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鉴赏之乱源

  高仿唐三彩的釉里,开片虽也浅淡细密,状若鱼子,甚至能有一种微微上翘的感觉,但比起真唐三彩,仿品的开片密密麻麻,极为细小、细碎爆裂,不同的釉色开片也有差异:黄 色釉开片最细小,深黄 色釉开片最细密;褐色釉开片多呈爆裂状,与胎体分离得很明显;绿色釉开片没有黄 色釉开片细;白色釉开片与红色釉开片大致相同;蓝色釉和墨绿釉则多数开冰裂纹.纹片很少有上翘现象。可是真唐三彩的开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同一器物釉面的开片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地方开片均匀细碎,而釉薄之处开片细而不碎纹路稍长。

  

  铅绿釉是汉代釉陶最为多见的品种,施了绿釉的陶器比不上釉的陶器更为美感。入土2000年,铅釉被土壤腐蚀氧化,形成一种银色光泽,古董家多以此为鉴别真伪汉绿釉的标准。唐三彩真品上也有这种银光,这是岁月留下的标志,新仿品不做旧几十年内是没有这种银光的。

  我们可以通过唐三彩更好地了解大唐盛世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社会风貌,整个唐朝社会都如同缩影一般,被唐三彩所见证,它的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将从以下四点来论证唐三彩的文化价值。

  

  唐三彩是唐代瓷器中的精华,在初唐或盛唐时期达到了高峰,而在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朝的逐渐衰退,唐三彩制作也逐步走向衰退。之后又陆续出现了辽三彩、金三彩等等,但是在数量以及质量和艺术性等方面,都远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顾名思义,我们可以知道唐三彩是唐代时期的陶瓷,唐代真是一个强大的朝代,不仅国力强盛,各种各样的文化也非常突出,有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贞观之治等等。在唐代不仅是有才能的人多了起来,就连我们的陶瓷技艺也在唐代的时候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也是唐三彩能够形成的原因之一。

  

  汉代低温釉已经非常成熟,最典型的汉代黄釉,汉代绿釉,再到汉代两色釉,“两色釉”是把黄釉和绿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比如宝鸡出土的汉代两色釉,主色釉为黄 色,绿色描绘成图案,型体端庄,釉色靓丽。北魏、北齐相州窑,器皿类也有好多两色釉,器型与宝鸡的有所差异,釉色带有草黄 色和绿色。汉绿釉的出现,对唐三彩的产生影响意义重大,唐三彩的烧造温度,相对以前的那种灰陶,红陶,提高了一百度,大概可以达到1100度,温度的提高增加了其硬度。

  唐三彩有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就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氧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

(0)

相关推荐

  • 唐三彩的主要特征及艺术特色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在古董专家与制假者的不断较量中,唐三彩的鉴别难度越来越大,假文物也越来越逼真.不过在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的眼中,制假者即使再变化多端,也逃不过他的& ...

  • 唐三彩辨识图记:赏识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 ...

  • 唐三彩珍品极度稀有

    戳蓝字"老玩童" 关注 哦!提供更多古董鉴定知识! 唐三彩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流行起来,生前身后名,在当时为唐朝人所追求.唐三彩其实正是一个盛世的缩影,正是因为文化,环境,经济等各方面 ...

  • 万众瞩目的唐三彩

    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但有时可以看出刷纹.唐三彩是一种玻璃质亮釉,赝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 ...

  • 从工艺看历史,说说唐三彩的故事

    不同于汉代和北魏的单色釉陶器,唐三彩的出现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其实,唐三彩并不限于三种釉色,有时一件器物上有两种或多种釉色,人们也称之为唐三彩,三彩指的是色彩丰富的意思.唐三彩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 ...

  • 唐三彩——即使你不识,也好像在哪见过

    唐三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代的政治.文化.生活.它在唐代陶瓷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这以前的陶器,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就是黄 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才 ...

  • 透视蓝宝石鉴赏之乱源

    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并得到"天国之石"的美称. 蓝宝石的切工主要从琢型.比例.对称性.抛光程度等方面来评价.其最常见的琢 ...

  • 蜜蜡鉴赏之乱源

    闻味法也是只能鉴别一小部分蜜蜡的真伪,因为有很多蜜蜡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气味的,比如经过优化,烤色,覆膜等工艺的蜜蜡,也是没有气味的,就算是有气味,也不是那么容易闻到的,需要进行摩擦,甚至是燃烧才能闻到 ...

  • 透视和田玉鉴赏之乱源

    和田玉的产量很少,原料面临枯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和田玉的人也越来越多.天然的和田玉价格自然就比较高,所以在购买的时候,有的人为了贪图便宜买到了赝品. 和田玉最初形成玉地壳之下,并非裸露在地表, ...

  • 透视龙泉窑鉴赏之乱源

    专注烧制青瓷没有错,青瓷毕竟是龙泉窑的特色,问题在于没有创新.自从南宋烧制出粉青和梅子青以后,龙泉窑几乎没了新的突破,到了后期只能烧制出粗劣的瓷器,那么被历史淡忘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在青瓷中,越窑是大 ...

  • 铁陨石鉴赏之乱源

    铁陨石是陨石中较为稀 少的一种,体积较小,从几克到几十克都有.关于铁陨石的成因,科学家们也众说纷纭,有火山喷发说.冲击变质说和月球火山喷发说.月球冲击变质说.虽然铁陨石的成因仍旧是迷,但是丝毫不影响收 ...

  • 银锭鉴赏之乱源

    清朝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通称银块或银锭,此外还有碎银.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宝银的种类和名称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并不一律.各地使用不 ...

  • 透视鸡血石鉴赏之乱源

    血石按产地划分可分为昌化鸡血石.巴林鸡血石和其他产地鸡血石三大类.巴林鸡血石是指产于内蒙古巴林的鸡血石.其"地"细腻滋润,透明度好,并以冻地为主,几乎没有软地.刚地.硬地,且不含砂 ...

  • 透视清代鼻烟壶鉴赏之乱源

    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自明末清初,鼻烟从欧洲传入中国后,就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独具匠心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工艺美术史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 ...

  • 第一套人民币鉴赏之乱源

    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第 一套人民币,清 除了国 民 党政 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为快速恢复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