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整容上瘾3年动刀60次结果只有侧颜能看,真是爱美惹的祸?

 文丨 优宝
提到现在的网络红人,多数都有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网红脸,总结来说就是:大眼睛、尖下巴、高鼻梁、喜欢嘟嘴卖萌、拍照收下巴!
许多女孩都想把自己变成网红脸,而最出名的无疑是要把自己整成真人芭比的小z娜娜。
她曾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整容经历,表示自己从13岁起就开始整容,3年时间整容不下60次,共砸100万元,脸上除了头盖骨外都做过修整。
为了炫耀自己的整容成绩,小z娜娜还把自己整容前和整容后的照片放在一起,侧脸还能看,但看正面简直吓死个人。
今年她的整容脚步依然没有停下,为了这张“精致”的脸,她更是已经花费了400万元,从她的微博内容来看似乎她这一生注定离不开手术台了。
而像她这样整容上瘾的女孩国内外还有不少,这不禁让人疑惑,人为了变美真的能做到这种地步吗?
 
亲密关系的缺失
日本也有一位励志变成真人芭比的高中少女YUI,目前17岁休学在家,不是因为性格或是学业问题,而是常年的整容竟让她身体不堪重负,已经无法正常上学了。
15岁的时候YUI做了第一次整形手术,开了内眼角、做了鼻子抽脂。
16岁的时候进行脸部注射塑造轮廓,还打了瘦脸针。
她在自己的脸上已经整了十个地方,花费2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6万元多,而这一切的起因都从母亲的一句话开始:
“你不要再吃了,会变成肥婆的,小心变成超丑的丑女哦!”
 
在YUI 12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在海外的生意失败父母离婚了。母亲一个人要抚养两个女儿,还要还房子贷款,每天没日没夜地工作,经常要很晚才能回家。
懂事的YUI那时候为了和夜里回家的妈妈多呆一会,经常和妈妈深夜聚一起吃饭,不过她晚上已经吃过晚饭,再吃的话就算是夜宵了。
在妈妈看来,YUI这种深夜吃夜宵的行为非常不健康,她也只是觉得自己在和女儿开玩笑。
但是在YUI心里,“自己在妈妈眼里很丑,妈妈不想和这么丑的自己共处一室”这个印象却开始深植在她的心中,就像《盗梦空间》里说的那样:
一个想法一旦根植于脑子,便顽固不已,很难消去。

也就是那时候,YUI对整容广告开始动心了,如果变得可爱,妈妈就能看见自己,就能对自己温柔一点。
虽然在成年人看来,这种逻辑十分幼稚,但对于一个10多岁的女孩来说,这背后只是对妈妈的爱而已。
而自从第一次走上整形手术台后,YUI似乎整容上瘾,一发不可收拾:打工、赚钱、整容,不惜以辍学为代价。
看女儿沉迷整形,母亲后悔不已,在采访中禁不住流下悔恨的眼泪。
心理学认为所有成瘾行为背后都有创伤,在创伤处都存在着亲密关系的缺失。
每一个整容成瘾的少女成长之路上都有着一段因为容貌不被家人认可、缺失关爱的经历,她们害怕不被看见,更害怕因为丑而失去亲情。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成长,事实上,不是陪伴本身有多重要,而是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的生命力能够被看见,她才拥有积极向上的创造动力。
反之,对于缺少陪伴、经常被忽视的孩子,被破坏的亲密关系往往难以修复。
亲密关系的建立
《嘉年华》是我国一部反映性侵儿童这一社会性问题的艺术电影,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12岁的学生孟小文和同学新新遭遇熟人刘会长性侵。
事后,刘会长想通过金钱和权利,试图掩盖事实的真相,然而女律师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件事情的调查。
最后她发现,旅馆清洁工小米有能指控刘会长的关键证据,但小米是没有身份证的黑户,12岁时就离家出走了,她一直渴望有一个身份证。
为了能够凑到办假身份证的1万块钱,小米想到敲诈刘会长,身单力薄的她却遭到了流氓报复。
最后小米想通了,她将视频证据交给了女律师,刘会长所勾结的各种势力最终没有逃得过法律制裁。
但就像这部电影的导演文晏说的那样,她想反映的不仅仅是性侵问题,更是对女性成长问题的揭露和思考,以及孩子成长中亲密关系的缺失。
在知乎上有网友曾经提问:什么样的孩子最容易成为性侵者的目标?
在所有的高赞回答中,“长期受到父母忽视的孩子”排在榜首。
因为长期被父母忽视,施害者认为即使犯罪也不容易被发现。而且,父母也不会发现孩子身心的异常情况。
同时,孩子缺失父母的关爱,很容易相信陌生人的关心,从而让施害者很容易得逞。
电影中的小文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母亲是从她的同学新新口中知道她被侵害的事情,直到学校通知她才跟女儿有了联系。
当律师问她小文不回家的当晚她在哪时,她一边抽着烟,一边漠不关心回答:“我在哪跟这件事情有关系吗?”在她看来,小文不回家跟她没有任何关系。
当小文做完妇科检查,回到家后被母亲责骂,撕烂衣橱里漂亮的衣服,强行剪掉从小到大一直陪伴她的长发,最后又报复性地把母亲的化妆品全部毁坏。
当看到这个场景时我们知道这段关系永远不可能修复了,不被家人重视信任更无从谈起,而小文的母亲也早已错过了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时期。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把建立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归纳为4要4不要:
1、不要用自己的情绪、付出来“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精彩的生命来影响孩子;
2、不要害怕孩子的情绪,要教孩子认识、表达、管理自己的情绪;
3、不要给孩子灌输道理,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认识这个世界,得出自己的道理;
4、不要要求孩子不犯错,要陪伴他们经历、体会、思考和成长。
1——3岁,建立生理亲密关系:这个阶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并不是难事。
因为孩子还比较小,父母要事无巨细照顾到吃喝拉撒,妈妈的拥抱、抚摸、亲吻和互动都能带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
4-10岁,建立心理亲密关系期:心理上跟孩子保持亲密关系最关键的是依赖,孩子依赖父母,无条件信任源自高质量的陪伴。
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关键期,亲子陪伴尤其重要。一定不要以工作忙碌为借口,跟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才能建立心理的亲密关系。
10——15岁,建立心灵沟通畅通期:这个阶段是青春期,孩子开始渴望被周围人尊重,而不是一味的管教和控制。
就像帮助孩子“戒瘾”,不论是整容还是上网玩游戏,上瘾的根源不在于孩子的意志力是否薄弱,而是需要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把亲子时间还给孩子,当孩子的精神与生活变得丰富不再单一,他们也就不会再依赖从成瘾事物中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无论孩子多大,最能治愈他们的,始终是父母的认可。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