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时代,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过着“减法”的人生

01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三十岁之前,人要做“加法”。可三十岁之后,人却要做“减法”。

三十岁之前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过硬的技能和较广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做“减法”,而是拼着命去做“加法”。

我们能发现,一些在都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他们就只能在无休止的竞争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而三十岁后的青壮年人呢?他们就得逐渐去过“减法”的人生了。因为他们再盲目地进行人生的“加法”,那他们终究会活得疲惫。

可以说,“减法”的人生就是一种必然,更是某些成熟的人到了一定境界时的体现。

试想,一个城市如果垃圾太多了,那么这个城市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形成“垃圾围城”的局面。

同样的道理,要是这个人身边的繁杂之事太多了,那么这个人最后的下场,就是被无数的烂人烂事所侵扰。

所谓“富贵难预定,是非不请来。”

对于不请自来的是非和矛盾,倘若我们没有“减法”的智慧,那我们终究会成为是非和矛盾中的“受害者”。

02

曾有人说过,与其过着“多多益善”的生活,不如去享受“宁缺毋滥”的人生。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难道说“多多益善”就肯定好吗?未必是好的。

“多”的背后,就是一种泛滥的象征。当某些东西泛滥之后,那么你就容易被这世间的洪流所淹没。

相反,只有“宁缺毋滥”的“少”,才是符合天道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人活着,就是赤身而来,赤身而走的,不论你得到了多少,到最后你都只能是收获到那独属于你的记忆,然后就啥都没有了。

可以说,大道至简,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老子为何在《道德经》中说“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呢?

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世间所有的事情,不管多复杂,这世间的人际关系,不管多混乱,其本质都是“极简”的。

而“极简”的人生,则是每个成熟之人毕生的追求。

要知道,一个家庭,只有“化简为繁”了,那么它才能安静,才能干干净净,不会说有太多的不必要的戾气。

而一个人,只有“化简为繁”了,才能够洗尽铅华,涅槃重生。

03

就拿我们所熟知的“人际关系”来说,它分为合群,也分为不合群,你到底会选择哪一方面呢?

其实,不必要说非得合群,非得不合群,反正符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

你可以合群,但却不能失去自己做人的目标和方向。没有主见的合群之人,不过是别人手中的玩物罢了。

你可以不合群,但还是要保持与外界有所联系,不能“闭门造车”,从而越活越跟社会脱节。

真正的“减法”智慧,真正的“极简”人生是什么?那就是人不能活得孤单,但也不能活得过分失去自我,处于中间的位置就够了。

这种做法,就跟儒家的“中庸”智慧是有关联的。不要偏激,也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海纳百川,以别人和自然的优势来充实自己。

曾有一位高僧说过,摆脱这凡尘俗世的智慧,就是认清你自己的选择。

认清自己,看起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可实际上,却是很难的。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所要舍弃什么,于是乎,你也就只能浑浑噩噩地做人,无法触碰到“减法”人生的平衡智慧。

04

在现代社会,大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个词,那就是“断舍离”。

何为“断舍离”呢?那就是斩断自己的欲念,舍弃不必要的人与事儿,离开那些没有意义的事物。

就好比你人到中年之时,感觉自己过得不愉快,你该怎么办呢?那就要有“断舍离”的智慧了。

对于那些烦恼自己的,让自己感到恶心的人与事儿,我们不妨与他们一刀两断,不要再接触了。

对于那些不属于自己的金银财富,不要执着过深,否则你也就只能堕入到欲望的深渊罢了。

对于那些得不到的事物,该远离,就还是远离吧。因为你跟他们没有任何的缘分,再追求,你也得不到。

当你能够完全将“减法”的智慧融会贯通,将“断舍离”的理念完全吸收之后,相信你的人生,其实不会过得太差。

在《断舍离》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好,困扰你的,都是你所舍不得的。

所以说,在未来的日子里,多让自己的人生空间得以清空,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简单。也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真相。

断,或许并非是割舍,而是一种选择。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