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开创中国山水诗派第一人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以擅长刻画自然景物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对后世影响巨大。
谢灵运,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家原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渡后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
谢灵运晋时世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入宋,历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后因事免官。
谢灵运自幼喜爱读书研习,博览群书,受到他的祖叔、诗人谢混的赏识,在诗歌创作上对他多所指导。
谢灵运画像
谢灵运在诗歌和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受到文帝礼遇,时常召见,但只议文学,不谈国是,谢灵运自有不满,称病在家,既不上朝,又不请假,终被罢官。
谢灵运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原有集二十卷,已散佚,后人有黄节《谢康乐诗注》比较详备。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出任永嘉太守以后写下的。他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有“名章迥句”,散见于各篇诗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流传后世,比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等。鲍照赞曰:“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起以前的玄言诗有很大变化。他把自己目击的山光水色、朝霞夕霏用诗句描绘出来,给诗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在艺术上,谢灵运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
谢灵运写诗,喜欢用鲜明的对照色彩来突出诗的特点,又善用象征手法来表现事物。在语言上,讲求辞藻,追求古奥典雅,注重形式美,严守对仗,大大改进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风。
谢灵运诗歌的弱点在于他游山玩水主要是排遣自己的低落情绪,寻求感官上的满足。因此,他的山水诗作品主要是描绘自然界的外在,却很难见出其内心的思想感情,所谓“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
谢灵运扭转玄言诗风,开山水诗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有重要地位,自他以后,南朝的谢脁、何逊,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许多以写山水诗而著称的大家相继涌现,他们创作的大量优美山水诗作,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谢灵运的奠基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