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0章》孔子在卫灵公不用后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抱负?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0章》孔子在卫灵公不用后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抱负?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苟”字,指如果,假如。“朞月”的“朞”字,读一声,与“期”字同义。“朞月”,即期月,也就是一周年。“可”字,表示仅仅可以了,尚有不足之处。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就可以初见成效,三年就会大见成效。”
孔子是在什么背景下讲这番话的呢?朱熹作注说,据《史记》记载,“此盖为卫灵公不能用而发”。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去卫国,当时卫灵公年老,怠于政事,不用孔子。孔子身怀济世之才,却又处于乱世之中,各国诸侯热衷于武力相争,对孔子所倡导的礼乐仁和之道不予采纳,于是他说出了如上的话。
孔子此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亲身经历的。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在鲁国任中都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成为四方学习的榜样。第二年,即由中都宰升任司空,由司空升任大司寇,代行相事。第三年,即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鲁国大治。后因堕三都触犯了执掌鲁国大权的三桓的利益,加之各诸侯国也对鲁国起用孔子深感不安,齐国用“女乐”之计迷惑鲁定公和身为执政上卿的季桓子,离间孔子与他们的关系。“定公与季孙君臣相与观之,废朝礼三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因反对此事,看到鲁国没有希望了,就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另据《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这说明孔子治国虽然成效卓著,但国内的权贵和国际上各国统治集团都容不得他。有感于自己的治世之道难行于世,孔子说出上述的话,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及自信心,也表达了他对理想不能付诸实行的感叹。
附:
【原文】
13·10 子曰:“苟①有用我者,朞月②而已可③也,三年有成。”
【注释】
①苟:如果。②朞(音jī姬)月:一周年。朞,通“期”,期月即一年。③可:仅仅可以而还不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就可以初见成效,三年就会大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