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65】遥远的二连浩特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遥远的二连浩特
包作军
208国道是去二连浩特的惟一一条公路,穿越浩淼、旷远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中蒙边贸的物资都是从这条路运输的。公路两旁就是茫茫的大草原,偶尔有些低伏的丘陵,草长的不是那么茂盛,全然没有想像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不过,内蒙古的路况还是不错的,宽敞、平坦、笔直不说,一路上也难得遇到一辆车,我们的“本田”稍稍一加油门就到了一百五六十公里。即使是如此的快速,也用了近四个小时我们才到达目地的。
二连浩特,素有“恐龙之乡”的美称。进入二连浩特市之前,必须经过有二连浩特市门之称的恐龙雕像。雕像是呈亲吻状造型的两条雌雄恐龙,寓意“和谐、友好、博爱、团结”。该恐龙雕塑是根据目前世界发现的第二大恐龙“万龙”复原造型而制作,高19米,跨度34米,总长80米,堪称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恐龙雕塑,是“恐龙之乡”二连浩特的标志性建筑。据说,这一别具匠心的建筑正在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按计划我们到二连浩特是想过境去对面蒙古国的扎门乌德市游览,之前听来过的人说,在二连浩特开设有扎门乌德一日游活动,不用护照,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入蒙古国。扎门乌德在蒙语中的意思是“陆地之门”,这里是中蒙边境蒙方最大的边境口岸,并且已经被蒙古国家大呼拉尔会议(蒙古国会)设立为自由经济区,类似于我国的深圳特区。到达二连后,我们才得知相关入境手续办理好还要等到第二天,因为行程较紧,还要去呼和浩特,只好作罢。
一场“出国梦”就这样泡汤了,我们就近去参观国门和界碑。
国门和界碑是二连独特的旅游景点。国门方方正正,看上去普普通通,没有飞檐斗拱,也没有塔尖穹顶,更未浓涂彩绘,但她是世界上最严谨的结构,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建筑。她白玉无瑕,象征着高雅圣洁;她线条简练蕴含着民族的质朴;她身躯伟岸,折射着国家的尊严。看大江南北,望长城内外,黄鹤楼,蓬莱阁,名楼仙阁知多少,可哪一座楼阁能与国门媲美;山海关,雁门关关隘城门何其多,又有哪一座关门能与国门争雄?
从“国门”向前步行几十米,就是中蒙边界的最前沿——中蒙357号界碑。这是中蒙边境上唯一一块双面界碑,和它平行的,旁边的铁路就是中蒙国际铁路的0号起点。站在357界碑前,望着鲜红的“中国”二字,甚至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对面就是蒙古国。
一样的蓝天,一样的草原,拉着同样的马头琴,唱着同样的歌,一样质朴的人说着同样的语言。然而,生活在这同一片蓝天下的的,却真的是两个国家的人。在版图上,这里有一条国界。
蒙古国,这个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属于中国的,而它的独立也不过几十年,并且是在中国内忧外患之际,在沙俄的怂恿干涉下,投入了沙俄包括以后前苏联的怀抱。建国后毛泽东出访苏联,处于种种考虑承认了蒙古的独立。而当初签订蒙古独立地位协议的那个蒋介石因为失去大陆后对苏联表示不满,一直没有承认蒙古的独立,台湾版中国地图一直把它视为中国的一部分。
虽然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蒙古国和二连浩特所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有了显著区别。譬如文字吧,读音虽然相通,但字形却迥然不同,一个是真正建立在古回鹤文上的蒙古语,一个则是以俄语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只是读音按照本民族的拼读。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内蒙古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外蒙已经严重被俄式化了,不仅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建筑、风俗也都满是俄罗斯的影子。在二连浩特的街道上,最惹人眼目的是一些破旧的浅灰色吉普车,那都是前苏联产的业已报废的嘎斯69,车厢里挤满了人,后备箱甚至车顶上一捆一捆的,都是中国生产的服装、方便面之类的七七八八的日用品。当地人说,别小瞧这些开破吉普车的,在蒙古国可都是有钱人。由于蒙古国过了扎门乌德到乌兰巴托的700公里没有路,全是压着荒漠上的车辙走,好车也不顶的,只有吉普车才是最好用的代步工具。二连最受蒙古人欢迎的中国产品是大米,在他们那儿一袋能卖二百多元人民币,是我们国内的两倍呢。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逛了一家开设在口岸内的国营超市。说是超市,却跟我们银川的一个普通小商店差不多大,货不是很多,只是这里的洋酒、洋烟、巧克力比国内便宜三分之一左右,可不知什么原因,看的人多,真正买的人很少。
在二连浩特,许多建筑风格都是俄罗斯的,商店里摆放的许多物品也都是俄罗斯的,这让我内心倏忽生出一种距离感,觉得二连浩特有几分陌生,还有几分遥远。