子熟了,妈妈我 ...

  • 稻香绵长 永远是光——阜南县育新幼儿园缅怀袁隆平爷爷

    2021年5月24日整理 痛悼袁隆平 1930-2021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有一位对中国甚 ...

  • 【纪念袁隆平特刊】方西河/吃饭不忘袁隆平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吃饭不忘袁隆平 作者:方西河 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我们了,我想着写一篇小文章寄托我的哀思.取个什么题目呢?我略加思考,很快就定了下来. 这个题目上了一点年 ...

  • 袁隆平爷爷的生平

    袁隆平爷爷生平 801班    12号   付子谦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讲述吧! 首先,袁隆平爷爷一年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们到一个农 ...

  • 诗歌||悼杂交水稻之父袁老

    悼杂交水稻之父袁老 卢琦林||甘肃 您走了 安祥地走了 您走了 平静地走了 您千辛万苦任劳任怨 您不计名利只为百姓 您倾其所有投身科学 您穷其一生钻研水稻 您让中国人吃上饱饭 您让非州人度过饥荒 您让 ...

  • 【广东】郑以楠《怀念袁隆平爷爷》指导老师:黄江丽

    怀念袁隆平爷爷 顺德大良实验小学 一年级 郑以楠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殊荣! 在2021年5月22日这一天,袁爷爷永远地离开 ...

  • 好好吃饭,不要浪费,就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纪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 下午袁隆平院士的灵车到达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最后再看一次"杂交水稻".许多市民自发 ...

  • 这首《泪别袁爷爷》深情款款,送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愿您一路走好!

    这首《泪别袁爷爷》深情款款,送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愿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