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的历史能多悠久?雨果的画值座塔?卢森堡国家历史艺术博物馆

上一篇:卢森堡的眼泪,一场让欧洲王室齐聚的葬礼

顺着卢森堡大公府北边的路向东,这幢正面没有窗户的灰色建筑就是卢森堡国家历史艺术博物馆,简称MNHA。以前这个地方是鱼市,1922年政府才买下市场旁的私宅改建成今天的博物馆。博物馆从外观看上去不大,内部其实不小。与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一样,地下也有很多层空间。另外,主楼的东北方向还有个威尔泰姆翼通过二楼的玻璃廊道与主楼相连。

首先看看历史的部分,它们是博物馆最早的藏品,占据了主楼地下的五层。虽然我们对卢森堡的历史不太了解,但考古学家挖掘出了公元前2500年以前的抛光石斧,证明至少在那个时候这片地区就有人类居住。还有公元前5世纪的青铜器和各种精美的随葬品。最牛的是这片铺满了一间展厅的马赛克地面。它是在卢森堡西部小城维希滕(Vichten)出土的,原属于高卢罗马时期的一所古代私人别墅。整个马赛克地面保存得非常完整,大约制作于公元240年,图案为荷马和九位缪斯女神。

这个天文钟来自圣于贝尔修道院,制作于1744年,显示出当时的科技水准。

博物馆内专门开辟了一处钱币和奖章的展区,介绍了卢森堡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种钱币和十字勋章。

这是卢森堡古代各个行会制作的带有其主保圣人的标志牌。

最吸引我们的还是艺术的部分,它又分为古代大师、现当代艺术和卢森堡本土艺术三部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然是古代大师们的杰作。

这幅《被天使和圣徒围绕的圣母子》为15世纪活跃在锡耶纳的画家贾科莫·德尔·皮萨诺(Giacomo del Pisano)于1475年创作。在中间的画面中,小耶稣站在圣母的膝上吮吸着食指,旁边有两位天使扶着他。两幅侧屏绘着手持钥匙的圣彼得和手握宝剑的圣保罗。画的下方虽然有乔瓦尼·迪·保罗(Giovanni di Paolo,1403-1842)的铭牌,但研究认为由于皮萨诺曾在迪·保罗的工作坊工作,使人误以为这是迪·保罗的作品。

这幅《戴荆棘冠的耶稣和圣母双联屏》由佛兰德斯画家阿尔布雷希特·鲍茨(Albrecht Bouts,1452?-1549)创作于15世纪末。这个鲍茨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迪里克·鲍茨的儿子,他在父亲去世后与哥哥共同接管了老爸的工作坊,并根据市场需求创作了大量小型宗教画。像这幅双联屏这类的小型画作通常是有钱人买回家作为日常祈祷之用。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博爱》延续着他一贯的裸体画风。代表博爱的女神被描绘成一位裸体女性,四个孩子围绕着她,从她那里得到食物和无私的关爱。由于受到好友马丁·路德的影响,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绘制了大量以“博爱”为主题的作品。马丁·路德认为博爱是神圣的礼物,他强调基督教的慈善机构必须以无私证明自己,才能确保灵魂在死后得到救赎。

从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这幅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丝矫饰主义的画风,画中人物的头相对于身体比例显得过大,而下面要说的这位则是典型的矫饰主义画家。罗索·佛罗伦蒂诺(Rosso Fiorentino,1494-1540)原名叫乔瓦尼·巴蒂斯塔·雅各布(Giovanni Battista di Jacopo),因长着一头红发而被人称为“佛罗伦萨的红发人”,意大利语就是Rosso Fiorentino。他的绘画事业始于家乡佛罗伦萨,自己也成为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1523年移居罗马,接触了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的作品,画风发生一些改变;1527年又前往法国成为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1547)的宫廷画家,此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枫丹白露宫工作。

这幅《巴库斯、维纳斯和丘比特》创作于1535年,被艺术史学家认为是卢森堡国家历史艺术博物馆藏品中的瑰宝,最早就装饰在枫丹白露宫通往国王卧房的门上方。画中举着一只装酒的大碗的是酒神巴库斯,头上挂的葡萄是他的标志;旁边的裸体女子是爱神维纳斯;二者之间是丘比特,骑在一头狮子的身上扭头望向观众;右上方长了两只角的是半人半羊的农牧神弗恩。整个画面精致而充满情欲,人物姿势带有矫饰主义常见的夸张特征。相比于魁伟修长的身材,头部又显得略小。

罗索·佛罗伦蒂诺将矫饰主义画风从意大利带到法国,此后才逐渐发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广大欧洲地区。

亚伯拉罕·布卢马特在早期也是位矫饰主义画家,而且是哈勒姆矫饰主义画家中的代表,不过后来他转型到巴洛克风格。这幅《丘比特夜晚归来看普赛克》创作于1590年,取材于古罗马作家阿普列乌斯(Apuleius,124-170)的代表作《金驴记》。凡人普赛克因美貌遭到维纳斯的嫉妒,女神派她的儿子丘比特去惩罚普赛克,没想到丘比特竟爱上了这位美女。他将普赛克带到一座城堡,但只能在夜间悄悄回来看她。画面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带翅膀的丘比特俯身注视着美女,右手情不自禁地触摸她的耳垂。关于这则故事在我的意大利游记《双城记》中有详细描述,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后续的发展。

17世纪作品中最出名的是鲁本斯的两幅画,一幅为《对玛利亚的教育》,表现了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妮和父亲圣约阿希姆对她的教育。这幅画被用作博物馆官方介绍册的封面,足见其重要程度。此画作于1630年,画中大眼睛的玛利亚应该就是以画家当年迎娶的第二任妻子伊莲娜·福尔蒙为模特创作的。

另一幅也是1630年创作的,主题为《圣特蕾莎为在炼狱的门多萨求情》。圣特蕾莎(Saint Teresa of Ávila,1515-1582)是西班牙的一位圣女,门多萨(Bernardino de Mendoza,1540-1604)是西班牙军事将领,曾在阿尔巴公爵手下对尼德兰进行残酷镇压。这幅画是希望这位西班牙最著名的圣女可以在基督面前为门多萨求情,免除其受炼狱煎熬的痛苦,只是不知道尼德兰人民答应不答应。

这里也有几幅鲁本斯的师弟雅各布·乔登斯的作品。我曾在介绍布鲁塞尔皇家美术馆时说乔登斯经常喜欢描绘一群酒足饭饱的底层民众。这幅1645年创作的《巴库斯与追随者》是又一个例证。后边头戴葡萄藤手举酒杯的男子是酒神巴库斯,前边的胖子表现得乐不可支,显然已经陶醉在美酒之中了。

提到鲁本斯和乔登斯,就不得不提鲁本斯的弟子凡·戴克。他们三人并称17世纪佛兰德斯最著名的三位画家。这幅《恸哭》完成于1635年,表现了圣母玛利亚面对刚卸下十字架的儿子放声恸哭的情景,圣约翰抬起耶稣的手将伤口指给天使看,另一位天使则在一旁哭泣。

18-19世纪的画作不多,被挂在同一间展室内,其中最有名的是被称为“荷兰浪漫主义风景画之父”的库克库克。我们在哈勒姆的泰勒博物馆看过他的作品,他的画深受王室的喜爱。1845年夏天,兼任卢森堡大公的尼德兰国王威廉二世到卢森堡来视察,库克库克受邀同行,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威廉二世创作9幅卢森堡风景画。最终库克库克完成了8幅,此为其中一幅,描绘的是拉罗谢特城堡风光。这座城堡虽然已成废墟,但威廉二世在1845年巡游中看到后将其买下。

关于卢森堡风光,在这层展厅的楼道里还有两位名人的画作。一位是英国浪漫主义画家特纳(J. M. W. Turner,1775-1851)。特纳1824年和1839年两次来到卢森堡,他绘制了大量风景速写甚至被当时占领这里的普鲁士军人怀疑是英国间谍。这幅《卢森堡城》是他1839年根据自己的速写绘制的水彩画,延续了他擅长的写意笔法。

另一位名人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他也很喜欢作画而且画得还不错。1871年,他应朋友之邀前往申根做客,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午饭后,当大家泛舟摩泽尔河时,我在船上画下岸边这座美丽出众的古塔。它建于13世纪,如今被常春藤半掩着。女主人看到我的这幅画,说她宁愿用真实的塔换我的画。我答应给她画一幅。”

这里的雕塑不多,但有一件还真是堪称佳作。它是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创作的《保罗和弗朗切斯卡·达·里米尼》,取材于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的《神曲》。弗朗切斯卡是拉文纳领主的女儿,为了结束拉文纳与里米尼的战争,父亲将她许配给里米尼领主的瘸腿儿子吉安西奥托·里米尼,但弗朗切斯卡早已喜欢上了吉安西奥托的弟弟保罗。保罗虽然结婚,但与弗朗切斯卡长期保持暧昧,最终二人被吉安西奥托捉奸并用匕首双双杀死。书中写他俩死时抱在一起,共同飞入地狱。

最后我们去威尔泰姆翼看看卢森堡本土艺术,主要是19世纪以后卢森堡出生或在卢森堡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外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他们大多受法国印象主义与德国分离派的影响,作品主题以卢森堡风光和人物为主。

约瑟夫·库特(Joseph Kutter,1894-1941)被认为是卢森堡土生土长的最重要的一位画家。他出生在卢森堡市,长大后前往慕尼黑学习绘画,并将作品送到慕尼黑分离派画展上展览。回到卢森堡后,他逐渐喜欢上佛兰德斯表现主义,并最终成为一位表现主义画家。这幅《斜倚的女人》创作于1929年,那时他已经比较有名,作品经常参加巴黎秋季美术沙龙和卢森堡的美术沙龙展。他的画作线条浓烈、色彩突出,而他笔下的人物通常带有一种悲伤和绝望的神情。

另一位比较重要的卢森堡画家是尼科·克洛普(Nico Klopp,1894-1930)。他是卢森堡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代表。他家住在摩泽尔河畔,因此很多作品表现的都是这条河两岸的风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