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顺逆探原篇【注解-下】

作者:@嵇道明

(26)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道德经》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黄元吉在讲义中,说“缴”字就是“窍”。故梅老在解要中再三提出此“窍”。道家丹法中也连篇累牍地描述这一“窍”。于是就产生了“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又说:“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而真正的修炼只是强调了着手之处而已,并非死守某窍,如果一味地死守某一窍穴,反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天地就是乾坤,而乾坤相合,天地交泰,此真窍自然显现出来。这时候各种万物生化的幻影幻相就会呈现在眼前,这是人的元神看到了识神这台电脑中所记录的信息,此时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往往会以假当真,迷失真我,心为境所移而导致心神迷失。

要想胜过这一危险,必须在平时加强心性的修养,能做到清心寡欲心态平和,见景不动心,见欲不生念,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好象我们坐在电视机或者坐在电脑旁,冷眼看着屏幕上的的表演,我自毫不动心。这样就能做到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了。

(27)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当元神守定,不再被幻景真境所移动心志时,元气就会蓬勃生发。而这时就须更加注意谨守真窈(这个窈不是指身体上的某处穴位关窈,而是元气生发的玄关真窈),封闭外欲。像上文所说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武功技术等外物都会导致元气亏损,真元消耗的外因。

作为修真之人必顺做到如广成子所说:“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所以,要尽量地关闭六识,不能被外物所引诱。

(28)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当元气蓬勃发生的时候,元气的源头——精,这时候也非常地旺盛。为了保证元气的充足,则必须谨守真精,不要被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所牵累遗失。

这里必须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个“精”并不仅仅指的是后天的精液。这个“妖”,也并非如解要中所说的“美色之代名词”。如果“精”只指精液而言,那么女子的“精”就可以任其泄漏了,因为女子的情欲之液不叫“精液”,这当然是个笑话。

“精”指的先天一点能量,是从宇宙生命洪流中分流出来的包含着生命密码的,而后又与后天父精母血构成的受精卵相互结合而成,出生后主要靠后天水谷精华滋养的一点生命的胚芽,似有形非有形,说无形却又有质地存在的一点真因子,古人称之为“天一真水”的东西,人能否生育主要靠的是一点真精,而绝对不是流出体外的液体阴质。当然,这一点先天真水也是靠后天精水所积累而成的,人一落后天,主要是靠摄取后天水谷精华来滋养了,因此不是说因为不是先天真液就可以肆意流失。

而所谓的“妖”,也并非单单指女色那么简单了,而是指一切放纵不正当的行为都称为“妖”。“妖里妖气”、“妖言惑众”等都是“妖行”。而修行人到此地步,当格外谨慎,不能任由肉体行为的放纵情欲来消耗精神,丢失命宝。

(29)服药饵以生其津:以上所言绝欲防邪,守神定志,练气格物,保精固命都是对人主观上的要求,那么客观上怎样达到呢?圣人情怀,自是不同,体贴入微,知道修行人的难处,因此下面就是从客观上来教人如何做才能持守住精气神三宝。

本条就是教人怎么利用后天水谷之津来滋养和增益先天命宝,天生万物,各钟含灵,除了五谷以外,就是神农尝百草,著本草经以传世。药物中也分补药和毒药,补药养生,毒药去病。由于药物归经。可以选取不同的药物为饵补益人体经气,气化津液,填补亏损。

(30)慎吐呐以添其液:人体内稀薄者为津,粘稠者为液。除了上文的服药生津外,就是要注意慎守呼吸吐纳,寡言少语来增添人体的水液精华,因为它们都是和元精真水是同一源头的,千万不可以轻视的。宋朝有位著名的得道女真人曹文逸曹大姑,写了一首《灵源大道歌》说的就是人体的先天真水和后天津液互养互补,体用双全的真理。

(31)慎劳逸以安其髓:人体不可不劳,但也不可过劳。要注意动静有常,劳逸结合。凡事都有个度,道家不讲绝欲,但却严格强调节度。骨髓也是津液的高度浓缩物,是养骨补脑的精华养分,因此慎劳逸安其髓也是非常重要的。

(32)节饮食以益其气:饮食,本可以补益后天水谷之精,再化成精气以补益元气。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不但不能补益反而因为要消化和排泄而消耗元之气。因此,养生有道的人都善于调节饮食习惯,使饮食更有助补益元气。

(33)其庶几乎:所谓修真有道不就是这样的吗?

(34)天师教我以原者全矣:天师您教导我探寻阴阳之原的方法真够完全的啊!

(35)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如果能做到连以上这些做法的念头都没有了的话,那样身体才更加可以长久地生存着,所以说断除除念头的方法,就是最好的逆行探原的方法啊。

(36)心过死则身也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但是如果象前面所说断除一切念头的死心之道,如果毫无节制地行得太过了,那么心就死了,心如果真的死了,身体也就全无生机,没有一点活力产生了。所以又必须用顺行的方法使心念生发出来,再去制约它。

(37)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做到活活泼泼从顺行中走出先天逆行的路来,才能成就逆转还原的功效啊!

(38)志之矣!岂敢忘秘诲哉:记住了,我怎么敢忘记天师您秘密地教诲啊!

这里,再一次强调真法必须注意隐藏保密。因天师教诲的都是关乎生命的大道啊!

(0)

相关推荐

  • 李聪甫:脾胃学说与“形神合一论”

    东垣著<脾胃论>,是一部最早的脾胃病专著.脾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脾胃中元气旺盛,则内充脏腑,外溉经络,全身都得到营养的输送.这不但保证人 ...

  • 有一个清宫食方,专给气虚的“懒人”充实元气。

    "大火食气"的夏天越演越烈, 你气虚了吗? 湿伤脾: 热耗气: 出汗伤津: 底子虚的人,一到夏天,气血值明显不足. 每天酸懒酸懒的,身子重,做啥都提不起劲儿- 我妈说我懒, 只有我 ...

  •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注解-上】

    作者:@嵇道明 (1)伯高太师:黄帝的大臣之一,太师是官名. (2)其旨奈何:奈何,怎么办:其旨,指第一章中所说的阴阳颠倒阴阳的奥旨.就是说我该怎样做才能达到阴阳颠倒的宗旨呢? (3)曰唯唯:说话唯唯 ...

  •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原文】

    上一篇内容:第一章:阴阳颠倒篇[探微] 伯高太师(1)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2)?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3)三问. 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4).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 ...

  •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探微】

    作者:嵇道明 这一章借伯高太师问道于天师岐伯,再三叩问,才得到岐伯的秘传授法,可见这一伟大的生命工程是多么的重要.岐伯着重为伯高太师讲了五行顺逆就是探阴阳之原的重要途经.明确了"害生于恩&q ...

  • 《外经微聊》第二篇:顺逆探原篇

    原文 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可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顺逆探原篇

    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 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 ...

  • 顺逆探原篇

    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阳 ...

  • 干货 | 注会经济法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下)

    一.代理制度 1.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三方关系). 2. 代理权的滥用 1)自己代理(效力待定) ...

  • 第二章 圣教序|原碑文 彩影大图手机临摹贴

    第二章 圣教序|原碑文 彩影大图手机临摹贴

  • 王力《诗词格律》:第二章(6)古体诗〔下〕

    [第二章]诗律 第六节 古体诗 (四)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的规则,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是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