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明:先父陈少霖先生
陈少霖先生
今年7月9日是我父亲陈少霖先生逝世四十年的祭日,7 月初已有几位朋友在网上发了几篇短文,做了简单的回忆和纪念,作为陈家的后人,我们非常感谢。近应《中国京剧》杂志社之约,嘱我再介绍一下先父生前从艺的情况,我愿将近年查到的一些相关京剧史料作一补充说明。
陈少霖先生(1911~1967),字沛如,原籍山东黄县(现已划归烟台市),生于北京。我的祖父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旦角演员陈德霖(1862~1930),齐如山认为陈德霖是旦行划时代的代表人物。
陈少霖《四郎探母》
先父自幼秉承家学,初由谭鑫培的弟子王月芳开蒙学老生,一年后又从名教师陈秀华学戏。上世纪20年代末,我父亲又追随姨丈余叔岩学戏五年,得其真传的有三出戏,《洪羊洞》、《宁武关》、《审头刺汤》等。1936年余叔岩续娶姚氏后,与陈家关系较为紧张,我父亲也就不便再到余家学戏了,遂于同年又拜张春彦为师学戏,在张先生的带领下才正式搭班演戏,这也是梨园行的规矩。与我父亲合作演出的京剧名家有华慧麟、吴素秋、程砚秋、毛世来、章遏云、金少山、赵啸澜、荀慧生、赵燕侠、李世芳等,在京、津、沪、汉等大码头很受观众的欢迎。如1941年7月4日至8月11日上海《申报》登出黄金大戏院的戏广告,说毛世来将于7 月 4日登台,主要演员有陈少霖、王仲臣、芙蓉草、袁世海、艾世菊、陈盛泰、贯盛习、罗盛公、詹世辅等,在上海的 39 天中,共演出 44 场戏,仅我父亲就贴演 22 个剧目:《失·空·斩》(孔明)、《骂曹》(祢衡)、《捉放曹》(陈宫)、《打棍出箱》(范仲禹)、《定军山》、《阳平关》(黄忠)、《连营寨》(刘备)、《珠帘寨》(李克用)、《奇冤报》(刘世昌)、《卖马》(秦琼)、《搜孤救孤》(程婴)、《八大锤》(王佐)、《打鱼杀家》(萧恩)、《群英会》(鲁肃)、《碰碑》(杨继业)、《双姣奇缘》(赵廉)、《探母》(杨四郎)、《翠屏山》(石秀)、《阎惜姣》(宋江),末四出是与毛世来合演的。1940年8月11日临别纪念,全体演员反串《大白水滩》,由毛世来反串十一郎,陈少霖反串抓地虎,艾世菊、芙蓉草反串青面虎,袁世海反串徐佩珠,贯盛习反串夏副将,陈盛泰反串刘子明。由上述演出盛况,可以说明当年剧团的演员阵容强大,演出剧目丰富,充分调动了全体演职员的积极性,而且票价从 3 角至 2 元 5 角,让一般老百姓能负担得起票价,进得了剧场看戏。
【1942年胜利唱片】
金少山饰李密 、陈少霖饰王伯党
贾贤英京胡 、张继武司鼓
李 密:[西皮摇板]
王贤弟说话大有理,
[西皮流水]
猜破了孤王的暗中计。
李密忙离金交椅,
[西皮流水]
背转身来自猜疑。
回头来叫一声王贤弟,
孤王言来听端的:
你本是堂堂的奇男子,
休做那三心二义的。
王伯党:[西皮流水]
大王不必把心疑,
伯党言来听端的:
王勇保主有假意,
气化清风肉化泥。
李 密:[西皮流水]
好一个忠良的王贤弟,
亚赛过当年的介子推。
孤王若把良心昧,
乱箭攒身不得回。
(白)
想条妙计重整瓦岗才是。
王伯党:(白)
瓦岗已散,不能重整。
李 密:(白)
依贤弟之见?
王伯党:(白)
依臣之见,不如散了瓦岗前去降唐。
李 密:(白)
就依贤弟,喽罗散去。
王伯党:(白)
各自散去。
李 密:(白)
贤弟与孤带马!
王伯党:(白)
臣,领旨!
李 密:[西皮原板]
在头上摘下飞龙帽,
身上脱下蟒龙衣。
勒住了马头用目觑:
锦绣江山化灰泥。
[西皮快板]
此一去降唐好一比,
虎落在平川被犬欺。
王伯党:[西皮快板]
大王不必长叹息,
自古善恶有轮回。
江山亦有兴和废,
哪个男儿不受屈。
改邪归正投唐帝,
青史名标在万古题。
李 密:[西皮快板]
倘若是唐童把仇记,
南牢之事怎脱离。
王伯党:[西皮快板]
好一个仁义二主君,
他比尧舜胜十分。
松林忙把大王请,
李 密:[西皮摇板]
心中恍惚不安宁。
(白)
可曾见过唐童?南牢之事怎么样了?
王伯党:(白)
一概不究。
李 密:(白)
既然如此,前面带路。
王伯党:(白)
且慢!
李 密:(白)
为何拦阻?
王伯党:(白)
见了千岁,是怎样地行礼?
李 密:(白)
打上一躬:“请了,请了”。
王伯党:(白)
他乃一君,你乃一臣,必须下一全礼,方能前去。
李 密:(白)
呃!叫孤屈膝与他,那是万万不得能够!
王伯党:(白)
大王前来作甚?
李 密:(白)
前来降唐。
王伯党:(白)
却又来!
[西皮快板]
讲什么瓦岗你为尊,
说什么屈膝不跪人?
向前去施一个君臣礼,
头戴乌纱入朝门。
李 密:(白)
呀!
[西皮二六]
李密闻言不定准,
背转身来自思忖。
孤在那瓦岗我多侥幸,
称孤道寡亚赛个老朝廷。
孤的将令一出山摇震,
[西皮快板]
大小三军谁不尊?
只要那唐童他不记恨,
孤我情愿屈膝跪他人。
贤弟与孤你就把路引,
[西皮摇板]
有罪李密臣见君!
[西皮散板]
好一唐童礼恭敬,
王伯党:[西皮散板]
话不虚传果是真。
李 密:[西皮散板]
降唐事儿孤的心拿稳,
王伯党:[西皮散板]
似狂风吹散了满天云!
1949 年以后,我父亲主要是与张君秋合作,1952年张先生在京主持成立了联谊(或京联)京剧团,我父亲应邀参加,担任副团长(《中国京剧史》中说高维廉为副团长,有误),直到 1965 年因病退休止,前后合作了 10 年,这期间辅佐张君秋做了不少事,为保障演出质量尽了力,如小生高维廉离团,我父亲找了姜妙香大弟子阎庆林先生研究,将刘雪涛调入北京市京剧三团;有一段时间何顺信与张君秋发生一些矛盾,我父亲则约请黄金禄先生临时替代操琴。
在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北京京剧团之前的5年中我父亲与张君秋合演的剧目也不少,如《孙夫人》、《银屏公主》、《探母》、《大·探·二》、《红鬃烈马》、《南山化蝶》、《怜香伴》、《诗文会》等戏,都是受到观众好评的剧目。
1956 年底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北京京剧团,我父亲担任办公室主任,虽属兼职,但全团一百多人行政工作担子也不轻,因此演出机会有所减少。据我手中保存的戏单来看,1957~1962 年我父亲主要演出了以下剧目:《状元媒》(杨继业)、《龙凤呈祥》(鲁肃)、《女斩子》(薛丁山)、《长坂坡》(刘备)、《断密涧》(王伯当)、《桑园会》(秋胡)、《赤壁之战》(张昭)、《林则徐》(关天培)等。
陈少霖《盗宗卷》
1962年先父因患癌症做了手术,术后在家休养期间,仍在对自己所演过戏进行重新整理,共总结 40 多出戏的演出经验,可惜在“文革”期间均被当作“四旧”给处理了,尤其是与老琴师王瑞芝先生研究余派老生代表剧目《一捧雪》的录音资料,也让样板戏的录音给压掉了,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作为陈少霖先生的子女,由于当年父亲反对我们学戏(他的理由是:认为不是学戏材料;二是怕我们受不了学戏的苦),我们也就只好遵从父命去上学,但究竟是梨园家庭出身,天天听着胡琴声长大的,对京剧有浓厚的兴趣是很自然的事。我们兄弟四人中,仅三弟陈志清步入京剧艺术的殿堂,至今算来也有 50 年的历史,他数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在演唱上是一位规规矩矩的余派老生,先父在天之灵如能知道他的成绩,也是一个最好的安慰。
《中国京剧》2007-10
京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