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内推费的公司,我建议你不要去

本文特指ToB行业内的公司,做产品或者做服务,这些公司本应属于人才运营型企业,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人力资产,在内推费盛行的当下,如果有的公司没有内推费,我建议你不要去。
01
关于内推费
内推费,指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为了加快招聘速度给推荐人的一种感谢费用,金额不大,具体会根据职位的高低大小来确定。
内推费跟猎头费不一样,猎头费一般是根据招聘人的薪资水平来设定的,针对一些高端职位,金额较高。
如果可以通过内推招聘到需要的人,那么相应地也可以节约猎头费。
内推费对应的服务内容很简单,内推人只要把候选人的简历推送给公司hr即完成了服务,至于和候选人的沟通,都是由公司hr和业务部门的人来完成。
而猎头服务要复杂很多,猎头要去深度分析跟岗位匹配的候选人,先找人,然后再去说服对方从没有跳槽意向到有入职意向,沟通清楚了才会推送给发出招聘需求的公司hr。
内推费主要是针对公司内部,对公司认同的内部员工,猎头费主要是针对外部专门做猎头服务的专业招聘人员。
02
没有内推费的公司是个什么情况?
人力资源的小姐姐们知道内推的好处,为了帮助公司加快招到人,一般都会建议公司采取这个政策,但是被老板否了。
这些老板为什么会否掉这个建议呢?他们是怎么想的?
有的老板认为:公司已经给了工资给人力资源部门,招人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为什么还要额外花钱招聘?
有的老板认为:公司给了员工工资,给了员工工作,员工就应该给公司推荐,为什么还要公司给钱呢,为什么不能为梦想去给公司推荐人呢?
其实,这样想的老板,都是没有发自内心尊重人才,没有认为人才是资本,而是认为人才是成本。
公司的资源运用,项目推动都是靠人,没有人,有再好的资源也不能变现。
比如字节,为什么那么着急要高薪招人,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大量的流量,但是要如何变现,还是需要靠人去想办法,去执行每个环节,真的把流量变现,不然这个得之不易的流量资源就白白浪费了。
ToB行业的人才素来就不好找,一是大学之前设置的课程太狭窄,都是独立的信息化专业或者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而企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比如财务+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等等,发展到现在,有的学校才逐步取消了单独的财务管理类课程,开发出跟市场更匹配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教学体系改变得很慢,但是市场环境变得很快,企业发展一刻不停,没有对应的专业,只有自己培养。
行业龙头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大量的用人需求,甚至不惜自己成立学院,培训相关专业的员工,让员工进行二次学习。
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还出来了一些之前根本没有的新兴的岗位,比如体验运营,社群运营,之前根本就没有这些专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些培训机构看到商机,找了行业相关有经验的人就开始卖课,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总算这样才逐步培养了一些人才。
新兴岗位招聘只能靠抢,传统岗位想要有经验丰富的,也只能靠抢,因为市场已经被培育起来,甲方和乙方都有需求,成熟的企业和创业也有需求。
有的创业企业没有竞争力,核心关键岗位长期缺位,那也没有办法,确实招聘不到人,有的公司让一些经验不够的人强行顶上去,后果可想而知。
而招聘到了人才的企业,又要去激活他们,他们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人们在企业的最终诉求,除了钱以外的,就是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马斯洛需求理论,底层的是生理和安全需求,更高的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也很重要,这在工作中就体现在:包括得到岗位的成长、得到正向的积极工作反馈、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等等一系列。
现在能来这个行业找工作的人,很少有吃不饱饭的人,人们只会越来越在乎精神层面的价值。
很多公司会讲究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企业文化的东西,这就是需求层面的自我实现,要让员工在公司有价值感。
做不到真正尊重人才的老板,又拿什么去激活人才呢?
而且,这种不尊重人才的老板,同时又会很狭隘,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他们一边不尊重人才,一边又会被迫纵容人才。
能够做到马斯克那样的全才老板很少,哪个员工不会做的事情,他学习学习就能自己搞,大部分老板还是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去合作。
如果老板没有尊重人才,当人才忽悠他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或者他感觉得到,但是给不出专业建议,拍板不了,只能妥协,最后就变相的纵容了人才。
公司管理是很复杂的,人也是很复杂的,由人所结合的组织更是复杂的。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管理一堆天才的时候用的方法和管理一堆普通人的方法就不一样,唯一不变的就是老板要设立好组织的红线和底线原则,并且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肯定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否定或者清除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对于违背红线的行为不要有妇人之仁,其实老板是一个公司最难做的岗位,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岗位,并不是因为某人能融到资,能够开公司,他就是一个合格的老板。
当一家公司没有一个合格的老板,这家公司出现各种问题的风险就很大,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